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城战(第2/4页)

糜竺就看好他这一点。糜竺以为,孔融是可以成伟器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现如今,机会来了,就看孔融能不能抓住它。

那就是搏击曹操,解围徐州,做一举两得之事。所谓一举两得,在糜竺看来孔融若这么去做的话,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又可以获取民心。毕竟,这是匡扶正义之举啊。

孔融心潮澎湃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谁比谁强多少啊?你曹操耍横,我孔融竖刀,玩的就是心跳!

他决定起兵,杀奔曹操而去。

但是世间事,往往是欲速而不达。孔融的起兵行动被一个人意外地打断了。

管亥。

管亥是黄巾军的一个头领。而做头领通常最大的问题是你得时刻为手下弟兄们的吃喝拉撒操心。现如今,管亥带领的黄巾军在这方面就成问题了。

他们没有吃的了。

便借粮。

向孔融借。借粮一万石。

只是借的方式有些粗鲁,把北海城给围了。几万黄巾军把一个偌大的北海城围得水泄不通,也把孔融的人生围得水泄不通。

他还要成为一代伟器啊,他还要和曹操试比高,如果连自家的大门都出不了,那就不是一代伟器,而是一代萎器了。

然而局面似乎是向着一代萎器的方向前行。

宗宝死了。

宗宝是孔融手下大将,他死于立功心切,死于管亥刀下。管亥用他滴血的大刀冷冰冰地告诉孔融:要粮还是要命,自己看着办。

糜竺也着急。

糜竺着急的是徐州和陶谦的安危。好几次,他差点都要和孔融说,把粮给他们吧,我们抓紧时间上路。但是这个幼稚的想法很快就被他自己给否了。

因为事到如今,这场借粮引发的血战已经跟粮食本身没有关系了,而跟北海这座城池有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和这城里的每一个人包括糜竺有关系。黄巾军一旦破城,城中人估计都要死翘翘。

孔融看上去有些手足无措。虽然,他不是一般的人,但现在的形势不是一般的形势,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

除非出现奇迹。

奇迹果然出现了。一个叫太史慈的年轻人在此时从城外拍马赶到,义不容辞地要做孔融的大救星。他武功高超,意志坚定,似乎是天造地设要拯救北海城于水火的那一个人。刹那间,糜竺的眼睛亮了。

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北海的希望。徐州的希望。

起码混了个耳熟

太史慈确实不同凡响。他一个人如入无人之境枪挑围城之敌,轻轻松松地入城见到了孔融。

但是,仅此而已。

因为围城之敌依旧在,太史慈的成功只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要驱走数万敌人,一杆枪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人多力量大,很多时候智比勇重要。

糜竺的眼睛暗淡下去了。

希望转瞬即逝。

不过,孔融的眼睛没有暗淡下去。他还是看到了希望。

不错,希望在太史慈身上。起码迄今为止,太史慈还是他的大救星。

孔融看上了太史慈的突围能力。

现在的北海已是铁桶一个,水泼不出,蚊子更飞不出。但是太史慈可以飞出。

他可以飞出北海去找一个人。

刘备。

孔融急需刘备的帮助。不仅是帮助他,也帮助陶谦。

不妨这么说,这样的时刻,孔融把刘备看做他最后的大救星。与此同时,太史慈也还是他的大救星。因为没有太史慈突出重围去找刘备报信的话,刘大救星怎么可能从天而降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孔融的救星有两个:刘备,太史慈。

现在,他就把宝压在此二人身上。

在平原,刘备一如既往地怀才不遇。

此前,每一次京城发生的重大行动或国事活动,刘备几乎都参加了。重在掺和嘛。应该说掺和的过程是爽的,也进一步提高了他在权力圈的知名度。

不爽的是结果。结果只有一个。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平原,既是现如今刘备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

走出平原?走不出平原?快要人到中年的刘备首鼠两端,几乎要抓狂了。

太史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突出重围见到刘备的。

他眼中的刘备郁郁寡欢,优柔寡断,看上去很不男人。

太史慈不明白,孔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此人手里——太不靠谱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堂堂北海太守的大救星呢?

刘备很快就不优柔寡断了。

因为太史慈接下来对他说了一句话。太史慈说,刘备刘大人啊,孔融先生仰慕您是天下英雄,所以才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盼你前去一救。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不找那些更有实力的豪杰求援?一句话,全是你刘备刘大人的江湖名声在起作用啊……

太史慈的这番话毫无疑问让刘备动容了。

四个字。

江湖名声。

的确,对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来说,江湖名声就是最好的安慰。

看来这么多年的掺和没有白掺和啊,起码在江湖上混了个耳熟。

但刘备还是不放心,不放心孔融的想法。他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我,凭什么呀?

基于如此这般的不放心,刘备小心翼翼地追问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太史慈笑了。

笑得很温和。

因为他明白,对一个不自信的男人来说,是不能够在他面前笑得太放肆的。否则后果很严重。

刘备出发了。带着他的所有家当——三千兵马。

当然还有关羽、张飞。

三千战数万,刘备不知道北海城该如何解围,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解围。

事实上他是在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尽管在此之前,刘备同志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是没有胜算的。玩的都是心跳,但这一回不一样。

这一回赌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赌的是他的江湖名声。

他是为自己的江湖名声而战。

没有人知道刘备这样做是不是意气用事,但刘备自己知道,不是。

还剩什么呢?现在的人生又能剩下什么呢?唯江湖名声而已。有江湖名声在,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没有江湖名声在,一切的奋斗都将失去价值。

刘备如此安慰自己。

很快地,刘备就知道自己赢了。

因为管亥死了,死于关羽的青龙刀下。

虽然管亥手下的数万人马依旧在围城,但刘备明白,他们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