第二十三章 绝战(第2/3页)

鲁肃走了,黯然神伤地走了。他当然不是去投奔曹操,而是找诸葛亮疗伤来了。

鲁肃很受伤,在被周瑜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过后。事实上他是有容乃大的人,要不有容乃大,他也不会三番五次为保诸葛亮和周瑜争辩。他只是想不通,一向小心眼的周瑜为什么突然间变得如此轻信。

诸葛亮笑而不答。

在诸葛亮看来,这其实是一件一目了然的事情——一个人突然变得连他人都不敢相信,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他神经病了;二是他在装。

诸葛亮当然不相信周瑜会得神经病,可诸葛亮的忌讳就在于,他不能对鲁肃再多说什么。

虽然在这之前,多少次祸从口出都被他长袖善舞地一一摆平,但诸葛亮自己知道,不是每一次都有好运气。死亡就像人生的破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现形,他现在能做的,其实跟周瑜一样。装。装大尾巴狼。

鲁肃却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鲁肃以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会有答案的。只要执着,总能找到答案。但是鲁肃不知道,有些答案其实不找比找好,因为答案会伤人。不是自己,就是他人。

正因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鲁肃对周瑜为什么会指责他颇感好奇。他一定要获得答案,不管诸葛亮愿不愿意。

诸葛亮最后还是告诉了他。无奈地。

诸葛亮说,子敬啊,你还是不识公瑾在用计呢。大江隔得这么远,奸细极难往来。曹操就派蔡中、蔡和来诈降,以此刺探我军情报,公瑾呢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所谓兵不厌诈,这是公瑾之谋。你识破了它,他怎能不生气?

鲁肃这才明白,人世间原来别有洞天。洞天之中,只有诸葛亮、周瑜二人。他已走到洞口,尚未登堂入室,就被周瑜呵斥了出来。唉,说到底,还是技不如人啊。

诸葛亮也不再说什么。因为他说得够多了。他不知道,这一次的说破天机,会不会给自己引来新的麻烦。他只能等待着,看世事如何风云变幻。

世上心直口快之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鲁肃在周瑜面前心直口快了一把之后,黄盖也找到周瑜,要与他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黄盖说,周将军,曹操百万大军虎视眈眈,敌众我寡,不宜久持,咱等不起啊,为什么不用火攻呢?

黄盖的嗓门特别大。一说话,半里地外都能听见,吓得周瑜忙叫祖宗——我的祖宗啊,你能不能说轻一点,如此绝密之事,怎么可以大声说出来?

好在接下来黄盖声音特别低。因为黄盖自己也知道,他要参加一个特别行动计划,而这个计划是万万不能泄露的。挨打。

不错,他接下来最主要的任务是挨打。挨周瑜的狠打,目的只有一个,引起蔡中、蔡和的同情,继而引起曹操的同情。

这是苦肉计。很多年后,这条苦肉计在华人地区广泛流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计谋之一。

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的是周瑜。他不知道,该不该对老同志下此毒手,而且毒手要下得恰到好处。

这是个分寸。既是技术分寸,也是情感分寸。黄盖的建议是往死里打。一个人为什么突然背叛其一贯的政治立场,不死一回是说不过去的。

周瑜最后同意了。他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尊重这样一条人生格言: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毒打是一回事,仇恨是另一回事。周瑜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不会离开自己的窝,而有些人哪怕天天供着他也不可能笼得住。这一切的分野就在于爱和信仰。

心中有爱有信仰的人,可以承受一切。忍耐一切。

人人都是戏中人

黄盖挨打了。起因是他顶嘴。顶了周瑜的嘴。

一般来说,一个老同志顶顶嘴,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算什么,但这一次的情形却不同。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是周瑜当时在做战前报告。

当时的周瑜是这样说的:“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意思是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在这个当口,黄盖开始发飚了。他叫嚣说别说三个月,就是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如果这个月能破曹,那就破了;如果这个月破不了,我看啊只能像张昭说的,弃甲倒戈,投降曹操算了!

周瑜听了,勃然变色。黄盖也摆老资格,说东风吹战鼓擂,当今这世界谁怕谁,我黄盖自从跟了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哪会怕这个毛头小伙子?周瑜大怒,很有叫黄盖人头落地的意思。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当然了,在这样的场合,除了当事人,更多的是看客。很多看客是同情黄盖的,他们不明其中原因,以为今天真要倒下一个人,纷纷上前替黄老爷子求情,周瑜自是不肯,还恶狠狠地打了敢于出头的甘宁的屁股,将一场杀黄戏演得一波三折,令人惊心动魄。

当然,杀黄戏的结局是打了折扣的。在经过众将领再三再四的求情之后,黄盖的脑袋总算没有从脖子上掉落,可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背部、屁股却遭了殃——被打了五十脊杖,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视觉效果非常刺激。

打完之后,有一个人不明白了。鲁肃。

鲁肃不明白的有两点。一是周瑜为什么那么狠?二是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冷?

周瑜的狠已经有目共睹了,鲁肃需要知道的是原因。至于诸葛亮的冷则是鲁肃私人观察得出的结果。当其时也,当周瑜准备要让黄盖死翘翘,怒发冲冠之际,鲁肃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着急了,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

不仅镇定自若,还冷若冰霜,坐视一场暴力剧你死我活地开演,自己却默不作声。鲁肃的老毛病又犯了——打破沙锅问到底。

诸葛亮这次很痛快地告诉了他答案,因为需要鲁肃帮他一个忙——在周瑜面前说自己是笨蛋。

他需要掩饰,需要鲁肃帮他掩饰。一个人的聪明有时是锥子,在布袋里掩藏得再深,锋芒却是遮不住的——诸葛亮怕周瑜看出他的锋芒。

鲁肃却不明白这一切。他需要诸葛亮给他一个答案。诸葛亮如是说道,子敬兄啊,你难道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是苦肉计吗?不用苦肉计,怎能瞒过曹操?他这是要用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去通风报信。唉,只可惜苦了黄将军。对了,子敬见到公瑾时,千万别说我已先知其事,只说诸葛亮也埋怨都督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