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科学家(第2/2页)

陈德兴抬手示意了下,郭守敬明白对方是要自己解题——这是更高一级的考核!他深吸口气,低头看了下题目,然后提起毛笔就开始疾书,不一刻便解答完毕,将卷子双手递给小爱,由小爱转交给了陈德兴。

“都对,”陈德兴看了看卷子,笑道,“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忽必烈会让你督造战船、大炮,这个蒙古人还是有点眼光的。对了,上次在庄河战场上的飞天火箭也是你弄出来的吧?”

郭守敬脸颊一红,点点头承认道:“正是在下所做,不过大王自有天佑,不是凡间火器可伤……”

陈德兴哈哈大笑道:“你那火箭又没准头,爆炸的时间也控制的不好,而且装火药的又是竹筒,和民间的炮仗差不多,怎能伤着浑身披甲的战士?”

郭守敬脸颊顿时通红,只是低头不语。

陈德兴又道:“你可知你做飞天火箭最大失误是什么?”

郭守敬点点头,道:“未曾反复实证……若在下早一点看到大王提出的‘实证论’,便不会如此了。”

重视书本,轻视实证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搞实学时常见的毛病。郭守敬算是比较会做实验的,更多的儒家知识分子在从事实学研究时通常直接抄书。

陈德兴笑着点点头,“很好,实证乃是科学之基石,你能那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天赋。做官显然是屈才了!”

郭守敬一怔,做官是屈才?那做什么啊?

“你应该做学问,探究学问,也不要去求什么通天大道,而是扎扎实实研究一门小道,终一生之精力,为天下之科学进步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才不屈了你的一身本领!郭守敬,你可愿意?”

“臣,愿意!”郭守敬郑重点头,然后沉吟片刻,仿佛在下什么决心一般,“臣本不是做官之人,若能得一书斋,潜心学问,真正探寻到一点小道,也不枉生平之志。不过臣还有一友人,却是有王佐之才,只是明珠暗投久矣,过去还得罪过大王,因此不敢前来相见……”

陈德兴一笑:“既然知道明珠暗投了,那便是幡然悔悟,孤王不问过去,只求贤才!郭守敬,你速带此人来见孤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