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四十二节 赌博(第3/5页)

把海贸的良好前景给大伙儿叙述了一番后,柳清扬就问这些商人有什么意见没有,或者说有什么疑虑没有。

朱九爷不清楚别人都是怎么想的,但他自己抛下直隶的买卖来辽东,正是存了助东江镇一臂之力地想法。朱九爷不幸遭遇到山东粮官舞弊案,他往返于辽东、山东两地多次,但却讨债无门。不过等朱九爷赶到长生岛碰运气的时候。长生岛就让他以东江镇军票为抵押,跟他在登州签订了一份借款协定。

这份借款协定上的利息很低,只是民间借款的一半左右,而且除了这份借款以外,长生岛还有附加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朱九爷在长生岛购买土产的话,长生岛还会给他打折;等他贩运粮食和布匹来长生岛时,东江镇左协也会给他加一点利,这一减一加就足以抵消掉借款的利息了。

虽然东江镇和山东布政司让朱九爷很是伤心。但经历了和长生岛的交往后,他还是对黄石很信任地,柳清扬的话一结束,朱九爷就当先举手说道:“柳将军多虑了,我们又怎么会信不过贵军的话呢,再说还有太子少保大人做保,只是小民本小力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柳将军不弃,小民还是打算先在辽东、山东等地做些小本经营。等国些年再去福建。”

朱九爷的话引起了几声赞同,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沉思。柳清扬等候大家议论了一番才缓缓说道:“本钱问题,诸位不用担心,长生岛会尽可能地提供贷款,而且去福建的这种贷款是不需要抵押品的。”

这些商人在山东、北直隶都有不少关系。而且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敏,何况长生岛也无暇分身,自然由他们来从事海贸是最好的。在柳清扬的计划里,这些商人肯定是要尽可能地拉拢,但虽然黄石同意了柳清扬地无抵押风险贷款计划,可仅仅依靠长生岛的力量肯定不足以提供这么多资源。

“太子少保大人还愿意用他的名义为你们做保。”柳清扬说完以后稍作停顿,以便让下面的人体会一下这段话的含义,他看到了无数条射过来地紧张视线后,才不急不缓地继续下去:“如果你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借款,只要利钱不超过五成……”

柳清扬高举着右手作了一个大大的“五”字。让屋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只要这笔钱是用于开拓到福建的海贸,太子少保大人就愿意为你们做保。”

这些商人肯定有不少自己的熟人和关系。但根据中国的一贯传统,大部分商人不到走投无路都不喜欢借款,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经营来进行原始积累。同样,如果一个人真的开始借款了,那多半就意味着他陷入了窘境,因此放款的人不但会提出较高的利钱,也会要求借款人拿出抵押来。

黄石和柳清扬商谈海贸问题时,两个人都认为这上面会有很大的利润,也足以偿付高额地利钱,因此黄石愿意出面给这些商人做保,只要能圈来大批的资金,黄石和柳清扬都对盈利充满了信心。

“柳将军,太子少保愿意为我们这些小民作保?”

“是地,而且不仅仅是以太子少保大人的个人名义,我们还会用福宁镇的军屯收入和未来的军饷、粮饷为你们做保。”

反正这些商人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收入,柳清扬就老实不客气地把大明朝廷的信誉也都搭上去了。至少在天启年间,大明朝廷的信誉还是值不少钱的,而且朝廷也没有无形资产的意识,不会为此来找黄石的麻烦。

现在黄石有着“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良好声望,最近“匹马跃辽阳”事件又给黄石头上地光环加了不少分,传统的中国人一向认为一个人如果是个好人,那他就基本不会做坏事。现在如果有人敢说黄宫保是个欠钱不还的人,那他一定会被路人骂成残废。

这话又引起了下面的一些赞叹声,黄石身居高位,威名传播于天下,这样的人大张旗鼓地出来做保人,那自然有很不错的说服力。柳清扬看下面的众多商人脸上神色变换,知道有不少人已经隐隐动心了,他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当然,我们也还有其他条件。”

“柳将军请讲。”

这次说话的是谷老板,觉华保卫战时谷老板几次向菩萨许愿。明军获胜后谷老板当然认为最大的一份功劳还是菩萨的,所以他跑去五台山捐了不少善财,还在老家出钱修了一座桥。除此以外,谷老板认为黄石立下地功劳仅次于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所以就改经营辽西买卖为经营辽东了。

当然,谷老板经过觉华一战后,也认为走辽东路线可能会更安稳一些,毕竟觉华那样的危险他老人家是不打算再经历一次了。但辽东的贫穷是谷老板不曾想到的。以往在辽西,谷老板也从来没有过被拖欠军票的经验,结果他一口气就砸了三万多两银子的东江镇军票在手里,这差不多相当于谷老板一大半的家产了。

听说长生岛有针对他这种情况的优惠买卖后,谷老板就赶来长生岛作买卖,他手里有大宗地东江镇军票,更还有不少家产可以抵押,所以长生岛一次就给了他两万多两银子的贷款,最近他在山东到辽南之间跑了几趟日用品买卖后,就收回了不少本钱。而且根据长生岛的优惠政策。对他这种手握大宗东江镇军票的人,还贷款时长生岛也可以接受东江镇军票来冲抵利钱。

这一来二去,就算黄石头上没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环,谷老板也对他的印象很不错,也信得过黄石的为人。听柳清扬说还有附加条件后。谷老板就急忙询问下文,如果不是很苛刻的话,谷老板也愿意和黄石继续打交道。抛开救命之恩不说,那谷老板手里还有一大把东江镇军票呢,与其再去山东登州排队,还不如和黄石讨价还价。

“就是这些借款都要用在和福宁镇的海贸花销上。无论是进货、购买或租借海船、招募水手,只要是为了海贸的目地,我们就都可以接受。本将会派人核对诸位老板的账册,当然,本将绝不会把帐册里面的东西泄露出去。只是为了保证这钱都用在合适的地方,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朱九爷、谷老板他们都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黄石的名誉还是很不错地。而且这个要求也很合情合理,以往和大客商做买卖时,对方也经常会提出要看账本的要求。再说这黄石明明是军官嘛!就算给他看看,也断然不会比给其他商人看更糟,众人想通了此节,纷纷表示这没有问题。

“实不相瞒,太子少保大人现在急需这些海税和海贸收入,所以才鼓励大家前往福建海贸,为了不让诸位老板吃亏,本将今天在这里替太子少保向大家保证,如果诸位中有人借到了银子,海贸有了盈利,太子少报大人情愿只要一半,如果遭遇风暴、沉船,损失了货物的话,太子少保大人会情愿替诸位承担所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