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光华门决死(第3/4页)

胁坂联队很快占领了光华门外大校机场旁的通光营房。

按计划,光华门和门外阵地本应由第87师补防(接替王耀武第51师),但该师12月7日才由镇江撤到南京外郊,这时候还没赶过来,所以光华门暂时由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谢承瑞(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江西南康人)上校率军代守。

跟税警总团的将校一样,教导总队的军官很多都是留过洋的:总队长桂永清和参谋长邱清泉是留德的,主任参谋廖耀湘和团长谢承瑞是留法的,营一级的工兵营长钮先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江西九江人)是留日的,士兵们每月拿的薪水也比一般士兵多两块银元,进口的捷克步枪他们部队也是第一个用,每个营都有战车防御炮,这对其他部队来说是不敢想的。而且,总队长桂永清虽然是个胖子,但却素重仪表,能进教导总队的士兵,得比其他部队的帅。

光华门突然出现日军,让桂永清大为吃惊,他立即给谢承瑞打电话,命令他固守待援,如果城门丢了,提头来见!

由于此时城里军队不多了,参谋长邱清泉只好把钮先铭的工兵营一部派了出去,随后又向代南京市长、宪兵司令、警察厅长萧山令要人,萧把宪兵教导团的一个加强排派了过去,两支部队紧急增援光华门!

光华门顿时进入战斗状态。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修建的,全长超过34公里,有城门13座。城墙最高处超过20米,顶部最宽(也就是厚度了)处达12米,在巨大的城砖之间,浇灌有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配制而成的特殊黏合液,城墙甚为结实。而且在城门处建有瓮城,可藏兵。16世纪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曾多次游历南京,认为其城墙的坚固与宏伟“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城市”。作为冷兵器时代建城史上的巅峰之作,明城墙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岁月侵蚀,但依旧巍峨耸立。

当时南京各城门的情况不一样,中华门和光华门是两重门,挹江门是一重门,通济门则是三重门,除了最外面有两扇城门外,中间和里侧还各有两扇城门。无论几重门,在唐生智宣布南京戒严后,城门内侧都堆起了土包和沙袋,不能随意出入。

城上的守军突然注意到光华门城楼外左侧一百多公尺外有个面粉厂,该厂顶部阁楼居然比光华门城墙还要高一些,而且面粉厂跟城墙距离很近。这把他们吓了一跳。日本人来之前,南京城外所有高出城墙的建筑都已烧毁了,怎么有一条漏网之鱼?一旦被日军发现,占据制高点,光华门就完了。

怎么办?

烧。

怎么出城?

从城墙垛口上结绳而下。

开始是一点点地顺着绳子往下爬,但第一个士兵刚下去一米多,就被飞来的子弹击中。第二个又上,也中弹身亡。

第三个士兵聪明,说:换个垛口吧。他把绳子拴在腰上,绳子留下的长度是城高的三分之二,腰里还盘了几圈。伙伴那边拉紧绳子,他没一点点下,而是跃身一跳,离地面还有三分之一。随后,那名战士把腰里富余的绳子放下去,终于到了城下。后面的八九个战士如法炮制。

日军已明白了他们的企图。

弹飞如雨。

战士们弯着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面粉厂,途中又有四五个战士中弹后猛地倒下。

最后,剩余的士兵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面粉厂被烧了,但他们却再也无法返回城上了。他们下城时,每人带了四枚手榴弹,一支步枪。

他们直扑日军盘踞的通光营房……

12月9日上午,日军坦克开到了光华门外护城河边的大道上,炮口对准城门。第9师团的士兵来自石川、福井、富山三县,胁坂次郎第36联队的士兵来自福井县的鲭江,胁坂一准了认为:他的部队会第一个攻入中国首都。

至于胁坂次郎本人,也确实有些来头。他是胁坂安治的后代。熟悉日本史的人都知道,在日本战国时代,枭雄织田信长死后,手下两员大将丰臣秀吉、柴田胜家,为了争老大,在贱岳这个地方进行过一次决战,最后丰臣依靠他手下七个使枪的武士而取胜,这七武士是: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这就是日本战国史上鼎鼎大名的“贱岳七本枪”。该战中,胁坂次郎的先人胁坂安治,力刺柴田胜家的猛将佐久间盛政,更是功勋卓越。

胁坂次郎有这样的家史,所以在部队中十分傲慢,觉得在联队长一级中,只有第16师团第9联队的片桐护郎可以跟他并肩,而不把其他联队长乃至师团长放在眼里,还曾在上海派遣军的一个会议上嘲笑过中岛今朝吾。

胁坂次郎脸面狭长,八字胡向上反翘,也就是仁丹胡了,按其部下的描述:“胁坂联队长蓄着被公认为代表刚毅沉着的勇将胡须,在战阵中总是挥舞着一面祖传下来的红色指挥旗……”

在上海战中,胁坂就是挥舞着这面小旗上蹿下跳,上了东京报纸的头条。

光华门有前后两道城门洞,外门洞跟内门洞之间是个瓮城。此时最外面的城门已紧闭,城门后堆起了半门洞高的沙袋。

到12月10日,日机前来助战,开始轰炸城墙,胁坂联队的进攻也猛烈起来。他们将所有的山炮集中起来专打城墙一点,光华门左侧城垣开始坍塌了,慢慢地,形成一个45度的仿佛金字塔一样的斜坡。

光华门遇险后,胁坂次郎把手下第1大队长伊藤善光叫过来,叫他组织敢死队冲击光华门。该大队的4个中队长分别是第1中队长山际喜一少尉、第2中队长竹川薫中尉、第3中队长小川清大尉、第4中队长葛野旷中尉。

伊藤四十多岁,所在大队的大队长战死上海后,他作为补充人员从国内被调来。在上海恶战时,此人曾被打瞎一只眼,东京皇室御赐了一只假眼珠给他(由此看来,这个伊藤有些背景),戴着这个假眼珠,伊藤更卖命了。

按伊藤的布置,第1中队进行第一波攻击,第4中队进行第二波攻击,第2中队为机动部队,第3中队做预备队。机关枪中队和步兵炮小队进行火力掩护。

伊藤把本部放在距光华门150米开外的一座没被破坏的建筑物里,攻击队和预备队都藏在附近。到了傍晚,天色暗下来,伊藤命令山际喜一少尉的第1中队立即突击。

山际喜一出发前,带上了一面巨大的日本国旗。

话说山际还真能跑,在弹雨之下,带着日军一路狂奔,撂下20多条尸体后,竟带着剩下的100多个鬼子冲上了光华门一侧被轰击而形成的斜坡,使出吃奶的劲把日章旗竖在了那里。这是第一面出现在南京城头的日本国旗,时间是12月10日下午5点20分。随后日军在斜坡上挖了上中下三条战壕,山际又派了一个小队突击了光华门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