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1937年12月~1938年3月) 迷失东京(第2/3页)

早在南京陷落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就想把华北和华东两片地区连起来,也就是进行打通津浦线的作战。但被多田骏和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河边虎四郎拒绝,河边发电报给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课长下山琢磨大佐,说:“部队只能在胶济线(青岛到济南的铁路)警戒,不可南下作战。”

下山在回复中说:“陇海线(连云港到宝鸡的铁路)北面和胶济线南面之间的地域,还有十多万没受打击的中国军队,给予痛击是极有必要的。”

河边的回复是:“如果要打,顶多也是将敌人一时击退,或使其阵地南移,结果对我们来说,只是扩大了占领区,牵制了更多兵力而已。”

在这种观点的对峙下,折中出台了一个占领青岛的计划。

青岛历来被日本人看做是自己的地盘。仗打了几个月,青岛还没拿下,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多田与河边,也赞成攻取青岛,连接起胶济线。

按参谋本部的计划,以华北方面军的总预备队,也就是板垣征四郎的广岛第5师团为主力进行青岛攻略。

此时板垣的参谋长是樱田武大佐,下辖第9旅团(旅团长国崎登),辖长野佑一郎第11联队和山田铁二郎第41联队;第21旅团(旅团长坂本顺),辖片野定见第21联队和大场四平第42联队;骑兵、野炮兵、工兵、辎重兵各一个联队。

但这时候海军想插一腿,搞来搞去东京最后的决策是,两面合击青岛,把登陆任务交给海军陆战队,第5师团则沿胶济线东进。

问题出现了。

此时第5师团正在保定集结,赶到青岛需要多日。在这种情况下,病了一阵刚来上班的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下村定,担心海军陆战队独自完成对青岛的占领,于是命令刚参加完南京迂回战的国崎支队坐船在青岛登陆。

但日本海军先发制人,提前了行动时间,最后还是跑到陆军前头了:1月10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青岛。国崎支队登陆已是4天后了。又过了几天,老板垣才气喘吁吁地带着师团司令部甩开后面的大部队赶到青岛。

青岛陷落后,下村定的职位被桥本群接替。

指挥杭州湾登陆是下村个人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他的另一个记忆点则是1945年秋天作为日本帝国最后一任陆军大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下村和桥本交班时,提了一个建议:不等中国喘息,在华东日军的策应下,华北日军沿平汉线直下,穿越中国第1战区而直下武汉。这个作战计划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徐州周边中国第5战区的野战军还没被肃清。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武汉,即使可以击破正面的中国军队,自己的左侧背也会暴露(华北的主攻部队是否够用也是个问题)。兵行诡道,作战的本质就是冒险,三国时邓艾走阴平小道,穿越险山直下成都是最好的例子。

但桥本群也属于稳健派,对下村的提议表现出犹疑,他认为现在部队最需要干的事儿就是休整,最好大家都抱着枪睡上两个月。由于自己已经走人,下村也就没有坚持自己的建议,冒险但有极大价值的直攻武汉的谋略被搁置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后来的历史:1938年的春天,日军没有直下武汉,而是步步为营地打徐州。当然,即使按下村的计划,也不可能迫降中国,但却可以给正向西南大后方转移的中国造成极大的困难。

这叫人联想到战争末期,1944年底,冈村宁次接替畑俊六出任在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后,很快就制定了以两支最强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为主力合击重庆的计划,1945年的湖南雪峰山会战实际上是其中一部分。假如冈村早一年上任的话,后来的局面未尝可知。但偏偏过于求稳的畑俊六长期担任最高司令官,使历史在这里出现一丝神秘的模样。

所以说历史的改变很多时候都来自于细枝末节上。而决定细枝末节的,则是相关位置上的那个人。

桥本上任第二天,作战部战争指导课(课长崛场一雄)搞了个昭和13年(1938年)陆军用兵指导大纲。按给出的计划,最晚在1941年结束战争。

随后桥本带着大纲去参加内阁的碰头会。

在会上,话多的还是内相末次信正,他跟桥本说了两点,一是内阁拿不到陆军确切的有关国民政府想法的情报,二是要求立即进攻武汉和广州(末次倒是意识到马上攻占武汉的价值)。

桥本在日本军中属于老实人,但老实人也有发怒的时候,那位本应负责国内事务的大臣实在是喧宾夺主了。

桥本告诉末次,无论打哪儿,前线的军队都要休整一段时间。

说完居然就走人了。

回去后,桥本把作战课长河边虎四郎喊来,叫他把这个意见通知陆军大臣杉山和次官梅津美治郎。请注意,桥本用的措辞是“通知”,而不是“征求”。

桥本随即在参谋本部召开整军会议,先是把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从南京调出来,回归华北方面军建制。然后对华东日军进行了布置:

牛岛贞雄第18师团驻杭州;

伊东政喜第101师团驻湖州;

第6师团在芜湖一线。师团长谷寿夫在1937年12月28日已经被调回国内,新师团长由稻叶四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期,大阪人)担任;

第5师团国崎支队也回归华北方面军建制;

藤田进第3师团主力在镇江;

吉住良辅第9师团主力在苏州;

荻洲立兵第13师团主力开往安徽滁县警戒;

第11师团天谷支队接替第16师团警备南京(1938年1月16日达到,一周后最大的屠城恶魔第16师团启程离开南京)。

桥本随后又把末松茂治第114师团从华东调到华北待命。同时,把国内的旭川第7师团转调中国东北,加强对苏联的警备。

桥本最后一个动作,是直接“注销”了柳川平助第10军的番号。

这还不算完。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已被叫回东京,实际上是因为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引起公愤而被撤职。桥本不但将第10军番号取消,而且下令改华中方面军的番号为华中派遣军。此时,陆军教育总监畑俊六大将出任新司令官,参谋长则是河边虎四郎的哥哥——“七七事变”的主角之一河边正三,但武藤章依旧担任副参谋长。

畑俊六,日本帝国最后一位陆军元帅。

他与松井相似,说的是相貌、身高,都是个小老头的模样,矮小奇瘦。随后几年里,除了短时间做军事参议官和陆军大臣外,一直都担任日军在华最高司令官。

畑俊六上任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叫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向北扫清淮河一线的中国军队。

荻洲带领师团司令部进抵安徽滁县,随后把主力推进到池河(定远县东南)一线,然后迅速攻占了淮河南北岸的凤阳、蚌埠、怀远和临淮关。但任务也仅仅是这些。所以在2月10日,荻洲师团占领临淮关后,就计划把主力拉回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