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得失(第2/4页)

郭嘉却以为,两个田首富都真实,因为他们都属于一个田首富,跟着欲望走的田首富。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种人,一生只跟欲望走。欲望的方向就是人生的方向。所以他们的一生没有朋友,没有是非,没有底线。虽然有时候高朋满座,四周都是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但他心里知道,这些人并不是自己的朋友。虽然有时候坚持底线,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样子,可随便给点压力,底线马上就断了……

一生只跟欲望走的人目标明确,表情坚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伐决断,冷酷无情,口蜜腹剑,首鼠两端,多疑而偏执,谨慎而冒险。用得着人时恨不得当人的孙子,用不着人时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是真正的以天下人为敌啊……

曹操听得目瞪口呆。

因为他觉得郭嘉不是在讲田首富,而是在讲他曹操。“多疑而偏执,谨慎而冒险。用得着人时恨不得当人的孙子,用不着人时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是真正的以天下人为敌啊……”这不正是他曹某人吗?

郭嘉也讲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把田首富变成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是不会杀田首富了。因为他们两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杀死自己的。哪怕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毕竟,反复无常的人也可以爱憎分明的,反复无常的人可以像很多正义感强的人那样,从心底里憎恨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尽管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用一个术语来形容此种现象的话,没有比以下五个字更合适的了。

选择性失明。

吕布逃到了定陶。

跟随他一路走来的,依旧是那个如影随形的陈宫。

在濮阳城破之时,陈宫的确想过是否就此离开吕布的。但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因为以天下之大,要想找到与曹操为敌的人,还真是非吕布莫属。

不错,刘备也可以与曹操为敌,但在陈宫眼里,刘备太过懦弱。

有时候,一个人仁慈到极点就成了懦弱。仁慈,到最后竟也会成为仁者的包袱。陈宫很难想象,刘备会独自一人站在濮阳城前唱大风歌与曹操大战。这样的事情,只有吕布才干得出来。

所以,陈宫注定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要跟着吕布去奔波。目的只有一个,要了那个负心人曹操的性命。

当年舍弃了前途跟那个人去流浪;现在拼却了余生去索他的卿卿性命。陈宫明白,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一个前县令在如此乱世中的宿命。

总以为还有下一个

定陶有山。

山中有林。

林中有什么?

没人知道。

陈宫以为,林中什么都没有,因为林就是林,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

吕布却以为,林中有伏兵。因为曹操追过来了,他的伏兵一定埋在此处,等他上钩。

吕布决定上钩。他要将计就计,火烧这个曹操埋下的大钩。

陈宫劝阻,在没有证据证明林中确有伏兵的情况下贸然出击,结果肯定只有一个。

吕布当然不会听他的劝阻。

因为疑心。

一个疑心之人不可能听任何人的劝阻,他只听自己劝阻。

吕布偏执地相信,曹操的伏兵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林中布下天罗地网,如此天机,却又偏偏被他看破,那份孤独,真是难与人言啊,哈哈。

他决定孤身走我路,让事实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吕布带兵出击了。带着火把,冲进林中。

他要火烧天罗地网。

事实终于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林中空无一人。

曹操没有在此设下伏兵,而是林外设下伏兵。林外的一条长堤下,埋伏着曹操的千军万马。

此刻,他们冲了出来,就像吕布冲进林中一样,他们也冲进了林中。

屠杀开始了。

曹操之所以能准确地猜到吕布会对这片树林感兴趣是因为他是疑心之人。

疑心之人对任何东西都怀疑,比如这片树林。

这片树林为什么会出现在定陶边上,更要命的是它为什么长得如此茂盛,以至于成为设伏的好地方?曹操知道吕布一定会这样想,就像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这样想一样。

也许这就是心魔吧。

心魔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特别是心疑之人的心魔。

正常人有了心魔,定力强的自己可以驱逐,定力弱的在他人的帮助和指点下也可以驱逐,但是心疑之人就不一样了。

心疑之人有了心魔之后结果只有一个。走火入魔。

他必定会钻进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

曹操知道,吕布就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这样的人,因为可以利用他。

曹操这次就利用了。他事先派人在林中遍插旗帜,旗帜的一角隐隐约约露在外头,使之看上去很伏兵,很阴谋。

他知道,吕布一定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的。

细节决定成败。但成败也毁于细节。

这一次曹吕两人终于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诠释了这两句话。

诠释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吕布只得再次逃了。

这片看上去阴谋重重的林地成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滑铁卢。

吕布的人生经常是这样,从上一个滑铁卢滑下下一个滑铁卢。

但问题的关键是吕布同志从不气馁,相信明天会更好。

生命不息,滑铁卢不止。

不过这一次,麻烦是前所未有的,他没地方可去了。

他的人生没有了滑铁卢。

曾经,吕布以为,天下无家,那就以天下为家。总有一处会收留自己的,从袁术到袁绍,从张扬到张邈;从兖州到濮阳,再从濮阳到定陶,吕布的人生就这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一座又一座城池。他总以为还有“下一个”。“下一个”源源不绝。“下一个”构成他全部的人生。

他很难设想,没有了“下一个”,他的人生该何去何从。

吕布就这样活在“下一个”的惯性里——就像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活着就是有地方可去,有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

只是现如今,这一切突然消失,惶恐也就油然而生。

吕布现在的心里,就很惶恐。

惶恐得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人这个动物太善变

陈宫建议去投袁绍,如果吕布一定要找一个人做靠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