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寒冬将至(1938年7月~1938年11月) 东京蜗牛与巨型碉堡

正如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师团也不是唯一被打得叫苦连天的师团,跟它同病相怜的还有伊东政喜的第101师团。

第101师团虽然跟第106师团一样都是由预备役士兵编成,但由于早一年侵入中国,且有上海、杭州、徐州的作战经验,所以这支东京部队的战斗力当在第106师团之上,但仍被打得有点晕。

冈村派伊东带人向星子方向攻击,是想直插德安,包抄中国军队的后路。在8月21日攻占中国最美丽的县城——星子县(背靠庐山,面对鄱阳湖,白鹿洞书院所在地)后,这个师团一直沿破损的德星公路前进。

星子到德安的公路有多长呢?38公里多一点。但第101师团从星子到德安打了多长时间呢?两个多月。这几乎已经创造了日军进攻最缓慢的记录。尤其在庐山东西牯岭被叶肇第66军等部队拦截,还搭上一个大佐联队长的命。

后来武汉在10月25日都已经陷落了,这个师团仍没打进德安。

什么是东京来的蜗牛?这就是了。

这个事说明什么?除第101师团战力有问题外,主要还是因为武汉会战吸取了淞沪会战的教训,已经开始注意阵地的纵深配置,正如薛岳在《抗战回忆录》中所言:“……德星公路方面,原已筑成多线预备阵地,自星子到德安,长约30公里,与敌101师团苦战两月,节节抵抗,未尝不战而弃寸土,实得力于多线预备阵地,及守备部队之坚忍沉着,保有转移阵地之自由,此在持久战之指导,似尚得要领。”

前面说过,在赣北战场,薛岳有个作战原则:北守西攻。

北守就是扼住从德安到星子间的公路。只有北面守住,瑞武路方面的攻击包括两路之间的万家岭围歼才会从容。进一步说,这关系到江南日军对武汉的合围速度。而庐山,正是德星路上的一个楔子,一个天然的巨型堡垒。

华夏自古多名山,单从自然景致上讲,如果说哪座最奇秀,可参与竞争的有很多,除了庐山外,长白山、终南山、华山、黄山、衡山、天台山、雁荡山、峨眉山、青城山、梵净山、武夷山……可以列出一串名字,但从文化的角度说,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胜,或者说综合实力最强的,无出庐山之右者。

屹立在鄱阳湖畔的庐山实为华夏第一文化名山。

从东晋慧远大师建东林寺,到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庐山集佛、道、儒历史胜地于一体,慕名游庐山的名人数不胜数: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李白、王昌龄、孟浩然、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庐山之美,中外皆知。至晚清民国,有25个国家风格的别墅建于庐山,形成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群,很多西方人都居于庐山,开战后仍滞留于此的英、美、法、德、意侨民仍有百余人。

庐山四季清凉,为民国避暑胜地之首。

蒋介石非常喜欢庐山,自定都南京后,每到夏天就带着人到庐山办公,所以庐山可以说是国民政府的夏都。算起来,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蒋介石有十多个夏天都待在庐山,光是重要的军事会议就召开了十多次。1937年的7月17日,蒋在庐山全国各界人士谈话会上发表的宣言还历历在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武汉会战开打后,蒋介石特别跟陈诚讲到庐山卫戍的问题。同时,发电报给南昌的薛岳,令其转副司令叶肇:

南昌。薛总司令转叶副总司令伯芹兄:前线辛劳,将士牺牲,无时不为之痛愤。对于东牯岭之苦战恶战,尤为怀念不置。庐山为长江保障,无论战况如何变化,庐山必须由我军掌握。日军炮兵向庐山轰击,万一南浔路各处失利,则兄部应即以庐山为中心,发展运动战,使敌不能向南向西直入,此时应尽量囤积粮米,作三个月之用为要。但此非常人之任,故特赋兄以此重任也。务希竭尽职责,完成使命,必得最后之胜利也。中正手启。

蒋介石关注庐山,有军事上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他太看重这里了。

薛岳和张发奎两兵团云集九江、庐山一带,而九江在地理位置上没法死守,一旦九江陷落,它旁边方圆300里的庐山,当然就成为掩护大军转进和阻击日军的天然堡垒。

1938年7月21日,陈诚带着他的战区参谋来到庐山,在莲花洞召开张发奎第2兵团师长以上军事会议,商讨南浔路的作战问题。

在会上,陈诚问:“你们知道日军现在是怎么笑话我们的吗?”

众人鸦雀,张发奎也下意识地摇摇头。

陈诚说:“日本人说我们的陆军只有一个师的人。”

大家没明白。

陈诚接着说:“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的部队只会一个师一个师地单独作战,而不知友军之间协同作战,不能发挥大军的优势所在,结果上百个师只等于一个师!”

陈诚继续说:“原因何在?首先是自私!只知道保存自己的力量;其次是没有一个现代化的作战头脑。所以这次打武汉会战,无论是江北还是江南,无论是大别山还是南浔路,友军之间的协同特别重要!”

会后陈诚在庐山地图上画出一条防线,交给自己的参谋处长刘云瀚(黄埔军校7期,江西大余人),叫他前往九江联系驻守在那里的江西保安第3团、第11团,命令他们立即从九江转赴庐山守备。

进入夏天后,作为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司令,陈诚忙得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除了拟定作战计划,调度军队外,他还要到防区视察军情。6月底,他已经整整走了一遍江防要塞。而比陈诚更忙的,则是身兼两个参谋处长之职的刘云瀚。

刘云瀚是“土木系”重要成员,这一年才27岁。早在18岁,他就考上黄埔军校,后来又上了陆军大学11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一年前中日开战,他由陆大教官出任第15集团军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科长,在陈诚手下负责作战事宜。刘本来就出生在一个知识家庭,进入军校后经过锻炼,显示出很高素养,加上其头脑精明,思路清晰,很快被陈诚看中,一路不断提拔,后将其放在嫡系第18军第11师,由营长升为团长,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爆发前,再被陈诚提拔,出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副处长和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之重任。

7月23日深夜,刘云瀚带着两名卫兵,骑战马从庐山前往大敌当前的九江。

路程不是很远,20公里不到。一路上,除了匆匆布防的军队,就是从九江方向来的难民,他们逃难的方向正是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