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金牌状元公之力挽狂澜(第2/2页)

冲天的火光而起,这位铤而走险的太子殿下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历史的宿命,虽然这宿命已经因为穿越者萧睿的到来而与原本的历史有所差异。但死亡还是死亡,毁灭还是毁灭,只是希望这一场熊熊的烈火,能将大唐宫中所有的欲望以及肮脏全部燃烧殆尽。然而,这大抵是不可能的。

回到宫里的李隆基,连下了三道圣旨。第一道是封赏,册封北衙禁军指挥使毛寿为靖难侯,赏钱1万贯。所有参与平叛有功的将士皆论功行赏,有官职者皆升一级。第二道圣旨,传令所有皇子、皇女在家中闭门思过,没有圣旨不得外出。第三道圣旨,唐昌公主幽闭冷宫,薛锈全家满门抄斩诛杀九族,鄂王和光王免去爵位,暂时关押宫中等候处置。此外,所有参与平叛而顽抗到底的禁军士卒,皆斩杀将其尸体葬于城外一深坑内,上立警示碑,以警后人。

唐明皇毕竟还是唐明皇,等第二天黎明到来之前,除了东宫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宫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之外,长安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李隆基照旧上朝,若无其事地召集群臣商议国事。似乎,昨日那一场宫变浑然没有发生过。

然而,只有所有都知道,就在昨夜,有上千人走上了断头台。东宫所属宫女、太监、侍卫数百人尽皆连夜斩杀,薛锈九族人数百口也全部惶然间走上了不归路,以致于早起起来上朝的文武大臣们都在空气中闻到了丝丝的血腥气。

那些往日里跟东宫往来甚密的官员们不由有些惴惴然,然而上朝会见李隆基似乎并无继续追究之意,心神这才稍定。其实,这些人也当真是冤大头,李瑛逼宫他们根本就不知晓,即便是知晓,想必他们也没有从贼的胆量。也正因如此,李隆基才有意地“忽略”了此事。

对于李隆基来说,此刻要尽量地淡化李瑛逼宫自焚对于大唐朝野的震动,他需要安定而不是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