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幽怨(第2/4页)

周瑜:这话听着好像没什么错误。

刘备:不是没什么错误,是完全没错误。

周瑜:好,就这么说。

周瑜开始攻击了。他的部队很快拿下了彝陵,然后兵指南郡。

南郡里的曹兵人心惶惶,分三门而出,很有弃城的意思。与此同时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周瑜看了,觉得曹军军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他的机会来了。

他下令攻城。自己先纵马加鞭,直入瓮城,起身先士卒的作用。

谁都没想到,这时传来一声梆子响,紧接着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那些争先入城的先锋部队几乎都掉进了陷坑里。周瑜自己也中了一箭,翻身落马——进攻受挫了。

但是周瑜没死。因为历史佬儿是不会让周瑜死的。就像很多蹩脚电视剧的男主角一样,虽然身处险境,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去死了,编剧就不让他死去,给了很多漏洞百出的理由让他挣扎着活下去,以带动剧情继续往前走。

历史佬儿就是这样的蹩脚编剧。因为他在下面安排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所以在这个时候历史佬儿只能让周瑜身负重伤,而不能死去。

周瑜躺在了床上,两眼空洞地看着前方。军医则用铁钳子拔出他身上的箭头,然后将金疮药敷掩疮口,周瑜疼不可当,饮食俱废。

但他却不敢动气。因为军医交代了,这个箭头有毒,疮口一时间不能痊愈。如果怒气冲天的话,很容易造成疮口迸裂,到那时估计人也就玩完了。

便继续两眼空洞地看着前方,思考着“人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等大而无当的问题。直到曹军来到寨前声嘶力竭地骂阵。

周瑜听到了骂阵声。他只是不解,同志们为什么要当缩头乌龟,不予回击呢?

程普等人给他的解释是,一切为了将军的身体考虑,为了保证周瑜的生命安全,打算收兵暂回江东,以后有机会再战。

周瑜怒了,从床上奋然跃起说:大丈夫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怎么可以为我一人,而废了国家大事?

他又冲锋陷阵了。毫无疑问这一次的冲锋陷阵是危险的,因为与军医的警告有悖。周瑜在战场上突然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曹仁亲眼看见周瑜倒下,然后被救回帐中。他觉得这是实施辱骂战术的重大成果——周瑜命不长矣。

程普焦急万分,也觉得周瑜命不长了。周瑜却笑了。在口中喷血之后笑了。

因为那血不是来自他的肺部,而是来自他的舌头。周瑜在曹仁的视线下咬破自己的舌头,做喷血秀,目的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快死翘翘了。

程普也笑了。如释重负地笑了。也是充满敬意地笑了。他敬周瑜的智慧,也敬其牺牲精神。

周瑜说,什么叫一报还一报,这就叫一报还一报。我们在曹仁那里栽了跟头,现在轮到他栽跟头了。接下来,我们只需等待,等待曹仁的蠢蠢欲动。

曹仁果然蠢蠢欲动,在得知周瑜已经死亡的消息之后。事实上在黄昏时分,曹仁就已经听到吴军帐中哀声四起,紧接着有线报说周瑜箭疮大发作而死,各寨都挂孝哀悼。

曹仁刚开始没有轻信。战争是残酷的,轻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曹仁需要的是确信。

在这关键时刻,曹仁要的东西来了。有人向他投降。是周瑜手下连夜跑过来的十多个军士。他们向曹仁报告,周瑜真的死了,死于阵前金疮碎裂。所以今天各寨都挂孝哀悼。

当然了,这十多个军士要说的不止这些,还包括他们投降曹仁的原因——被程普无故辱打,实在活不下去了。

但是,即便事情走到这一步,曹仁还是没有确信。黄盖的教训太深刻了,苦肉计现在已是尽人皆知的计谋。曹仁担心,这又是一出苦肉计。

好在这十多个军士中有两个是被掳走的曹兵,他们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绝不是苦肉计,而是活不下去了,他们也跑回来找一条生路……

曹仁便下定决心,做一件大事——劫寨。今晚便去劫寨,夺周瑜之尸,斩其首级,送赴许都,以便让曹操高兴高兴。

毫无疑问,这次劫寨以失败告终。曹仁倾巢出动,却掉入周瑜的陷阱。他们初更后出城,来到周瑜寨门,却不见一人,只见虚插旗枪而已。这个套路,曹仁太熟悉了。呵呵,这是老鼠给猫当伴娘——有去无回啊……

便跑路。在损失大半人马之后,曹仁总算捡了条性命,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逃到襄阳去了。那心情,相当的痛苦和失落。

周瑜的心情也相当的痛苦和失落。不错,曹仁是被打跑了,但周瑜却发现,胜利果实却不是他的——南郡城被赵云趁乱给占了。

他也是个失败者。人世间的事,成为一个失败者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明胜利在望却一无所获。

周瑜大怒,下令攻城。可城上乱箭齐射。周瑜已然没有咸鱼翻身的可能了。更要命的是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一是诸葛亮得了南郡之后,竟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城的守军来救,与此同时却教张飞袭了荆州。二是夏侯惇守在襄阳,同样被诸葛亮派人用兵符诈称曹仁求救,诱骗他倾巢出动,然后诸葛亮教关羽袭取襄阳。

如此,南郡、荆州、襄阳三处城池,全不费力地落入刘备之手。

周瑜又开始喷血了。这一次不是做秀,是真正的气血为之上涌——见过狡猾的,没见过如此狡猾的,诸葛亮欺人太甚啊……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半条命已然被诸葛亮夺走。

周瑜咬牙切齿地说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这话说得是有些狠了,因为连“村夫”二字都骂上了,可见周瑜气极已是口不择言。

不错,周瑜周大都督是风流倜傥、温文尔雅之人,一般情况下骂人是不带脏字的,可是面对诸葛亮如此采摘他的胜利果实,周瑜觉得,没必要对这个人温文尔雅了。

错误是他人指出来的

鲁肃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帮助周瑜去与诸葛亮对决,还是劝他冷静下来从长计议,这是一个问题。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已不能再打擦边球了——周瑜都吐血了,诸葛亮要是再玩什么花招,一代风流才子周瑜恐怕就要与世长辞了。

他当然不是心向诸葛亮——在此之前,鲁肃对诸葛亮的才能是欣赏的,他之所以一直劝阻周瑜不要在当前情况下与诸葛亮你死我活,是从东吴的整体利益出发做出的理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