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悲怨交集(第2/4页)

献帝首鼠两端。

他只能首鼠两端。因为人世间的很多问题貌似答案很多,却往往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比如关于天下这个问题。天下是他的吗?天下什么时候是他的?交出王允天下就是他的?不交出王允天下就不是他的?……这些问题事实上都经不起拷问。

很快,献帝就不首鼠两端了。

因为王允以身饲虎了。王允从高高的城墙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结束了献帝的首鼠两端。

王允明白,自己必须要有这一跳。这一跳,所有人都解脱了。尤其是献帝解脱了,献帝不再有良心上的谴责,最重要的是,他保住了皇家的面子,为今后继续问心无愧地做一个台面上的皇帝提供了名誉保证。

当然,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也解脱了,他们为董卓报仇,今天终于达成正果。接下来,该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光天化日之下,王允的尸体地躺在长安城墙下,这个斗倒董卓的人终于以“一命还一命”的方式完成了人世间关于报仇的因果轮回。

没有人敢发表感想。

献帝也不敢。献帝他只能宣布“一切都结束了,大家团结起来向前看,共谋稳定与发展。”

献帝的宣言张济、樊稠听进去了,他们不再围观王允的尸体,准备向前看。

的确,往事不要再提,国家已多风雨。如果给我高官厚禄,一切是都可以商量的。

但是,李傕、郭汜却没有听进去。他们只是盯着献帝,在王允的尸体旁死死盯着城墙上的献帝,盯得他心里发毛。

静场。

令人窒息的静场。

献帝隐隐感觉,此二人好像还有企图啊。

不过,献帝错了。

李傕、郭汜二人,不是好像有企图,而是真的有企图。

他们图的是献帝屁股底下的坐椅。那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坐椅。他们想上去坐一坐,并且永远不准备下来了。不错,这是谋逆之举,可谋逆之举又怎么样呢?就说这大汉的江山吧,难道不是谋逆来的?刘邦这个流氓要是没有谋逆之心会起兵造反?

笑话!

所以,重要的不是谋逆,而是将谋逆进行到底。江山从来不会主动送到谋逆者手里,都是要自己去拿去抢的。现如今,董卓死了,王允死了,吕布跑了,这是个英雄缺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谁是横刀立马的大英雄,唯他们四人而已啊……

李傕、郭汜眼里的欲望之火开始熊熊燃烧,一时间,整个长安城在他们眼里,已然是一座火城!

专职书记员

张济、樊稠却觉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直捣黄龙不如曲径通幽。

不错,现在让献帝人头落地是很爽,但不爽的是落地以后的情形,那是以天下为敌呀。天下诸侯必纷纷起兵,其情形无疑有甚于伐董之时。他们四人的人生到那时将是一败涂地的人生。

所以,直捣黄龙不如曲径通幽。皇帝还是这个皇帝,天下却可以是他们的天下。

再说,真要做一个名至实归的江山持有人的话,现在保留献帝比杀掉他要好。对于这样一个见解,张济、樊稠是如是表述的:“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李傕、郭汜同意了。

心有不甘地同意了。

因为对他们来说,虽然不能马上体验坐龙椅的感觉,但毕竟这张龙椅迟早是自己的。不急。

献帝也同意了。

无奈地同意了。

同意对此四人封官拜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奈,献帝甚至被剥夺了分封权,只有同意权。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将自己喜欢的官职向献帝作了传达,献帝则以书记员的身份如实照录,公之于天下。

于是,后董卓时代,李傕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献帝的前后左右站着这四将军。大汉政局图继董卓之后又被涂上一层诡异的色彩。

要命的是献帝的书记员身份也被转正了。如果说上一次对此四人封官拜将是一次临时客串的话。那在此之后,献帝就从一个临时工转变为正式工了。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分封天下官员的讲话,以形成中央文件广而告之。献帝每每看着自己的名字被堂而皇之地写在一份份并非出自他本意的国家干部任免通告上,心里那叫一个百味杂陈。

马腾、韩遂心里也百味杂陈。

不过,与献帝的委曲求全不同,马腾、韩遂信奉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有了快感你就喊;有了痛感你就打。

他们准备打人了。

打的就是四大将军。

马腾、韩遂一个是西凉太首,一个是并州刺史。他们联络朝中愤青马宇等三人,出兵十万,要给四大将军一点颜色看看。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事实上,他们怕的不是马腾、韩遂,而是他们手下的十万兵。

这样的时代,有枪就是草头王。关于这一点,此四人最有体会。他们的将军是怎么当上去的,就是靠枪杆子挑上去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乃人间真理了。

所以,他们现在担心的是,这样的人间真理会在马腾、韩遂身上体现。此二公表面上是讨贼,实际上会不会和他们一样,都是贼?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开始为“国势”忧心忡忡了。他们的“忧国忧民”被默不做声的献帝看在眼里,那叫一个哑然失笑。这世事,什么时候荒诞和滑稽到如此地步了呢?

贾诩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粉墨登场的。

这个三国时代的著名谋士此时还在李傕、郭汜手下讨生活。对他来说,战争的正义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打败对方。

事实上,他的一生就是“计胜”的一生。帮张绣在宛城用计打败曹操;帮曹操在官渡用计战袁绍,以及后来的潼关计破马超、韩遂,贾诩真真长袖善舞。

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他长袖善舞。

因为他初登场,在历史的暗角处才弱弱发出自己的光芒。

李傕、郭汜此番不看好他则是因为他的计谋听上去不像个计谋。

无所作为。

贾诩献计,要打败马腾、韩遂军,“国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无所作为——“深沟高垒,坚守而拒之。”如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傕、郭汜半信半疑。

不过李蒙、王方没有半信半疑,而是全疑了。

这两个“四将军”手下最重要的干将在随后豪迈地鄙视了贾诩的计谋,他们慷慨激昂地表示,对待来犯的敌人,就是要打出国军的威风来。做缩头乌龟不是办法,也不是他们的处事风格。所以在此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此二人愿与贾诩贾谋士打一个赌:他们高调出战若败,自己的人头落地;若胜,贾诩贾谋士的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