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第3/7页)

凭着遥遥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宋朝船坞造出的多桅船,桅杆装有转轴,可以自由放倒、竖起,其中用于远洋航行的木兰舟,“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船舱之内可以养猪;还有更大的巨船,“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指南针技术与丰富的航海经验,宋朝海商将他们的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再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进入红海。原来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航线的印度洋,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时,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问:在北宋时期,南京当时经济处于什么水平?税赋人口等情况如何呢?

吴钩:据白寿彝《中国通史》,北宋时,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即南京)的商税额为4.5万多贯,在长江流域的城市中,仅次于杭州(8.2万多贯)与苏州(5.1万多贯),可见经济是非常发达的。

问:吴老师,请教,宋朝的交子,是跟白银挂钩的或者说是白银本位的吗?怎么保值呢?通胀的问题怎么控制?发行的机构又是什么呢?

吴钩:交子不是银本位的。可以说是铁钱本位,它的单位用文、贯来计算。宋人对付通胀,发展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称提之术”。所谓“称提”,是指官府运用贵金属货币储备等手段回笼超发的纸币(这叫作“称”),使流通中的纸币购买力保持坚挺(这叫作“提”)。南宋为应对通货膨胀,曾经多次以国家储备的黄金、白银、铜钱以及交引、货物回笼楮币、收缩通货。放在十二、十三世纪,这种货币调控手段无疑是非常现代的。现代国家的中央银行不也通过发行国债来回笼货币吗?南宋用于“称提”的各种交引,即类似于今日的国债。

问:宋朝既然那么富裕,皇宫为什么那么小?

吴钩: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二。1.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节度使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2.宋代君主不敢为扩建皇宫而任意拆迁民居。雍熙二年九月十七日,楚王宫失火,让宋太宗下了决心“欲广宫城”,便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即测绘图纸。不久图纸画了出来,太宗一看,要拆迁太多民居,便说,“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下诏停止扩修宫城的计划。

问:宋代重商主义的源头,是否是太祖想用赋税充当战争经费收回燕云十六州?也就是说一开始并非理性上摒弃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效果上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吴钩:宋朝的重商主义风气,其实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战争是很烧钱的游戏,所以当时的政府必须想办法扩充财政收入。只是五代时期的许多政策是掠夺性的,比如出台了许多苛捐杂税。这些杂税在赵宋立国之后,大多被废除了。

不过宋朝的财税制度也是扩张型的。宋朝对商业的重视与关注,动机可能很简单:商业税能够更加快速地扩张财政。但我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当政府将关切的目光从传统农业税转移到商业税上面时,势必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扩大商业税的税基,政府要大力发展工商业。为发展工商业,政府需要积极修筑运河,以服务于长途贸易;需要开放港口,以鼓励海外贸易;需要发行信用货币、有价证券与金融网络,以助商人完全交易;需要完善民商法,以对付日益复杂的利益纠纷;需要创新市场机制,使商业机构更加适应市场,创造更大利润……最后极有可能促成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

问:宋朝有那些促进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科技发明吗?而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发明。

吴钩:宋朝在炼钢、炼铜、花果嫁接、水稻良种的培育等方面,都有技术创新。这些我不细说,单来说宋人对水力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东京的汴河上,遍布用于手工业的水磨。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王祯《农书》记载了一种水力大纺车,在水力驱动下,“旋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遂使绩条成紧,缠于轫上……昼夜纺绩百斤。”《农书》虽成书于元代,但水力纺机出现于南宋后期是没有疑问的。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水力大纺车技术辗转传入英国,启迪了十八世纪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从而触发了工业革命的驱动力。而在中国,进入明代后,水力大纺车几乎销声匿迹。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问:如果宋没有被元灭,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进而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吗?

吴钩:假设宋没有被元灭,继续发展商品经济,也许它的未来形态并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概念来概括,但一定是一种更现代、更文明的社会形态。

问: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前面你说过说如果宋朝一直发展,可能发展出高度的商品经济。那么如果明朝统治者换做开明的君主,继承发展宋朝的制度,是否中国的历史就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像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些主流的观念又说明朝制度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当时的必然,和统治者个人选择无关。想听听你的看法。

吴钩:明朝与宋朝,就制度而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特别是明初,其立国精神简直跟宋代的背道而驰,比如宋朝对开拓市场与发展商业持极大的兴趣,而朱元璋对这些却毫不关心。晚明商品经济的兴起,是不断突破了朱元璋定下的洪武型体制的结果。假设一下,如果以宋朝的制度一直发展下来,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资本主义,会不会出现君主立宪,但历史的可能性肯定远远大于明清。

问:如果有可能,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展下去?宋朝会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吗?

吴钩:这种假设性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提过一个“保龄球定律”:打保龄球,你的球发出后,半途被人截住,那么在如果没有发生被人截住的情况下,你的球究竟能击倒几只瓶子,只能是一个未知数,永远也不知道答案。换言之,历史上那些因为突发事件而中断的趋势,你也不能断言它保持演化下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