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下大不过一封表奏(第2/3页)

因为张让、段珪站在了他面前,蓄谋已久地站在了他面前。

他们笑了,笑得竟一脸正直;他们说了,说得竟一腔正气。张让、段珪说,他们一直以来,致力于国家的公平正义,社稷的连绵永祚。作为正义的化身,他们其实活得很累、很委屈,但是——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现在要杀的这个人是窃国大盗。该窃国大盗手握重兵,害死董后,意欲谋国,是可死孰不可死?!

何进懵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真以为此二人是正义的化身,来审判他了,但更多的时候,他却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此时在遭受小人的暗算。他正义?我正义?我正义?他正义?想到后来,何进头都大了。

不过到最后,何进终于想明白了。所谓的正义,往往捏在能决定他人生死者手里,说者浩浩,听者藐藐,当不了真的。只可惜,自己以前太当它是回事,以为自己真是正义的化身,临了才明白,都他奶奶的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谁煞有其事谁傻逼。

张让、段珪宣判完毕后转身离去。伏兵们冲出来对何进执行死刑。何进在进行了一番无谓的抵抗后最终以一种很难看的方式死去。

他的人头落地。

在某种意义上说,何进的人头是重量级的。因为它的落地引爆了一场宫内宫外的大混战。

忠于何进的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战斗。这场战斗波及的著名人士有:

何太后,何太后先是怒气冲冲地在宫中等着何进进来给她一个说法。但她没想到,进来的是张让等人。他们语气含糊地告诉她何进的手下造反了,赶快跑,不跑就没命了。在经过一番拉拉扯扯后,何太后被迫跟着张让等人跑路。不过没跑多远就被曹操拦下了。曹操恳请何太后收拾乱局,权摄大事,何太后这才重做威严状,表示一定要以国家为念,重整河山。

少帝与陈留王,此二人在混战中随张让等人出走,很是吃了些苦头,后被寻回。值得一提的是在落难途中少帝与陈留王与董卓有过一面之缘。陈留王不知道,正是这一面之缘让他当上了傀儡皇帝,成为一个王朝数百年才出一个的末世皇帝——汉献帝。

张让等人,张让等宦官首领在混战和流亡途中全都死翘翘。

这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人头落地引发的朝廷变局,但事情走到这一步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董卓来了,反客为主地来了,唯我独尊地来了。他的到来将传达一个信号——好戏即将开场!

谁是这个国家一言九鼎的力量

董卓到来时,洛阳城发生了一件大汉开国数百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

传国玉玺不见了。

虽然这宝贝在多年后被证明不是董卓偷的,但它在此时诡异地消失,毫无疑问是个不好的征兆。

鲍信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此时的鲍信只是个后军校尉,官阶不高。但是他善于发现,发现人间真理。

说起来很奇怪,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真理,往往是地位不高的人发现的。这些人脚踏实地,心中无藩篱,故而视野广阔。

鲍信就是如此。

鲍信对袁绍说,董卓这个人,怀有异心。不把他干掉的话,这个江山会变色啊。

袁绍无语。袁绍当然也看到了董卓的异心,但他的痛苦也在于此。

因为干不掉。

董卓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千军万马,他的手中捏着少帝与陈留王。此二人是在落难途中,落入董卓之手,然后被其“护送”回宫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董卓的人质。

所以袁绍徒唤奈何。

司徒王允也徒唤奈何。

当鲍信游说袁绍未果,转投王允寻求更高层的支持时,司徒王允向他很遗憾地摊了摊手。不错,他是贵为司徒,但又能怎样呢?

这样的时代,连皇帝和太后都要逃难,命悬一线,区区一个司徒还能翻云覆雨不成?

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世上事在此时都不可为,那就只好不为。

司徒王允作如是想。

鲍信走了。

翻着白眼走了。他的目的地是异乡。鲍信不屑于和这些患得患失的人在一起刨食。

董卓伸出一根手指头。

是大拇指。

他深情地看了半天,然后转过头,问一旁的李儒:谁做它比较好?

这样的问题,一般人其实是回答不了的。

但李儒不是一般人,他是董卓的影子,董卓心思的影子。董卓想什么,想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你。

李儒回答得干脆利落。

现在不行。不能那么赤裸裸。要含蓄。

那就让那个小皇帝继续做一阵子大拇指。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主公取而代之。

现在就取而代之。

什么意思?

小皇帝下,陈留王上。陈留王取代小皇帝坐皇位。

意义?

你说呢?

李儒没说什么,因为他很快就明白了。皇位中场换人这一招貌似无意义,实有深意存焉。从表面上看,皇位只在两个刘姓小儿中间做一个轮换游戏,仅此而已。但谁是幕后操纵者?谁是这个国家一言九鼎的力量?

只有董卓一人而已。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名正言顺,但他董卓不需要。因为他是董卓。可以制造新皇帝的董卓。

董卓来到洛阳,就是给这个国家制定规则来的。

李儒把这一切想得透透的。

万籁俱寂。

只有呼吸声。

很沉重的呼吸声。

这是董卓的家宴,却有百官来朝。

百官不敢不来朝。因为这既是给董卓面子,也是给自己位子。董卓来了,一切要重新洗牌。原来的官还能不能做下去,得巴结好董将军啊。

但是谁也没想到,董卓眼里没有他们的位子,只有皇帝的位子。趁着百官曲意奉承的当口,董卓高调提议,小皇帝下,陈留王上。乾坤需要颠倒一下。

万籁俱寂的场面由此造成。人人都在思考,自己该不该发声,该怎样发声。

不错,董卓现在对付的只是小皇帝,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洗牌那是不可避免的。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董卓此项提议要是获得通过,毫无疑问他将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谁是这个国家今后制衡董卓的力量?中国,将往何处去?这都是绕不过去的大问题。

人人都在思考。

却人人不敢发声。

直到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悠悠忽忽地从座上站起,口齿不清地吐出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