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第2/2页)

[59]同日夜晚,金日成来了求援信,恳求斯大林给予“直接军事援助”,如果不行,就“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志愿部队”。[60]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莫斯科终于为中国军队开放了绿灯。10月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我正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对朝鲜局势不甚了解。但是,从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中,我得知朝鲜同志陷入了困境。”在通报了朝鲜的危险局势,即朝鲜已经没有任何抵抗部队、通往三八线的道路没有任何设防后,斯大林要求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方式入朝参战,在三八线以北地区组织防御。或许是考虑到此前莫斯科对中国出兵问题的种种反应,斯大林最后故作亲近地说:“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61]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天凌晨便起草了同意出兵的回电。但是,这一主张在中共领导人的会议上受到质疑,毛泽东不得不答复莫斯科:中国暂不出兵,有关问题将再行讨论。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极力主张下,10月5日下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派兵入朝作战的决议。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成立,部队进入了战前的最后准备阶段。[62]尽管出兵的决定已经做出,但中国领导人的犹豫和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关于出兵的时机,如果说在仁川登陆前中国军队可以协助防守后方,从而保障人民军主力在前线取胜;仁川登陆后中国军队可以在三八线建立一道防御线,从而阻止敌军继续北进的话,那么到10月初人民军主力丧失殆尽、三八线已被突破的时候,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良机已不复存在。难怪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信誓旦旦地向杜鲁门保证,此时中国绝不会出兵朝鲜,否则,“对他们来说,那将是一次最大的屠杀”。不过,麦克阿瑟也指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中国投入地面部队,苏联出动空军,“进行联合作战”。[63]这恰恰就是当时毛泽东和中国领导人所期待的。

从作战角度讲,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武器装备落后和没有空军支援,而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告知了斯大林。毛泽东在10月2日起草的电报中不仅开列了包括坦克、重炮和几千辆汽车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清单,而且提到“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年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故要求苏联在中国军队出动时给予空军支援。[64]如果说因这封电报没有发出而斯大林不知其内容的话,那么从其他渠道传递的信息应是十分明确的。10月7日,斯大林派驻朝鲜的私人代表马特维耶夫报告:朴一禹已于10月5日从北京返回,他在北京期间受到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两次接见,谈话持续时间长达10个小时。毛泽东说,我可以尽力帮助朝鲜,但就是不能派出军队。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出兵势必把苏联也拖入战争,而这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二,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空军和海军。[65]毛泽东对苏联人的谈话就更直接了。10月6日毛泽东与罗申谈话时说,他对斯大林提出中苏两国共同打击美国的说法感到十分欣慰,并强调,如果要打,就应该立即动手,他在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是这么说的。说到中国出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中国军队的技术装备非常落后,“完全指望苏联的援助”。谈话中,毛泽东“特别关注的是空军问题”,他指出,中国出兵“必须要有空军部队”,其任务在于:掩护派到朝鲜的中国地面部队;参加前线的作战行动;掩护中国重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天津、北京、沈阳(鞍山和抚顺)。毛泽东最后说,为了汇报中国的有关情况和全部想法,他必须立即派周恩来和林彪前往苏联。[66]由此可以断定,周恩来赴苏谈判之前,斯大林对其目的和要求是一清二楚的。

10月8日,毛泽东分别正式通知金日成和斯大林,中国已决定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部队大约在10月15日开始入朝。随之,莫斯科与平壤之间又互通了消息。中国终于决定出兵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金日成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甚至对中国军队在朝鲜集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做了安排。[67]但这一切来得似乎已经晚了,此时的斯大林有一种不祥之感,他在不安地等待着已经进入苏联国境的周恩来和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