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没有任何借口(第2/4页)

顾雍挺身而出,承担了这个任务。顾雍说:的确,孙、刘不和,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曹操必然会勾结、拉拢刘备,以对付我东吴。为今之计,我看不如派人赴许都,提名刘备做荆州牧。这其实是给曹操一个暗示,咱和刘备好着呢,钢铁长城,牢不可破。曹操明白这一层,就不敢加兵于东南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给刘备吃个定心丸,使他不恨主公,麻痹其心志,然后再派心腹用反间之计,令曹、刘相攻,我们再乘隙图之,这样布局的话,我方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孙权采纳了顾雍的建议。孙权以为顾雍的建议很好,好就好在有破有立,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团结是自己的,分裂是敌人的;团结是短暂的,斗争是长久的。只要拿下刘备,曹操也就不是威胁了。

孙权派出了以华歆为全权代表的外交使团,去面见曹操,表达其诉求。

曹操的心情很好。因为铜雀台造成了。这是建安十五年的春天。这个春天不仅属于刘备,也属于曹操。原因是他们心里都有新希望。

曹操大会文武百官于邺郡,设宴庆贺铜雀台的落成。

酒,喝下去了。酒嘛,水嘛,喝嘛。

话,说起来了。话嘛,舌嘛,说嘛。

很多人说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话。这些言不由衷的话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歌功颂德。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说什么话很多程度上跟说者无关,而跟听者有关。说话的对象很重要。他的心情、他的社会地位、他的人生际遇,决定了我们该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

哪怕是喝了酒以后,哪怕是喝高了以后,话都不可以乱说的。

因为一个道理再简单不过——总有酒醒的时候,总有秋后算账的时候。这是酒宴上的人事潜规则,谁碰谁遭报应。

曹操却想听真话。曹操第一次发现,真话其实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听到它很难。曹操决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他言辞恳切地告诉同志们:你们都说我好,这也不容易,那也不容易,怕是心里不这么想吧。心里可能会想,这个老家伙,凭什么现在站在铜雀台的中央,指手划脚、踌躇满志。他真的什么都行吗?不,他什么都不行。他表面随和,却极有城府。他多疑、狡诈,有时候相信一切人,有时候却不信任何人,他以天下人为敌,天下人也与他为敌。所以他会这么想,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的身边有很多人,但是这些人却离他很远。怕他啊,真的怕他,因为他喜怒无常,赏罚不明。常常以赏代罚,或以罚代赏……

但他容易吗?他真的不容易。他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基本上平了天下。他身为宰相,享人臣之贵可谓登峰造极,他又夫复何求呢?他想做皇帝吗?错!他只想守着这个国家。这国家乱啊,没有他苦苦守着,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有人见他位高权重,就在心里想,这小子,是不是还想再进一步啊!哪怕不进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狼子野心,也是昭然若揭了……哈哈,哈哈哈哈,猜得好啊,猜得实在是好啊,我曹操有野心、有异心,是个人都会这么猜。可你们不知道,我其实已经没有退路了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庙堂,更是身不由己。我能退吗?我要是放弃兵权,做一糟老头,必定为人所害。

其实,我死了倒没什么,可这国家就更加四分五裂了。国家能四分五裂吗?能让刘备、孙权他们去瞎折腾吗?不能!国家是要统一的,统一者谁,我曹操!被万千人唾骂的曹操,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的奸雄——曹操!就让那些唾骂声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曹操今天站在铜雀台上听着呢!啊……哈哈,哈哈哈哈……呜呜呜……

曹操先笑后哭,在场的很多人却全都哭开了。他们当然不相信曹操说的全是真话,但他们还是相信,曹操今天说真话了,起码是部分真话。

因为他们被震撼了。真话就是这样,能够直指人心,就像菜刀,虽然难看,却是锋利无比。

敌人跟爱人一样,要装在心里

曹操在凝神远望,程昱走近他身边,问:丞相在看什么?远方。

看到什么了吗?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看它?因为那是远方。

也许,你看到了那个人。谁?

刘备。刘备不用看,他在我心里。

丞相为什么要把刘备装在心里?敌人有时候跟爱人一样,是要装在心里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都难以忘却。

的确,曹操一直没有忘记刘备。青梅煮酒的时候忘不了他,现在更不可能忘记了。

东吴特使华歆突然上表请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现如今,汉上九郡大半已属于刘备,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人俨然有坐大的气象了。

曹操觉得自己当初没看走眼,“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诚哉斯言。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坐大有时候就像母鸡要下蛋,那叫一个势不可挡。没办法呀。

但是程昱不这么认为。程昱眼里不仅有刘备,还有孙权。这是他和曹操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东吴特使华歆上表请奏刘备为荆州牧,什么意思?意思大大地。程昱以为,这是孙权的良苦用心。孙权恨刘备,早就恨得牙咬咬了。为什么不打,就是因为投鼠忌器,害怕曹操坐收渔翁之利。所以此番孙权表荐刘备,目的只有一个,拉拢刘备、麻痹刘备,同时也麻痹曹操。

这是斗争新动向啊……程昱告诉曹操,咱们一定要将计就计,不能让敌人团结起来,总之丞相的目的就是要孙、刘自相吞并,然后乘间图之,一鼓作气,二敌俱破……

曹操很快明白了程昱的意思,那就是要赏大家都赏,刘备可以为荆州牧,周瑜也可封为南郡太守,这样一来,此二人就针锋相对了。因为他们官职相当,地方相近,就像两只斗鸡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不打架也难啊……

你说,人和人为什么要打仗?曹操突然问程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曹操:难道周瑜不明白打仗是要死人的吗?是要冒风险的吗?

程昱:他当然明白,但他一定会打。

为什么?因为他是周瑜。

还为什么?因为他太年轻。哦?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与世界为敌,以为自己可以战胜世界。如果周瑜老了,他可能就不会这么喜欢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