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世间事,绝望就是希望(第4/4页)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能杀死马超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心。疑心。

韩遂能杀死马超吗?不能。如果马超不起疑心的话。

所以要反间。向人性的弱点发起进攻。曹操相信,马超一定会被攻下,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具备人性弱点的人。

还因为他年轻,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或者说抵抗力,心魔很容易兴风作浪。

曹操一人一马站在太阳底下,没有穿盔甲也没有拿武器。四周,是韩遂的兵们在围观。

他们不知道这个人要干嘛,因为不认识他。虽然,曹操威名远扬,但有机会亲眼见过的人却不多。

这一点很好理解——越是威名远扬的人越神秘,众人熟悉的只是那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很少能见到庐山真面目的。

曹操也不例外。

所以,曹操这个时候就敢一人一马站在太阳底下,没有穿盔甲也没有拿武器。

然后开口——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曹操。

静默。然后那些围观的兵们哗一下退后三尺,包围圈扩大了。这是名字的威力,跟长相无关。

曹操接着往下说。他说别怕,我跟你们一样,都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没有两张嘴巴四个眼睛……兵们乐了,觉得这个名人还是蛮平易近人的。

但是很快他们乐不下去了。因为曹操又说话了。曹操说,我跟你们其实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智商比你们高。足智多谋吧。你们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想混得好,足智多谋很重要。

兵们惭愧,觉得要做名人,还得底子厚。

曹操上面说的其实是开场白,起着类似暖场的作用。他站在这里真正要做的事是和韩遂说几句话。

公开地说几句话。公开而亲密地说几句话。韩遂骑着马走过来了。跟曹操一样,他也没有穿盔甲没有拿武器。

这是韩遂的实在之处,在江湖上行走,韩遂喜欢公开、公平、公正地杀人。他当然可以暗算曹操,趁其不备,一剑封喉。但韩遂以为,那样做其实是一种失败。做人的失败。

因为以后江湖上会传,韩遂做人不地道,是个小人。韩遂不愿意做小人,哪怕曹操拿他自己的性命来换。

曹操跟韩遂说了一个时辰的话,主要内容是忆旧——曹操与韩遂的老爸同举孝廉,他曾经以叔事之。曹操就着这个话题跟韩遂展开了亲切友好却又隐秘的交谈。

因为曹操故意将声音压低,迫使韩遂将耳朵凑近他的嘴边,其情其状类似于一个窃窃私语,一个洗耳恭听。

难得的是两匹胯下之马最后也耳鬓厮磨了。

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人世间两个小时能发生多少事啊?连马都磨出感情来了。当曹操与韩遂分开时,这两匹马还兀自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这样的零距离接触之举很快就让马超知道了。

马超当然不关心两匹马的恋恋不舍、流连忘返——两匹公马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事?他关心的是人。

两个男人在一起是很能折腾出事来的。

这是个神奇的时代,什么人间奇迹都可能发生。虽然曹操与韩遂政治立场不同,但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两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化敌为友了。

甚至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真的心有灵犀,一对视就可以了。

马超不知道韩遂与曹操是不是心有灵犀了——他的疑心开始起来了。

怎么回事?要谈一个时辰。

有些话,不得不说。

你们之间,无话。

话是人说出来的。

有话必有心。

有些话,无心。所谓无心之语。

无心之语还是无心之人?

往事并不如烟。我跟曹操,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也许我看错人了。从一开始。

的确。但不是开始,是现在。

你能对天发誓?不。

为什么?对天发誓的人通常伪诈。真心之人不用发誓。

马超不再说什么。不是他被说服了,而是无语。

一个人的无语是一种很暧昧的状态。它代表了某种不确定性——也许你说的是真的,可我就是不信。感觉。跟着感觉走,听从内心的裁决,马超对韩遂开始半信半疑。

韩遂没有感觉到他的半信半疑。因为马超没有表露出来。这个世界真是暧昧之极——只要不说出来,谁都不知道站在你面前的人对你是信任还是不信任。

一如现在的韩遂和马超。他们虽然还在一起,没有分道扬镳,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开始心有芥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