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战成名(第2/9页)

薛岳沉默了一会儿,说:“小心你的脑袋!”

蔡雨时放下电话,听到对话的李玉堂说:“应该没事了,他说小心你的脑袋,差不多就是认同这个调动了。”

方先觉预10师过来了,李玉堂原计划,其一部接替北边小吴门第190师一个营控制的阵地,剩余的作为军的预备队。方先觉坚持顶在一线,说:“不是卑职争功,当下情势,三个师都顶在一线,也不富余。第73军已经过来,可跟薛长官协调,用他们做预备队。”

李玉堂盯着地图,发现长沙太像口袋了,没有河道相临的城南就是入口,而这边防守实在薄弱。于是改变部署,叫预10师立即在城南占领阵地。后来证明这是关键的一招。这样一来,长沙的城防态势是:城北是朱岳第190师,城东是周庆祥第3师,城南是方先觉预10师,军内没留预备队。战斗打响前,李玉堂对三个师长的训话是:“我们军是‘泰山军’(第10军代号“泰山”),以前的事就不说了,但此番要对得起‘泰山’二字,能不能坚守如磐?拜托诸位了!”

在岳麓山爱晚亭防空洞,薛岳跟赵子立对坐,一根接一根抽烟。

第9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老资格,陈诚在保定军校的同学)跑来说,南门外妙高峰上的塔,在日军进攻时容易成为炮兵的坐标,建议将其炸掉。薛岳当即批准。调往广东的一个美式重炮团和两个迫击炮连在这时候已回防到位,进入岳麓山阵地。此外,第10军的炮兵部队也上了山。加上山上原有的一个炮兵团,如此一来,整个岳麓山就编织成了密集的炮兵火力。

蒋介石注视着长沙。

关系国际观瞻这种事是他最看重的。在太平洋战争刚爆发的背景下,他也确实需要尽全力打个胜仗给盟国看。而且,就在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和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在文件的排序上,四大国领衔在前面,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表示将共同战败德、意、日,在三国无条件投降前,决不单独与之和谈。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中国跻身四强之列。在这个关口,第三次长沙会战,还真是关系到国际观瞻的一战。

蒋介石频繁地给薛岳去电报,搞得后者很烦。为了这次会战,他已经把整个战区能调动的人马都调动起来了。

在12月31日这一天,薛岳向手下的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杨森、王陵基和战区直属部队的部队长发出如下电文:“此次作战对国家前途和国际政局之关系至关重要,薛岳以必死、必胜的信念,为把握战机,歼灭敌人,特严令以下三项决定,希全军执行之:一、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长要严格掌握部队,亲临前线,力图捕捉战机,歼灭敌人;二、薛岳如果战死,应立即由罗副司令长官代行职务,按预定计划歼灭敌人,集团军总司令、军、师、团、营、连等,如有战死者,即有副主官或经历较深的主任代行其职务;三、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团、营、连等,如有作战不力,或贻误战机者,立即按照革命军人连坐法处,严惩不贷!”

薛岳还下了一道令,守备长沙的李玉堂第10军即使是重伤员亦不准渡江,城西湘江岸边所有船只由司令长官部控制,并在湘江西岸设立机枪点,任何临阵脱逃意图渡江者,杀无赦。

得到这个命令后,第10军参谋长蔡雨时跟李玉堂说:“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真像1937年的南京。不同的是,这次我们外围部队多,只要能顶上四五天,形势就会发生变化。据情报,日军此次进攻仓促,后防补给线没建起来,攻过来的敌军只有山炮,没携带野战重炮。”

李玉堂说:“如果抗战进行到现在,还出现南京保卫战那样的场面,那我们这些军人就太失败了!什么都不要说了,准备打吧!”

1942年1月1日拂晓,第3师团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长沙。

上午十一点,丰岛师团司令部进驻长沙城东南五公里之李家冲。兵临城下的第3师团的士兵,大多还陷在秋天的回忆中。第二次长沙会战,第13师团早渊支队一度攻入长沙,故而当渡浏阳河,看到飞机投下“占领长沙”的布标后,这些来自名古屋一带的鬼子振臂欢呼,好像他们已经占领了长沙似的。

日军攻城在即。

第10军第190师作战科长黄钟回忆:“守军自上至下注意力都集中于东门与北门。上午九时许,东南角赤岗冲突然杀声震谷……”率先向东南角三公里外高地发起进攻的是第3师团石井信第18联队。不过,城北和城东都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预10师政治部科长杨正华认为,日军越过捞刀河和浏阳河后,主力之所以绕过东门而攻南门,“可能是欺我预备师为薄弱的一环”。其实,丰岛定南门为主攻方向,完全因为地形使然,他是准备歼灭第10军的,所以上来就封住向南突围的出口。

问题是,第10军压根就没想过突围这件事。

先看下一下守卫城南的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的经历。

方先觉,字子珊,1905年出生于安徽萧县(民国时属江苏),后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做律师是他最大的理想。但当时北伐声势浩大,青年人都心向革命,黄埔军校1期生王仲廉在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以此契机从戎,考入军校3期。进入部队后,方先觉的第一个上级是卫立煌,其间辗转了几个部队,1933年以营长身份参加长城抗战,在南天门之役中受伤。1936年,方先觉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毕业,进入李玉堂第3师任补充团团长。方先觉最看重平时的训练,更有一套办法,所以他的部队虽是补充团,训练成绩却是全师第一,因此受到李玉堂重视。抗战爆发,跟很多将校一样,方先觉也随部队开往淞沪,后又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副旅长身份受伤。伤愈后,正逢第3战区以浙江保安队和福建子弟为基干组建预备第10师,李玉堂推荐方先觉出任副师长,后参加策应攻打南昌之役。参加冬季攻势时,该师在皖境失利,师长被革职,方先觉由此接任。到1940年春,预10师转入李玉堂第10军。在方先觉训练下,预10师之战力,此时虽排周庆祥第3师之下,但却已超过朱岳第190师。不过,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在金井,预10师遭日军重创,方先觉受记过处分。所以这一仗,无论是对李玉堂来说,还是对方先觉来说,都不能失败。也可以这样说,后来第10军战力尤强,衡阳战把日本人打成那样,其最初之崛起,是知耻而后勇,完全是在华山一条路下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