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尚思肉否(第2/2页)

罗焕章正变得与其他老师傅没有区别,韩孺子渐渐地失望了,他还能勉强睁着眼睛听下去,门口的两名太监却已开始打盹。

足足半个时辰之后,罗焕章的赞美终于结束,突然话锋一转:“成帝虽是太祖嫡子,却不受喜爱,几度遭贬,险些被废,全赖帝母与数位大臣拼死保全,才能登基称帝,此乃成帝之幸、大楚之幸。”

罗焕章是正统的儒生,从不直接指摘皇帝的错误,偶尔提及也要尽量隐讳,他在讲太祖的时候没提过太子的事情。

韩孺子稍稍提起一点兴趣,“成帝有好母亲、好大臣。”

罗焕章摇摇头,“成帝有好母亲,好大臣却未必。”

韩孺子坐正姿态,更感兴趣了,“不是大臣保护了成帝吗?”

“有人支持成帝,自然就有人支持其他皇子,尤其是太祖最喜欢的中山王,上书请求更立太子的大臣可不少,成帝登基的头几年,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成帝将那些大臣贬退了?”

“当初支持中山王的大臣太多,成帝杀掉了几个,贬退一些,都不多,成帝非常聪明,很快就发现一个真相。”

“什么真相?”

罗焕章瞥了一眼门口打盹的太监,缓缓道:“那些提议更立太子的大臣,他们讨好的并不是太祖,更不是中山王。”

“那会是谁?”韩孺子惊讶地瞪大眼睛。

“皇帝。”罗焕章停顿片刻,继续道:“大臣追随的是皇帝,谁在其位,大臣追随谁,那些曾经讨好太祖的人,其中一些后来也是成帝最坚定的支持者。”

“大臣这样做……不太符合仁义之道吧?”

“当然,佞臣就是佞臣,对国家无益,对皇帝也没有帮助,所以成帝还是砍掉了一些人的脑袋,但是对大多数人,成帝采取另一种手段,改造他们、教化他们,将他们引入仁义之道。”

韩孺子略有所悟,“因为这样的大臣比较容易改造。”

“陛下聪慧,一点即透,君子行仁义,也需小人跟从。成帝之智,在于找到了大臣值得信任的一面,顺水行舟,终成大业。”

韩孺子点点头,猛然明白了什么,呆呆地看着罗焕章,不太确定地问:“是你?”

“陛下尚思肉否?”

韩孺子大惊,想不明白纸条怎么会来自罗焕章,两人从未有过肢体接触。

罗焕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皇帝,韩孺子慢慢挺起身体,正要说话,突然腹痛如绞,哎呦一声,捂着肚子倒在锦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