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岳的熔炉(第4/4页)

1月13日,第3师团新任师团长高桥多贺二在部队反转途中就职,丰岛黯然离开。

说起来,撤起来最快的还是第40师团,12日傍晚时分就到了汨罗江一线的长乐街。

此时,日军兵站线接连遭夏首勋第78军袭击。

直到1月14日上午,日军各支部队全部集结在汨罗江北岸,鬼子在南岸的噩梦告一段落。此后除第3师团一度遭第37军李棠第140师阻击外,其他日军再没碰到中国军队。1月16日,日军的三个师团终于回到新墙河北岸。会战前,第3师团从湖北应山来的时候,士兵们咧着嘴说:“我们就是为攻占长沙而来的。”现在他们大约可以说:“嗯,没打下来。”阿南惟几也从岳阳返回武汉,一路上什么都没说。他基本上没话了,因为就连岳阳也差点不保。

前面写到了,薛岳布置追击战时,将第37军李棠第140师定位为独立挺进军。

何为挺进军角色?原来,蒋介石闻听长沙大捷,给薛岳下了道命令:派一支奇兵,直接进攻日军在湘北的老巢岳阳。薛岳把这个太过艰巨的任务交给具有黔军背景的第140师:“奉蒋委员长手令,着第140师北向岳阳前进,限三日攻下岳阳,望该师为革命军人放一异彩。”

拿到这个电报后,第140师师长李棠感到头疼,虽然长沙取得大捷,但要一鼓作气攻占日军盘踞三年之久的岳阳,还是不现实的。再者说,第140师位于金井附近,距岳阳350多里地,按一般行军速度,五天才能到达。就算是急行军,三天也未必能至。就算到了,已是疲劳之师,如何攻得下来?理由很充分。可在战场上,上峰是不看申诉理由的。命令下达了,就是下达了,除了执行外,没任何办法。李棠只能带着部队走着瞧。

金井附近的汨罗江,因连日雨雪天气,已深达两米。

渡口寻不到船。李棠只好带着部队往上游去。在水浅的河段,第140师的战士在李师长带领下,纷纷跳下江,徒步渡河。上岸后,衣服也顾不得晾,夜以继日地向岳阳进发。在一刻不闲的急行军下,第3天,第140师抵达新墙河。李棠立即下令强渡,进攻北岸的日军。以往都是日军从新墙河北岸强渡南岸,这一次反了过来。强渡新墙河后,李棠命令一个团在左翼沿洞庭湖布防,警备由湖面开来的日军;另一个团护住右侧背,中间一个团直插岳阳城。一鼓作气中,竟真的就攻到了岳阳郊区,并炮击了火车站。

阿南惟几此时还在岳阳,着实吓了一跳,嘀咕道:“中国军疯了!”

对第140师来说,虽打到了岳阳郊区,但三天已过,李棠正琢磨怎么跟薛岳汇报。

这时薛岳又来了道命令:“日军已开始撤退,第140师停止攻击岳阳,转向汨罗江北岸、新墙河南岸,破坏敌人临时通车路,截阻敌人南下的汽车和北上的伤兵。”

就这样,李棠又把部队撤回新墙河南岸,一度阻击了第3师团。

按第140师第420团团长牟龙光回忆:“敌人越来越多,拿着枪,却不射击。”

日军是真没子弹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第140师对第3师团的机枪扫射中,结束了。

后来日本人承认:这次会战完全跳入了薛岳的陷阱,并错误地判断了彼此的战斗力。

在离开岳阳返回武汉前,阿南惟几针对军司令部的参谋们一片悲观的情绪,在黑板上写了两句汉诗:“今更莫把惊惧生,兵家胜败是常情。”

阿南承认,在近万人的伤亡下,他们完全打败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叫军委会派人给李玉堂第10军送去三面“民族荣誉旗”,分别授予周庆祥第3师、朱岳第190师和方先觉预10师。方先觉预10师战前将近7000人,长沙城防四天四夜下来,还剩下2000多人,那4000多人不是战死就是受伤。由此可知第10军全军的损失。李玉堂自然晋级,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第10军军长。方先觉代理第10军军长。这个位置按通常情况该是周庆祥的。蒋介石之所以选了方,一是有李玉堂推荐,二是南门外的战事比东门外更抢眼。薛岳上报时特别提到葛先才的出击。葛由此升任预10师副师长。

薛岳则首获青天白日勋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让他的声望达到顶峰。

会战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胜利信心,全赖中国军队之长沙大捷。”英国媒体的措辞是:“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光辉夺目。”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这样说道:“看看你们的地图,看看幅员辽阔的中国,那里有千百万正在进行战斗的人……”两个月后,他进行演讲时再次提到中国:“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还没组织起反击之前,特别需要中国的抗战,需要把更多的日军牵制在大陆,这是罗斯福在大战开始后极力密切与中国关系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这四年多孤独艰难的抗战确实感染了这位总统。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五亿美元的贷款。对重庆方面来说这是最实际的。

对于这次会战的胜利,薛岳的总结是:除把握先机、判断准确、争取主动和将士用命外,还在于第10军死死封住长沙以及步炮协同上佳,还有就是平江至浏阳间绵延百公里的侧击态势未被日军完全洞悉,且始终控制着线上的要点。最后,薛岳还提到一点,跟他自己有关了:“会战中,余始终在长沙指挥,并指定余战死后之代理人,所予将士精神之鼓舞甚大。”

对敌人之失策,薛岳认为:在主战场上,日军一线的第3师团、第6师团孤军深入,携带粮草弹药过少;二线兵团相对战力不济,有部队甚至只求自保,与一线部队在配合上出现问题。这说的必然是独立混成第9旅团和第40师团了。至于日军出动驻南昌的第34师团在赣北进行牵制作战,由于动用兵力太少,不但没起到牵制作用,反而自陷窘境。

薛岳对长沙危急时增援的第73军第77师很满意,请师长韩浚吃饭,特别取出储藏的滋补药酒:“这回守城,你打得不错,这是我自己泡的药酒,今天特地拿来招待你,来,喝一杯吧!”

韩浚起身,一饮而尽。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