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十一(第3/7页)

李公鸿章出视师于徐州。公弟国荃出视师于襄阳,具疏劾官文公。

十月初九日,乔公松年来营见公,遂赴陕西任。

十二日,英翰公来营见公。

十三日,驰折奏汇报军情,贼分东西两路。东路任、赖逆股,刘铭传、潘鼎新等追剿,逆踪盘旋于巨、郓一带;西路张总愚一股,已入陕西,鲍超军驰至陕州,未及接仗。又折详报刘铭传、潘鼎新在郓城等处追剿胜仗。又折奏病难速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并请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自以散员留营效力,不主调度。附片奏陈剿捻无效,请将臣所得封爵暂行注销,以明自贬之义。又具折续报水陆阵亡病故员弁,汇单靖恤。又附片密陈山东抚臣阎敬铭、藩司丁宝桢澄清吏治,讲求军务实际,请开复处分。又片奏李鸿章已带印出省,黄翼升回驻江宁,藉资镇抚。

十五日,公子纪鸿来营省视。

十九日,奉到寄谕一道,词旨严切,催令远筹援军,以赴陕、洛。

二十五日,奉到上谕:“该大臣勋望夙著,积劳致病,自系实情,着再赏假一个月,在营安心调理。钦差大臣关防着李鸿章暂行署理。曾国藩俟调理就痊,即行来京陛见一次,以慰廑系!朝廷赏功之典,具有权衡,该大臣援古人自贬之义,请暂驻销封爵,着无庸议。钦此。”

三十日,任、赖捻股由山东回窜陈州境。公行营戒严,调亲军出队截剿。

是月,公弟国荃出驻黄州。

十一月初二日,驰折奏报西路张逆深入秦境,尚无回窜之说,调鲍超一军进荆紫关,以援秦中;东路任、赖一股回窜河南,饬刘松山迅赴汝州,遏其西窜之路。附奏奉旨复陈一片。称行军太钝,精力日衰,俟病体稍痊,入都陛见,自请办捻不善之罪。又片奏杨鼎勋、张锡嵘追剿任、赖一股捻踪,直奔沙河以南,刘松山仍由汝、洛进兵,以力保黄河,先顾山西为主。

初六日,奉到上谕:“曾国藩着回两江总督本任,暂缓来京陛见。江苏巡抚李鸿章著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剿匪事宜。钦此。”

十七日,驰折奏酌筹西路军务,鲍超一军援秦,派委江苏道员薛书常专办霆营粮台,采办军米。又折奏:交卸钦差大臣关防,赍送徐州,交李鸿章祇领,钦奉谕旨,饬臣竟回本任,臣自度病体不能胜两江总督之任,若离营回署,又恐不免畏难取巧之讥,请仍在军营照料一切,维击湘、淮军心,庶不乖古人尽瘁之义。附片奏:刊用木质关防一颗,其文曰“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行营关防”。又片奏任、赖股匪奔扰信阳之南,将入鄂境,周盛波跟踪追剿。现饬张树珊拔队追击。刘铭传军疲劳太久,在周家口稍休,即行赴鄂。又檄调李昭庆全军由皖赴鄂,以收夹击之效。又附密片奏保湘、淮各军将才。如道员刘盛藻、总兵戴春林、潘鼎立、提督章合才,均为后起之选。前任大名道祝垲、编修张锡嵘,皆文员中出群之才,略陈品概,以备采择。

十九日,委员赍送钦差大臣关防赴徐州营。

二十八日,奉到上谕:“曾国藩请以散员仍在军营自效之处,具征奋勉图功,不避艰险之意。惟两江总督责任綦重,湘、淮军饷,尤须曾国藩筹办接济,与前敌督军,同为朝廷倚赖。该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简,正不必以避劳就逸为嫌,致多顾虑等因。钦此。”

是月,公弟国荃驻军德安,湖广总督官文公奉旨开缺,入都供职。钦差户部侍郎谭公廷襄暂署总督。

十二月初三日,驰折奏钦奉谕旨,再陈下悃,乃请开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缺。附片奏:任、赖一股窜扰孝感,鄂军接仗获胜,檄调刘秉璋与刘铭传军合为一路,探踪追剿。又具折奏保刘铭传一军克复黄陂,并在济宁、雉河、阜阳、抚沟等处战功最伟,劳苦尤甚。五案并保,开单请奖。附片奏保吏部主事钱应溥在营效力,请加四品卿衔。

十五日,奉到上谕:“曾国藩当仰体朝廷之意,为国家分忧,岂可稍涉疑虑,固执已见?着即懔遵前旨,克期回任,俾李鸿章得专意剿贼,迅奏肤功等因。钦此。”

二十一日,驰折奏:遵旨回驻徐州,暂接两江总督关防。臣病体未痊,仍恳另简江督,而臣以散员效力行间。至中外交涉事件,素未讲求,请旨令两淮运司丁日昌护理通商钦差大臣关防,必能有裨时局。附片奏:东路任、赖一股,盘旋于安陆之境。刘铭传等追剿,贼窜向鄂东一带。西路张逆,渡过渭北,鲍超自请移师赴鄂,先剿东股。因檄令刘松山、张锡嵘等由潼关入秦,即在陕州设立粮台,仍派薛书常管理。是日具折奏江西南康县查办案内充公田产,分析办竣。又奏保刘松山、张诗日等军在西华、上蔡、新野等处大胜,汇案请奖。附片奏请酌提安徽丁漕,加该省兵勇之饷。又片奏前年饬委运同衔容闳前往西洋采办机器百数十种,均交上海制造局收用。该员不避艰阻,请予奖励,以昭激勋。又片奏参安徽涡阳县知县沈濂革职。

是月,楚军、淮军集于湖北之境,凡七万余人,会剿任柱、赖文光一股。郭松林军挫于德安,总兵张壮勇公树珊阵亡,贼益张。

陕西官军挫溃,张总愚逼近西安省城。乔公松年到陕后,亟檄刘松山一军入援关中。

公办理捻匪一载有余,初立驻兵四镇之议,次设扼守两河之策,皆未久而改变。其在临淮,搜擒蒙、毫匪徙,以绝捻之根株;在徐州办结湖团巨案,以除捻之勾引。刘铭传、刘松山、潘鼎新三军,大小数十战,贼众纵横飙忽之势,实因以少衰。是冬张逆人秦,任、赖入楚,中原稍得息肩矣。而是岁言路劾公办理不善者,有御史朱镇、卢士杰、朱学笃等疏,皆奉寄谕钞发。御史穆缉香阿奏督师日久无功,请量加谴责一疏。奉上谕:“年余以来,曾国藩所派将领,驰驱东、豫、楚、皖等省,不遣余力,残贼亦颇不少,虽未能遽蒇全功,亦岂贻误军情者可比?该御史所奏,着毋庸议。钦此。”是后,又有御史阿凌阿劾公骄妄各款,亦奉旨辨斥。公念权位所在,众责所归,惕然不敢安焉!

「丁卯」同治六年,公五十七岁

正月,公在周家口营。

初六日,启行赴徐州。

十三日,过砀山境,散钱二十六缗给饥民。

十五日,公至徐州。

十九日,接受两江总督关防、两淮盐政印信、通商大臣关防,与李公鸿章通筹西北大局。

二十一日,驰折奏报回驻徐州接篆日期。附片奏:贼在鄂中,官军有合围之势,恐任、赖一股续窜入秦,鲍军一军应留豫西拦截,俟贼情定后,再调赴秦。又片奏彭玉麟报捐养廉银两,奉旨查明子弟,给予奖叙。该侍郎力辞,出于至诚,恳如所请,以遂其报效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