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三十五节 忍耐(第2/3页)

向黄石道了声歉后,皇太极就把莽古尔泰揪到了帐篷外,对他着急的低声说道:“黄石怎么能杀?他和毛文龙一样。都是挂钦差称号的明国节将,是明国地钦差大臣,我们只能好好招待,决不能怠慢。”

莽古尔泰似懂非懂地睁大了眼睛,圆圆的脸庞上全是迷惑不解地神气。

皇太极见状就知道莽古尔泰根本没有想通。他回身叫来一个亲信,让他进去陪黄石说话。并招待黄石喝茶,布置停当后才不慌不忙地对莽古尔泰讲了一遍事情的来龙去脉。赵家和黄石的那些纠葛,莽古尔泰出于对长生岛的关心也都了解得很清楚,所以皇太极不用说得很详细,莽古尔泰就听懂了皇太极的计谋。

“我们一直想与明国议和,这次又是我打着议和还有送还赵家姑娘的名义,请长生岛派人过来商谈地,现在明国的钦差大臣应邀前来,我们却把他杀了,你说明国和蒙古各部会怎么想?”

皇太极说完毕,就静静地看着莽古尔泰,后者已经是无言可答。莽古尔泰现在也很清楚,如果杀了黄石的话,大明上下必然切齿痛恨,从此再不会有人敢提出和后金议和的念头。

见莽古尔泰冷静下来了,皇太极叹了口气又说道:“如果是我们在战场上杀掉明国的钦差大臣,那足以有震慑明国和蒙古的作用,但现在这种形势,我们是万万不能动那黄石一根毫毛地,否则我们从此就是孤家寡人了。”

蒙古各部本来就不信后金能逃脱失败的下场,如果听说后金方面杀了明国来议和的钦差大臣,势必会更加努力的攻击后金来向大明邀赏,而那些本来犹豫着想投靠后金的蒙古人也必然会改变主意。

神色黯然地莽古尔泰伸手摸了摸头顶,喃喃地说道:“你总说议和、议和,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议和成功。”

“如果我们一路高歌猛进,最后要独立建国了,那迟早还是要和明国议和;如果我们有一天真地坚持不住了,那还是要请求明国招安。唉,这些现在还都是没影子的事情,但眼下蒙古各部都视我们为必死之人,配合明国对我们进行四面合围,所以不管以后是战是和,我们首先得把这个绞索从脖子上摘下来,让蒙古人看看清楚,跟着我们大金也不是没有活路的。”

皇太极说这番话的时候,莽古尔泰一直在连连点头,还不时地小声应道:“是,八弟你说得是。”

篝火刚刚被点燃了,现在已经熊熊地燃烧起来,几个后金士兵已经把那头鹿洗刷干净,串上了木棍架到支架上去开始烤了。莽古尔泰啃了啃自己的指甲。皱着眉头问道:“我们能不能把黄石关起来,先看看形势再做决定呢?”

说完后莽古尔泰看见皇太极的脸上又露出了些不以为然的神色,他顿时脸上又是一红:“我不太明白这些复杂的东西,想的也总是不周全,八弟你说给我听听吧。”

“我知道五哥你的想法,就是他黄石好不容易送上门来了,就这么放走他实在太便宜他了,所以先关上一段时间再说,起码也能吓唬吓唬他,也算是出了口恶气。对吧?”

“是啊。”

“五哥你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却不可行。”

皇太极斩钉截铁地否决了莽古尔泰的建议,同时向着他伸出了三根手指:“第一,这比一刀杀了他还不如。我们把黄石关起来,摆明了就是对他又恨又怕,既不肯放他走、也不敢杀他。自古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从来都是白白惹人耻笑。

第二,黄石说他打算今天晚上就走。因为父汗快回来了,紧跟着你就进来了。我想了想,他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是得赶快让他走,不然父汗一到,说不定真地就把他一刀杀了。以父汗现在那份脾气,我们是拦也拦不住的。”

“不错,不错。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还是放他走为好。”莽古尔泰又是一通点头,黄石来辽阳这件事情太大了,他们肯定是遮掩不住的。与其到时候苦劝老头子不要出刀杀人,那还不如趁早把黄石放回去。

皇太极跟着又是一声苦笑:“就是肯定会挨父汗一顿鞭子,这个是没跑了。”

“不是有我陪着你么,唉,早知道我就晚回来两天了。非要提前回来打猎,这回又得吃一顿鞭子。真是嘴给身子惹祸。”

两人笑了一会儿,莽古尔泰又问道:“还有第三呢?你还没有说第三条。”

“嗯,第三,黄石此次前来,我虽然看不懂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不过我仔细盘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放他回去,那绝对会有很大的好处的。”

“此话怎讲?”

“要想打破明国的四面包围,最关键地就是让蒙古各部看到明国有妥协的可能。这个黄石是闻名遐迩地明军大将,更是明国的钦差大臣,他都肯亲身前来辽阳,那岂不是说明我们很可能同明国议和成功吗?黄石肯来议和,说明像这样的大将都对军事胜利不抱太大的期望,更何况明国其他人?”

“不错,八弟真是深谋远虑。”

皇太极脸上也浮现出了得意的微笑,他继续说了下去:“但这个黄石还是万不可信的,而且他提出地条款也实在太无理了,这次他来辽阳虽然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如果我们加以利用,那他在辽东也就算是呆到头了。”

本来皇太极只是寄希望于能要来黄石的一张字条,然后尽可能地加以利用来攻击黄石的私德,虽说一张纸条没有什么大用处,但对皇太极来说也是聊胜于无。可是眼下的情况却是很不同了,黄石自己来辽阳,然后又平安回去,这分明是给了黄石的政敌大肆攻击他的借口,皇太极认为自己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从此立于不败之地了。

“打破了明国的四面包围,还能让黄石名声扫地,把他从辽东轰走,哈哈,只要我们忍一时之气,这局势分明就是满盘皆活了嘛。”说到得意处,皇太极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不放黄石走那是生机断绝,但只要不逞一时之快,把黄石平平安安送走,那就是绝处逢生了。

“嗯,听起来很好啊,真是一举两得。”莽古尔泰脸上也露出神往的表情,更染上了一抹对他来说很罕见的奸笑,莽古尔泰摸着下巴笑道:“八弟说得果然是一点儿错都没有,我都等不及要把黄石赶快送走了。太好了,我送他一匹好马,让他今天晚上就走,哎呀,这次就是挨父汗一顿鞭子也值啊。”

……

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紧急把全辽阳地蒙古差人、信使还有显赫的商人都找来陪酒,他们把黄石让到上座,轮番地给他敬酒,两兄弟显得非常友爱。

可黄石清楚地记得莽古尔泰的下场,历史上虽然莽古尔泰支持皇太极登上汗位、虽然每次皇太极出征他总是拼杀在前、虽然他心直口快从不在背后捣鬼,但莽古尔泰的好弟弟却一直在觊觎他的牛录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