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睡一个女人的代价(第3/4页)

谁都不是谁的知己。这样的一个乱世,谁要相信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心智不成熟。

但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不得不迷惑,吕布相信了。

虔诚地相信了。相信陈登给他描述的臆想中的曹操。一个最多疑的人有时候会变身为一个最单纯的人。这样的发现让陈登心惊不已。

袁术攻过来了。

在他知道韩胤死翘翘之后。

特别是当他知道吕布悔婚之后。

袁术觉得,在这个江湖上混,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识抬举。一个不识抬举的人注定要被江湖淹没。袁术的二十万大军兵分七路浩浩荡荡开赴徐州,要淹没这座城池,淹没城中人,特别是吕布。

世事多乖张

袁术是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了皇帝的。

袁术想当皇帝就像一个内急的人想上厕所一样,那叫一个势不可当。

袁术手下的主簿阎象试图阻挡他。

阎象是个书呆子。书呆子最大的问题是看问题从书本看起。阎象说,想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他要做皇帝,根本没人可以拦他。但他自己拦住了自己,死也不做,还一心一意地服事殷。现在明公你家世的富贵,有周文王那么鼎盛吗?汉室的衰微,有殷纣那么摇摇欲坠吗?嗯?!

袁术被击倒了。

阎象最后的那声“嗯”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书呆子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自以为是。一切从所谓的理论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实际情况是,汉高祖刘邦当年只是一个流氓亭长,如果不是靠武力夺取天下,最多只是一个小地方的黑社会老大而已;而天下第一帝秦始皇要论出身也只是个可疑的私生子。他们就那么伟大光荣而正确吗?真要说伟光正,我袁术伟光正着呢。袁姓出于陈,而陈乃大舜之后,真正的根正苗红。最要命的是俺手上有传国玉玺。此玺一出,谁与争锋?千秋万代,江湖一统!

便做皇帝。便征徐州。

袁术之所以要把做皇帝和征徐州二事联合起来,是因为他丢不起那人。吕布悍然拒婚,让他的儿子在天下人面前颜面扫地。

一个太子,怎么可以没有太子妃呢?吕布,做人不可以这么不识抬举的!袁术将愤怒的目光射向徐州,发誓要为尊严而战。

大敌当前,吕布问计于陈宫。

陈宫不语。世事多乖张。陈宫的沉默不语事实上是委屈加抗议。曾几何时,他被边缘化了。吕布围着陈登父子转,以为功名利禄就在此二人身上,却不知功名利禄的背面是刀光血影。现如今,功名利禄没来,刀光血影将至,陈宫以为这是吕布自找的。

所以他无语。

当然,陈宫的无语不尽是委屈加抗议,也是无可奈何。二十万袁军分七路压境,徐州城的命运只有一个。

吕布黯然神伤。他没想到陈宫也无计可施了。

这场大戏该落幕,这个人间该分手。吕布开始收拾心情,准备最后的鱼死网破。

也许,可以不用。

很长时间之后,陈宫这样幽幽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们有得一拼?

吕布有些期待。

陈宫点头。

区区数万兵马,怎么抵挡二十万袁军?

吕布说到这里,又有些伤感。

陈宫:在这个世界上,以暴制暴是不智的。暴力的归宿不是暴力。

那是什么?

陈宫看上去像个哲学家:人心。

什么人心?

袁术之心。暴力来源于仇恨。袁术恨主公毁婚。那么,是主公毁了吗?

吕布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没有,毁婚之人是陈珪父子,是他们提议毁婚的,献媚于曹操引狼入室之人也是陈珪父子。如果他们的人头落地,袁术的仇恨也就消失了。兵祸自解。

陈宫指点迷津。

吕布恍然大悟。

当那把致命的屠刀架在陈登脖子上的时候,陈登对一个成语的理解更深了。

富贵险中求。

他现在和他老爸的遭遇就是富贵险中求。

不错,富贵是得到了,可与此同时,屠刀也得到了。

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他们。曹操需要的只是让他们做内应,却没有挽救他们性命的义务。这就是做眼线者的命运。

吕布的眼光冷冷地瞟向他们,就像这对父子是他多年来不共戴天的仇敌。

陈登决定自救。虽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对他来说,必须完成。

信仰经不起质疑

在这个世界上,救他人易,救自己难。

因为救他人,需要伸出的只是援手,但是救自己,光有援手是不够的。有谁能靠自己的一双手将自己拉出沼泽之地的?

所以,陈登先从救他人做起。

陈登要救的这个人是吕布。只有先把吕布救了,他才能自救。

陈登救吕布,路径只有一条:让二十万袁军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确保徐州和吕布的安全。

没有人相信陈登可以做到这一点。

但是陈登相信。

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韩暹和杨奉比较迷茫。

迷茫的原因是他们不明白,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

他们原来都是献帝手下的官员。献帝的人生一直在路上,所以他们的人生也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的滋味并不好受,一切身不由己。曾经在关中,韩暹和杨奉保过献帝的驾,算是忠于献帝的官员。但是很快,他们就不忠了,或者说不得不离开了。

因为曹操来了。曹操不由分说地代替他们“保卫”献帝,而让他们滚得越远越好。

他们滚了,一不小心滚到了袁术那里,成了忠于袁术的官员。

没有人知道他们心里是不是真的忠于袁术,但他们自己知道,必须忠于。忠于某人就是忠于饭碗。献帝是他们的饭碗,袁术也是他们的饭碗,在上一个饭碗与下一个饭碗之间,他们的人生没有缝隙。

只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心里真正的感受。

那是迷茫,以及迷茫后的痛苦。

这痛苦来自于信仰的丢失。简单地说吧,他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

他们的明天就是一只饭碗。

陈登站在了他们面前。

在陈登眼里,此二人看上去一脸威严,似乎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内心极其充实。

但是陈登知道,他们都是极其虚弱的人。

理由是,一个内心真正充实的人不会做一脸坚定状。内心真正充实的人脸上的表情只有两个字,平和。

就像装满水的瓶子,不再发出任何的声音,那是因为瓶中每一个空间里都是水,不再不平则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