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宿命之敌(三)(第2/2页)

陈德兴当然知道科举的弊端——实际上没有什么人不知道!科举到了南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官考”了。而是一种让士大夫阶级参与分享国家权力的手段。因此考上的人有没有实学变得无关紧要。而南宋的文官,大部分也不干什么实事儿……

而陈德兴要以扶植跟随自己的军功贵族成为统治基础,自然不需要这些依托科举上升的士大夫了。但是管理国家的官僚,到什么时候都是不能缺少的。因此陈德兴还是需要一个官僚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

赵复沉默半晌,摇摇头道:“大王的道理都对,只是这天下之事不讲道理的时候多。大王如果真要如此做,只怕辽东易取,燕云可得。取南朝却要多费些功夫了……”

陈德兴冷笑,回头看着赵复:“江汉先生,你觉得我会怕南朝的士大夫们不讲道理吗?”

……

“把弓箭和长杆兵器都留下,带着护身的弯刀即可!”

忽必烈大声的给他的500怯薛下令,然后又扭头对前来迎接自己的钮麟笑道:“钮麟安答,这不剌川草原上有我们大蒙古的十万壮士,当不会有什么宵小偷袭我吧?”

钮麟原是蒙哥汗直辖的征川大军中的都元帅。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战后他站在了阿里不哥一边。现在是被阿里不哥派来迎接忽必烈汗的。

亲眼看到忽必烈的怯薛都将长枪和弓箭丢下来后,他微笑着弯腰行礼:“忽必烈大王有此诚意,此次议和必然能成。只要吾大蒙古上下齐心,何愁不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

忽必烈皱起眉头,露出忧郁的表情:“若是为了克陈灭李,吾未必会和阿里不哥言和。然而如今之势,陈李崛起,蒙古式微,若是再兄弟相残,只怕吾和阿里不哥早晚为陈德兴所擒!”

钮麟一怔:“何至于如此?”

忽必烈苦笑,伸手摸出一份辽东诸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刚刚送来的急报,递给钮麟道:“塔察儿在庄水之畔惨败!逃回辽阳的时候身边连一千人都没有了!而且,陈德兴已经收服了辽东生女真,组成了八旗女真,总有数万之众,皆配强弓健马,不在我蒙古勇士之下啊!”

钮麟闻言顿时失色:“什么?陈德兴有了数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