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节 侦查(第3/5页)

黄石感激地看了吴穆一眼,冲着仍在观察地图的张鹤鸣说道:“好教吴公公得知,这湘江水量甚大,足以在一个月内囤积起数万大军所需。而赤水河水量亦不小。至少能支持三千人作战。”

吴穆大声地说道:“如此咱家就放心了。”

张鹤鸣此时还皱着眉头凝视着地图上的赤水卫,雪白的长胡子也拖到了桌面上,过了很久、很久,张鹤鸣抬起头来正色说道:“终是行险,不妥,不妥。”

见黄石又要争辩,张鹤鸣摆手道:“黄帅报国之心老夫很了解,但以老夫之见,若定要攻打赤水卫的话。最好还是先云集大军于播州,调集好粮草再一举克服之。”

“张老大人,积聚四省官军于播州势必旷日持久,怎么也要三个月以上,而永宁、水西距离赤水卫都只有几天之遥,等官军云集于播州后,赤水叛军的防御已固。攻下赤水恐非易事啊。”

“那就要看黄帅的武勇了,如果黄帅都攻不下赤水卫,那恐怕世上就再也没有人能攻下了。”

“张老大人,兵法有避实击虚之说。现在我大明官军云集贵阳、威清等地,安邦彦的主力都被吸引在这里,而奢崇明也都被川军、军牵制在西北方。末将认为还是现在以奇兵直下赤水必能成功。贼兵惊觉赶回赤水怎么也要十日以上,此时我军城池已固,粮秣充足,可有必胜之期。”

“世上哪里有必胜之说。黄帅大言了。”

“张老大人责备地是,末将狂妄了,但十者而有九胜。”

“终非万全之策!”张鹤鸣缓缓地坐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大摇了一通脑袋:“为不可胜在我,以待可胜之在敌,方为堂堂正道。”

“张老大人……”

“好了。”张鹤鸣不急不躁地打断了黄石急迫的辩解,语重心长地教诲道:“黄帅,不是本兵倚老卖老。实在是黄帅你还太年轻了,年轻人就是有些轻浮。唉。黄帅你就是怨恨老夫也好,这兵凶战危,实在是操切不得。”

黄石鼓了鼓嘴,终于一躬到地:“多谢张老大人指点,令末将茅塞顿开。”

……

天启七年七月,明廷一个御史弹劾袁崇焕“前不救朝鲜、后不救锦州,顿兵不战、暮气难鼓”,内阁亦认为袁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袁崇焕因此请辞去辽东巡抚一职。天启下令停止继续追究袁崇焕任上的责任,按告老还乡例,赏给袁崇焕作为兵部侍郎地那份退休费,宁锦战役的余波就这样不引人注目地平息了。

随后大明兵部尚书阎鸣泰开始亲自过问辽事,阎鸣泰立刻分遣使者安抚蒙古各部,向他们保证大明绝不会与后金议和。

得到大明再三保证后,蒙古各部终于还是选择相信大明地一贯国策,喀喇沁蒙古本已经与后金公然结盟,并交换了誓书。但得到阎鸣泰的保证后,遣使向皇太极宣布盟约作废,并随即和巴彦蒙古一起出兵攻打辽北和科尔沁蒙古,后金平静了仅仅六个月的北线终于再次掀起战火。

……

八月五日,磐石营和选锋营都抵达贵阳,同时长江航运还把福宁镇一个多月前生产出来的军器运送来一些。

黄石从箱子里捡起了一个金属筒,刷地一下把它拉长,然后闭上一只眼,把金属筒放在另一只眼前,双手扶着它轻轻地调节着金属筒地长短,同时缓缓转动身体,把周围的景物尽数收入眼中。

“很好。”黄石把金属筒从眼前拿了下来,把它交给了一边的贺定远,同时让贾明河等人也都从箱子中拿起一个:“这个东西叫望远镜。

黄石一个个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望远镜,让手下们试着用它看周围的景物:“如果感觉看不清,就轻轻地把它拉长或是缩短一点,直到看清你要看清的东西为止。”

贺定远微微张着嘴,把左眼闭得紧紧地,一声不出地看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贺定远突然伸出右手往前面的空中猛地抓了一把……毫无疑问,贺定远这一把抓了个空。贺定远另一只手放下望远镜之后,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抓空的那只手,那只手此时仍握紧成拳悬在半空中:“真地就像是在眼前一样啊。那群山、树木还有小鸟。仿佛触手可及啊。”

其他几个人也都先后放下了望远镜,他们的脸上也都满是惊奇之色。选锋营的营副蒲观水率先开口道:“大帅,此物真乃军国利器啊,足可抵探马数百!”

“就是,末将也这么看。”贾明河说着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道:“往日要是这么远的距离,树林、草丛里有没有人根本看不见,而探马走近了,贼兵可能又会缩到草丛中去,一个不小心就发现不了。现在有了此物,敌兵根本就无所遁形嘛。”

“嗯,除非他们一直在草里躲着,不过那样他们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贺定远听贾明河这么一说也把望远镜又举了起来,他看了看树林后又调头去看自己的军旗:“大帅,有了这个望远镜后。我军地旗语也可及数里之外了,确实是好东西啊。”

“好了,把望远镜先都放回到箱子里面去。”黄石一声令下,他的部下们就把手中的装备都放了回去。这次福宁镇一共给黄石运来了十具望远镜。黄石一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分配这些珍贵的物资,但有一具的用途是毫无疑问地。

这次后方除了送来望远镜外,黄石还收到了其他一批箱子,不过现在他急着去办事,所以只有等回来以后再打开了。

前天选锋营到达后张鹤鸣又召开过一次三驾马车会议,但他还是想把黄石的三个营集中在贵阳以策万全。据张鹤鸣所说。随着黄石的到来,威清前方的叛军又增加了,因此贵阳地压力又变大了,黄石这样的猛将自然还是要留在贵阳以备敌袭。

可是在黄石看来,这根本就是对手因为自己大军到来,受到刺激而做出的应激行为。所以他再次提出要奇袭赤水卫,趁叛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在南北两翼时把他们从中一举切开。

上次会议时由于黄石的再三要求,张鹤鸣似乎也稍微有些心动。就建议召集明军主要将领对此进行讨论,但黄石坚决反对这个主意。云集于西南的明军中有太多地土司将领了。黄石对他们的忠诚一直持怀疑态度,过去作战中屡次出现土司军临阵倒戈现象,暗地里给安邦彦通风报信的人黄石相信也不在少数。

黄石把公务忙完后又来拜访张鹤鸣尚书,手里还拎着一支质量最好的望远镜。这个礼物看起来很不错,张鹤鸣对望远镜这个东西也是爱不释手,站在院子里兴致勃勃地看了又看,把黄石晾在了一边好久。

张鹤鸣放下了望远镜后发出了一声真诚的感叹:“红夷还是有不少好东西地,很值得我们大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