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日落中华门(第2/3页)

但日军过来的,足有一个战车队,其他七八辆坦克绕过被打中的,继续向前开进,中国阵地上的掩体受到坦克炮击。

见此情形,朱赤手下的一个班长带着两名士兵从战壕内匍匐而出,他们腋下夹的是捆在一起的手榴弹。三名战士一点点接近了日军的坦克。坦克的炮声震耳欲聋。三名战士冒死贴住坦克,在坦克的履带旁拉响手榴弹,日军又有三辆坦克报废,而那三名战士也为国捐躯。

虽然中国阵地这边伤亡不小,但日军的坦克最终还是被打了下去。谷寿夫没办法,只好等飞机增援。日机呼啸着出现后,雨花台阵地遭受了灭顶之灾。因为雨花台顶部地势平坦,日机极容易捕捉目标,往复盘旋的轰炸使第88师伤亡惨重,由此渐渐不支。

到12月12日正午,朱赤的阵地被突破了。在坦克的掩护下,背着行装包、穿着大衣、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日军,乱叫着蜂拥而上。

战士们的弹药几近打光,最后一轮手榴弹扔出去后,日军又倒下一大片。然后是白刃战。朱赤同时被三名日军的刺刀刺中,鲜血从嘴里喷出。朱赤怒目而视。团长韩宪元在击毙了两名日军后,回头看见朱赤中刀,大喊一声“旅长”,在冲过去时被日军的子弹击中。

投黄埔军校前,朱赤曾当过教师,从军后也没放下对学术的钻研,既精于中国典籍,又深通西方哲学,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最后他会做教授,但家国有难,先战上海,再战南京,至此殉国。

在另一翼阵地,高致嵩率部也陷入最后的反击,身中数弹,血染雨花石。

高致嵩和朱赤是黄埔军校3期的同学,最后携手以死报国了。

在雨花台,和朱赤、高致嵩一同捐躯的,还有多名将校:副旅长华品章(黄埔军校4期,四川西昌人)、团长韩宪元(黄埔军校3期,海南文昌人)、营长符仪廷(黄埔军校6期,海南文昌人)、作战参谋赵寒星(黄埔军校3期,浙江临海人)……

雨花台陷落后,第264旅副旅长廖龄奇(黄埔军校4期,湖南祁阳人)率两旅残部向中华门撤退。就这样,12月12日午后,南京最大的城门中华门暴露在谷寿夫眼前。

中华门高超过20米,瓮城中筑有藏兵洞27个,是南京最坚固的城堡。远远望上去,正门上方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日本人看到了么?

南京城墙前有护城河,护城河跟南京城墙间有20多米宽的空地,这当中又挖了多层战壕,并设有铁丝网。

中华门一线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地布满弹痕,城楼和城墙外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都在燃烧。在城头上,中国守军布置了30多门迫击炮,每隔50米,就放着一挺捷克式机枪。第88师师长孙元良和参谋张柏亭、补充旅旅长吴求剑(黄埔军校3期,湖北黄梅人)坐镇城头。

雨花台陷落后,为提防日军偷袭,孙元良叫人把护城河上的桥炸毁,退到城下的廖龄奇残部没法进城,只好边打边往下关方向撤。

日军很快就扑过来了。

仍是第114师团,雨花台攻下来后,末松茂治叫伤亡惨重的山本联队停下来休整,往中华门方向派出千叶联队。千叶小太郎当了先锋后,立马把自己的军旗中队派到第一线。

这是个冒险的行动。

熟悉日本军史的人都知道,联队军旗是日军的命根子,每面联队军旗都是天皇亲手授予的,按军规:军旗在,则联队在;联队若将覆灭,必须焚烧军旗。若军旗被敌人夺了去,就算这个联队毫发未损,其番号也要被撤销。由于联队军旗如此重要,所以在战役中经常出现联队长在战役危险时亲身护卫军旗的事。

日军联队中专门设置有军旗中队,180个人不干别的,专门保护军旗,而旗手呢,至少是少尉军衔。一般来说,军旗中队在联队本部左右,但千叶竟一下子把联队军旗中队派到了一线,目的很明确:如果侥幸得手攻占中华门,他们就成了第一个在南京城头插日本联队军旗的,军功自然显赫了。

很遗憾,千叶想得挺好,但他的部下太不给力了。前面说过,这个第114师团主要由退役高龄士兵组成,被紧急召到军中,来自各行各业,一个个都胡子拉碴的,虽然有军事经验,但由于岁数大了,冲锋起来就不行了。

到了南京城下,千叶把指挥部设在一间民房,军旗中队也被隐蔽在附近。千叶想在中华门城下搞爆破,但他的工兵队显然低估了中华门的耐爆度,一个工兵分队好不容易摸到门下,把炸药放好了,也引爆了,但中华门却纹丝未动。千叶又派了一个中队冲击,但很快被歼灭。令日军奇怪的是,城头上看不到中国军队的机枪,但火舌确实又是从城上喷射下来的。(直到占领南京后,日军才发现,守城的中国士兵在城上挖了地洞,然后从墙体上掏出枪眼,机枪就是从那儿打来的)

见中华门太过坚实,千叶联队转攻雨花门。

此时,从杭州湾一直开过来的第10军藤田实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3期,鹿儿岛人)战车中队的坦克终于开到了南京城下。藤田实彦有一号,后来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宫本武藏》和描写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兄弟的《坂上之云》的作者)是他的部下,此人在日军中被称为“胡子之王”。至于他的胡子是什么造型,有多夸张,没法形容,只能说在你的想象之外。而且,战后的1946年,就是在这个藤田的主谋下,日本人在吉林发起了著名的“通化暴乱[2]”。

我们都看过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中华门前日军坦克在冲锋。那就是藤田的坦克。

第6师团这边,先是冈本镇臣的第23联队,然后是冈本保之的第13联队,后者是一支地道的熊本部队,士兵来自熊本县,打头阵的是十时和彦中佐第1大队加川胜马第3中队的濑户本小队。

中华门前是条大道,两旁都是店铺和建筑,城上的中国军已用火力把这条道路封死。日军把步兵炮和机枪架到两边建筑的顶上,向着城墙乱击,但没什么效果。

濑户本准尉的指挥所离中华门只有200米,在一个空房子里。从这里冲到中华门前,肯定会伤亡不少。而且,他注意到:高大宽厚的城墙前,有条20来米宽的护城河,要想冲到门下,就必须先渡过护城河。护城河上的桥已被中国守军拆了,至于河水有多深,由于不能接近,也搞不清楚。

就在濑户本犯愁时,他手下的代理分队长八田隆幸上等兵派人来报,说他们有一个发现。

这是个致命的发现。

原来,八田上等兵带了几个日军摸到跟中华门外主干道平行的一条小街,这里处于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在搜索中发现:小街尽头有个房子没受炮火破坏,房子里有三个窗户,而窗户外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对面的城墙已经被飞机和重炮炸得坍塌了不少,坍塌口离城墙根只有十五六米高。叫八田更为兴奋的是:这里的护城河上,有条没来得及被中国守军炸掉的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