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宗师VS邪派高手(第2/3页)

楚国人其实也未必介意,他们或许还会为许行在滕国受到重视而感到骄傲呢,呵呵,那个许行啊,是我们楚人,现在是滕籍楚人,呵呵,了不起!

现在许行带着子弟人马全都移民滕国去了,开口就向滕文公要地方住。滕文公一想:这些非法移民怎么开口就向政府要房子啊?嗯,那就给吧。

——这我得说明一下,许行未必就是分到了房子,他向滕文公要的是“廛”,这个字在“公孙丑篇”里讲过,在这里或许是宅子,或许就是宅基地。前些年我还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有艺术家放弃了大城市的户口,到农村落户,村里送给他一块宅基地让他自己盖房子。这位村长看起来大有滕文公的仁政之风。

还有一个字得留意:许行是说,愿意在滕文公的地盘弄块地方住下来做滕国的“氓”。什么是“氓”?——这个字会让很多人都含糊一下,其实它很常见,只是单独出现的概率不高,经常是和“流”字配合起来使用,组成一个经典词汇:“流氓”。

“流氓”一词,我们把“氓”读成“忙”,它在《孟子》这里是读“萌”的,意思就是“民”。许行就是要在滕国拿个绿卡,当个滕国的小草民。那么,这样看来,所谓“流氓”也就是“流民”,现在大城市里有不少流动人口,都是“流动”的“氓”,可你千万不能叫人家“流氓”。

许行要做“氓”,绝对不做“流氓”。

可他就算不是流氓,咱们也得好好摸摸他的底细才行。

许行,神农派高手,嗯,这神农派到底是个什么派?祖师爷难道是传说中的神农吗?那倒确实比儒家的孔子早多了,也比墨子、老子他们都早多了。

神农是谁啊?那是三皇五帝中的人物,有人说他就是炎帝,就是“炎黄”的那个“炎”。但这些事情全无可考,基本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那类。照康有为的说法,那时候的思想家们都流行托古改制:孔子为什么那么推崇尧舜禹汤文武啊,因为他要借这些圣人的名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别人也都一样,道家说“黄老”,老子之外还有个黄帝,一下子把老祖宗追溯到三皇五帝去了;墨家也不例外,给自己拉来大禹;许行这一派认神农为祖师爷。

古代文人这么干的人太多了。就连康有为自己,别看他揭露孔子他们都是托古改制,其实他揭露别人托古改制正是在为自己进行托古改制,他是为了把孔子由原先人们观念中的保守派形象变成改革派形象,这才玩儿了这么一手。

好,就算神农派是托古改制,那他们这一派到底有什么主张啊?

嗯,这才是关键。神农派是一个重农学派,是研究三农问题的,这一派极端强调小农生产,也极端反对商业。具体内容等一会儿和孟子开战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了。

看来这许行的神农派应该说是农家,也是诸子百家当中的一家了?

——倒也未必。咱们这时候得听听梁启超的。梁先生说农家很难算是一家。为什么呢?如果农家是说那些研究农业技术的,那是农业大学的教授,按学科分类来说这是自然科学,所以这些教授都是科学家而不是社会学家。那,像许行这样的有一套自己的重农的社会理论的高人总该算是社会学家了吧?不,梁启超觉得许行也不是,因为他的学说虽然属于社会学范畴,却不能说是自成一系的,而只是墨家或道家的一个分支罢了。

要说还是陈亮仗义,就是我在“公孙丑篇”里介绍过的那位处处和朱熹作对的宋朝功利派高手,陈亮说“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所以呢,那些异端分子也都各自学有所长,比如许行什么的。这要感谢自由的学术空气,陈亮这话当时是为了反驳朱熹而说的。这些大腕们你批我、我斗你,思想越来越闪光。

许行一行人在滕国住下来了,他们不但得到了住处,还得到了田地,这下他们的武器可都能派上用场了。从此,这些自由迁徙的自由人落地生根,成了滕国农民了。谁能想到田里闷头除草的那位憨厚的庄稼汉就是鼎鼎有名的神农派高手许行呢?

这可是堂堂的一个武林大派啊,如今全穿着粗麻衣服,一副寒酸相,每天除了种田,就是编草鞋、织席子。其实,要说他们这两项副业倒真有气魄,后来三国的刘备没发迹之前也是干这个的,看来织席贩履出人才啊!

滕文公看来真是个好样的,能听孟子的主张,施行仁政。这好名声传扬出去,还真能不断往滕国拢人。“梁惠王篇”里讲过,当时的各国都希望把外国人吸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孟子也一直主张靠仁政来增加向心力。

许行一行来过之后,又来人了,也是慕名而来的,而且,来的也不是一般人。

来的是陈相和陈辛兄弟俩,是从宋国来的,也带着农具,见到滕文公,说的话都跟许行一样。滕文公很高兴,结果这哥儿俩也在滕国落脚了。

陈相是儒家弟子,他的老师是陈良,在江湖上也算小有一些名气。可虽然同属儒家,却和孟子隔着一层,不是一个派系里的。

你以为一会儿开战是孟子和许行过招吗?错!是孟子和陈相动手。儒家起内讧了。

不对,还不应该说是内讧,因为来到滕国之后,陈相就叛变了。

——宫本武藏四处寻访高手,较量武功,几十次决斗从没败过。这一次,他寻访的是一位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可是,这位高人并不理会剑气纵横的武藏,自顾自地在田间锄地。武藏远远看着,见那锄头一起一落,竟蕴涵着深刻的剑道至理,仿佛大地都在随之颤抖。武藏只是看了一会儿,剑都没出,便知道自己败了。

儒者陈相看着许行在田间锄地,锄头一起一落,竟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颤抖。陈相只是看了一会儿,话都没说,便知道自己以往的所学全是错的,是时候背叛师门、改投许行门下了。

儒者陈相被神农派的许行给成功转化了!这真让人大跌眼镜。神农派新人陈相没多久便身怀神农绝学杀向了儒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杀高手才能立威,附近方圆几十里之内有谁是儒家高手呢——嗯,山东老孟!

陈相踢馆,孟子招架。陈相此时讲的都是许行那套道理,说:“现任滕君确实是个贤君,不过,他还不够贤!”

孟子一开始没太把陈相当回事,低头嘟囔着:“不够咸,加点儿盐。想扯淡,别吃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