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鹰击长空

1937年8月13日下午3点多,孙元良第88师先头部队从宝山路东段摸到八字桥(1932年中日停火线)。

日本出兵的内阁会议是13日上午召开的,中午时上海这边得到消息,于是日本人的胆子大了起来,下午就派海军特别陆战队到宝山路布防,从宝山路西段向八字桥摸过来的是伊藤茂大尉指挥的第3大队。

中日两军摸着摸着,一抬头,发现了对方:打。

就这样,第88师的易瑾营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7期,湖南大庸人),打响了淞沪会战第一枪。但战斗只打了一会儿,因为双方都没领到正式进攻的命令,这只是一次意外的步哨接触战。

南京给张治中的命令是8月14日发起总攻。如果在13日夜趁日本人防守不稳就打出去,也许成果要比后来看到的要大。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中国古代军人摸索出的经验,因为后方的大员们往往不能洞悉一线转瞬即变的战机,为了抢得先手,拿到最后的胜利,可以违抗上面的命令,这也算得上军中潜规则了。但张治中最后还是做了个老实的服从者。

8月13日就这样过去了,千等万等中,等来了1937年8月14日:上午10时50分,在步兵还没发起攻击时,中国空军率先出动了。

3架轰炸机扑向日本人在虹口和汇山码头的阵地,另外8架轰炸机直扑黄浦江上的日舰!

在上海大战中,来自云中的英雄是最悲壮的。当时,跟黄埔军校并称双星的是笕桥航校(中央航空学校,设在杭州东郊笕桥小镇),到中日开战前培养飞行员500多人。每个学生毕业时,蒋介石都会参加毕业典礼,除了向学生颁发毕业证外,还赠送佩剑一把,剑两面都刻有字,一面刻着“国土未复”,另一面刻着“军人之耻”。

但中国没自己的航空工业,自己造不出飞机,手里就攥着进口的250多架飞机(不及日本的1/10)。这些飞机一部分是国民政府旧有的,一部分是从当时半独立的广东空军那里拿来的,最后一部分是蒋介石50岁寿辰时“化缘”化来的。

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天蝎座,1936年秋,虚岁满50岁。当时,中日关系紧张,中国空军又没什么力量,而军费主要向陆军倾斜,拿不出太多钱买飞机,蒋灵机一动,叫陈立夫牵头,搞了个“童军集款,献机祝寿,抵御外敌”计划。按这个计划,通过教育部,摊派性地叫学生和教师捐献祝寿金买飞机。

按陈立夫的设想,当时全国一共1400多个县,每个县捐出够买一架飞机的钱。蒋介石很高兴,虽然有点强制性的味道,自己也背点黑锅什么的,但这钱毕竟不是入自己的腰包,于是也就心安理得了。后来,经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不但教育口儿捐了不少钱,政府机关、各省军政首脑、上海金融界,乃至于南洋华侨,都纷纷捐款,最后拿到的钱,虽不够买1400架飞机,但买几百架还是没问题的,在开战前先向美国买了100架霍克式驱逐机(每机可携机枪两挺,250磅炸弹两枚,巡航时速达到280公里,续航后作战半径超过450公里)。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成立了空军总指挥部,由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浙江临海人)任总指挥,毛邦初(黄埔军校3期,浙江奉化人)任副总指挥。当时,中国这边,陆军将领自然不少,空军将领奇缺,周、毛二人还互相较劲。笕桥刚建立时,蒋介石兼着校长,干事的是副校长毛邦初。毛黄埔毕业后没多久,就搞空军这块,包括筹建笕桥,也算是牵头人了。而且,他还不是一般人,是浙江奉化人,看出来了吧,跟蒋介石有“瓜葛”:是蒋第一个妻子的侄子。1934年,蒋不兼任校长了,毛以为他这个副校长会接任,但没想到位子给了周至柔,此后校长又换了几任,毛一直当副手。后来,周又当上了航空委员会主任,成为空军的掌门人。

言归正传。此时,中国空军手里,除了霍克外,还有雪腊克、道格拉斯、诺斯罗普等型号的驱逐机、攻击机和轰炸机,主要是从美国购买的,从性能上说并不落后,但却是打一架少一架。所以,中国青年英雄们有一个想法:怎么在牺牲前给日机最大的杀伤。当时他们只有二十三四岁。

在中国空军出动飞机轰炸了日军阵地和军舰后,日本鹿屋航空队的18架九六式轰炸机也升空了,9架扑向安徽广德机场,9架飞向杭州笕桥机场。每架飞机携2枚250公斤的炸弹。原定第一波攻击中国的是驻日本大村的木更津航空队和在上海外海马鞍群岛三艘航母上的海军航空队,但由于气象原因无法起飞。

8月14日午后,第一轮中日空战开始了。

发现日机后,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吉林青年高志航(法国航校毕业,吉林通化人)立即带队起飞迎敌,在杭州笕桥上空,你来我往,几分钟后,一架飞机拖着长烟掉了下去。

不是中国的!

中国人第一次击落日本战机,自高志航始!在随后十多分钟的激战中,又有两架日机被击落,击落第二架日机的是辽宁青年李桂丹(笕桥航校2期,辽宁新民人),中国这边人机无一伤亡!

日本人惊了。

中国人也惊了。

中日空军首次接战,日本人完败。蒋介石异常兴奋,问第一架日机是不是高志航打下来的?

高志航早年在东北军航空队服役,九一八事变后,辗转到笕桥。由于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导致当时南方这边歧视东北人,航校的很多学员认为高是个间谍。那段时间,高志航可以说是忍辱负重。就是在笕桥这段时间,高苦练飞行技能,到中日开战前,已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员里技术最好的。蒋介石五十寿辰时,中国空军助兴表演,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叫蒋介石为之大声叫好,随后立即接见了高,并把自己的专机“天窗号”奖给他。

上海开战前,高志航本来率第4大队飞向山西,支援华北作战,但到河南周家口机场时,得到命令,紧急返回笕桥待命,后来很多人说是高杀敌心切,自己飞回来的,其实并不准确。此时,在华东的第5大队驻扬州机场,第3大队驻句容机场。

现在,在高空把日本人打蒙了,日本人嘀咕:不会是苏联人帮中国空军来了吧?或者是美国人?总之他们不相信这一切。转天一早,从马鞍群岛附近的“加贺”号航母上起飞的16架轰炸机由29架驱逐机护航,再次奔袭杭州。高志航率队再次击落日机3架,6:0!随后反追日机至曹娥江,又打下来2架,四川青年乐以琴(笕桥航校3期,四川芦山人)一战成名,驾驶2204号霍克战斗机的他,在杭州创造了一人击落5架敌机的纪录。与乐以琴保持同样纪录的,还有驾驶2401号战机的辽宁青年刘粹刚(笕桥航校2期,辽宁昌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