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一(第3/6页)

二月,侍班于文渊阁,赞经筵大典。

三月二十四日,移寓前门内碾儿胡同西头路北。

四月,考试差。

五月初十日,奉上谕:“翰林院自侍读以下,詹事府自洗马以下,每日召见二员。”公于二十日召见勤政殿,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八月,新宁江公忠源以公车留京师,因郭公嵩焘求见公。江公素以任侠自喜,不事绳检。公与语市井琐屑事,酣笑移时。江公出,公目送之,回顾嵩焘曰:“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既而曰:“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时承平日久,闻者或骇之。江公自是遂师事公。

二十八日,公第三女生,后适罗氏忠节公泽南之子,名兆升。

九月,分校庶常馆。

十二月初七日,上御门,转补翰林院侍读。

公作字初学颜、柳帖,在词垣兼临褚帖。于诗则五、七古学杜、韩,近体专学杜,而于苏、黄之古诗,温、李之近体,亦最为致力。还书家中,训勉兄弟以立志有恒为本,作《五箴》以自警:一曰立志,二曰居敬,三曰主静,四曰谨言,五曰有恒。

公子纪泽是岁入家塾,塾师为长沙冯树棠先生卓怀。

「乙巳」道光二十五年,公三十五岁

三月,钦派会试同考官。签分第十八房,荐卷六十四本,中式周士炳等十有九人。是科湖南中式八人,皆长沙府籍。贵州中式之黄辅相与侄彭年二人,原籍醴陵。而状元为萧锦忠,朝元为孙鼎臣。去秋乡试南元为周寿昌,亦于是科入翰林。公时管理长沙郡馆事,题名之日,公为联语云:“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盖佳话也。

五月初二日,上御门,公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谢恩,召见于勤政殿。

六月,转补左庶子。夏间癣疾发,至秋微愈。自是以往,癣疾恒作,以至老年,未得全瘳也。

九月,公弟国潢、国华入都。

二十四日,上御门,升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次日具折谢恩,召见。宣宗时,每岁举行御门之典至四五次,京朝官缺,多以其日简放,示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意。

合肥李公鸿章,本年家子也。中甲辰科举人,是年入都会试,受业公门。公大器重之。

十月初十日,皇太后万寿。十五日颁恩诏于太和殿,公祖父母、父母以公官皆封中宪大夫、恭人。

十一月,唐公鉴乞假回湖南。公为校刻其所著《学案小识》一书。

十二月十二日,补日讲起居注官。

二十二日,充文渊阁直阁事。

公名位渐显,而堂上重庆,门祚鼎盛。公每以盈满为戒,自名其书舍曰“求阙斋”。其说云:“求阙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也。”同乡京官及公车在都门者,遇疾患穷窘之事,恒有求于公。公尝谓:“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人莫不称厚焉。

「丙午」道光二十六年,公三十六岁

公与弟国潢、国华相砥砺于学,有如师友。为国华纳资入监,应顺天乡试。

五月,考试差。

九月十八日,公第四女生,后适湘阴郭氏郭公嵩焘之子,名刚基。

夏秋之交,公病肺热,僦居城南报国寺,闭门静坐。携金坛段氏所注《说文解字》一书,以供披览。汉阳刘公传莹,精考据之学,好为深沉之思,与公尤莫逆,每从于寺舍,兀坐相对竟日。刘公谓近代儒者崇尚考据,敝精神,费日力,而无当于身心,恒以详说反约之旨交相勖勉。寺前有祠一所,祀昆山顾亭林先生。

十月,公在寺为诗五首赠刘公,以明其志之所向。

公尝谓近世为学者,不以身心切近为务,恒视一时之风尚以为程而趋之,不数年风尚稍变,又弃其所业以趋于新。如汉学、宋学、词章、经济,以及一技一艺之流,皆各有门户,更迭为盛衰,论其原皆圣道所存,苟一念希天下之誉,校没世之名,则适以自丧其守,而为害于世。公与刘公传莹讨论务本之学,而规切友朋,劝诫后进,一以此意为兢兢焉。

公在京所为诗古文,不自存录,随时散佚。是冬以后,乃稍择而存之。公弟国华应乡试未售,仍留京肄业。公弟国潢赉覃恩诰命南归。

十月二十一日,领同乡京官具折谢恩,为湖南濒湖围田水灾奉旨蠲缓钱粮。湖南水灾,迭奉恩旨,至是初用公名领衔奏事。

十一月,闻祖妣王恭人之讣。请假两月,设次成服。恭人殁以九月十八日,寿八十岁。十二月葬湘乡二十四都木兜冲。

「丁未」道光二十七年,公三十七岁

三月,移寓南横街路北。

四月二十七日,奉旨考试翰詹。钦命题:《远佞赋》,以清问下民常厥德为韵。《君子慎独论》。诗题:《赋得澡身浴德》。公名列二等第四名。

五月引见,奉旨记名遇缺题奏,赏大卷缎二件。

六月,奉旨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次日,递折谢恩,召见勤政殿。钦派考试汉教习阅卷大臣,取士咸安宫学教习黄文璧等十三名,景山官学刘绍先等十五名,宗学郭昆焘等十五名,觉罗官学崔斌等三十名,八旗学张春第等四十八名。

七月,公弟国荃以府试案首入湘乡县学。

十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中式杨登魁等六十四人。又派殿试读卷大臣。凡武进士弓矢技勇,上亲阅之,派大臣及兵部尚书、侍郎等侍班。

十月二十日,领同乡京官具折谢恩,为沅澧一带水灾奉旨蠲缓钱粮。

十二月初九日,又递折谢恩,为三厅歉收缓征屯田。是岁,山东、河南、亢旱,盗贼蜂起,两省大吏交部严议。钦差柏俊、陈孚恩前往捕盗,平之。

李公鸿章、郭公嵩焘、李公宗义均以是科成进士。

「戊申」道光二十八年,公三十八岁

正月初八日,领同乡京官具折谢恩,为上年水灾借给籽种。

二月二十四日,子纪鸿生。

汉阳刘公传莹移病归籍,公为文以送之。

七月,公弟国荃科试一等,补廪膳生。

九月十四日,领同乡京官具折谢恩,因水灾奉旨抚恤。

十八日,钦派稽察中书科事务。公官至卿贰,名望渐崇,而好学不倦。其于朝章国故,如《会典》、《通礼》诸书,尤所究心。又采辑古今名臣大儒言论,分条编录为《曾氏家训长编》,分修身、齐家、治国为三门,其目三十有二。

公尝谓古人无所云经济之学、治世之术,壹衷于礼而已。秦文恭公《五礼通考》,综括天下之事,而于食货之政稍缺,乃取盐课、海运、钱法、河堤各事,抄辑近时奏议之切当时务者,别为六卷,以补秦氏所未备。又采国史列传及先辈文集中志状之属,分门编录,条分近代学术,用桐城姚氏之说,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为目,依汇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