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还是不推销,这是个问题(第2/4页)

使者直纳闷:“你想违抗大王的命令不成?喂,我再问你一次,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主管一摇头:“不去!”

使者还很善解人意,关怀了一句:“兄弟,别这样哎,是不是有什么事想不开?本来说要涨工资结果又没涨?这次没赶上分房?到底是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主管只是摇头:“不去!”

使者一看,完了,这小子看来是打定主意要自杀了,于是回报齐景公,把情况如实反映了上去。

齐景公大怒,心想我这病刚好,你小子就来气我,太不像话了!齐景公越想越气,喊一声:“来人,把那个臭小子给我抓来!”

不多时,猎场主管被押来了。齐景公气哼哼地说:“我派人叫你你不来,非得捆你你才来?气死我了!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弄死你!”

猎场主管毫无惧色,冷静地说:“我没犯错,为什么杀我?”

“哦——”齐景公倒愣住了,“你这臭小子,看见棺材了还不落泪,撞到南墙了还不回头,你你你,你倒有理了啊?”

猎场主管回答:“我确实有理啊!国君要召唤谁,都是派人拿着相应的信物的。召唤大夫用的是旌旗,召唤士人用的是弓,召唤猎场管理员用的是皮帽子。可您派来的使者拿的是旌旗而不是皮帽子,这不合规矩啊,所以我才不敢跟来。”

齐景公一怔:“嗯,说得倒是在理。好吧,那就不杀你啦。”

——孟子讲完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意思是说:有志之士坚持操守,不怕死无葬身之地,勇敢的人也不怕掉脑袋。孟子然后又说:“孔子当年盛赞这位猎场主管,赞就赞他坚守礼制,不合乎礼法规范的事情他坚决不做。”

孟子接着把话引到了自己身上:“我如果不等待诸侯的召见就直接上门推销,那岂不是连这位小小的猎场主管都不如了吗?”

陈代连连点头称是,心里却想,做销售的可绝对不能有我们老师这种心态啊!应届毕业生们也千万别听我们老师这套,现在都讲主动出击、双向选择呢!

孟子接着教训陈代:“你方才还说什么受点儿小委屈好占大便宜,你这完全是从利益出发来想问题,太反动了!照你这么说,就算多受些委屈占点儿小便宜也是划得来的了,反正都是有赚嘛!嗯,我真得好好做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让你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陈代心说,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人生观、世界观早都定型了,况且我想干什么谁能拦着我?现实诱惑又那么多,无论您再怎么说,我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瞧您以前又是提倡学习尧圣人,又是提倡学习舜圣人,可诸侯权贵们虽然嘴上都说得好着呢,实际上不还是该贪的照贪,该坏的照坏吗?不过呢,表面上还得装出恭恭敬敬的样子,挑大拇指赞美您的大道理,谁让您是老师呢?

孟子哪知道陈代心里的弯弯绕,语重心长地说:“我再给你讲一个赵简子时候的故事——”

陈代连连赞叹:“老师您讲得真好,真及时!学生提议,您讲的这个故事咱们回头得写进《孟子》这本书里去,好作为传世经典、万世典范!”

孟子白了他一眼:“我还没讲呢!”

孟子讲的这个故事又是和打猎有关的。

主人公之一叫做嬖奚。先得介绍一下他这个名字。我在“公孙丑篇”里讲了许多古人起名字的方式和称谓的方式,远远没有讲全,这里的这位嬖奚就是一种没讲过的情况。所谓“嬖”,既不是姓,也不是字,而是“宠臣”的意思,“奚”才是他的名字。这种称谓有些像英语里的Professor John(John教授),Doctor Jack(Jack医生),如果有人想自豪一下,可以说这种称谓方式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早了多少多少年。

一般前边带这个“嬖”字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梁惠王篇”的最后一节不是有个给孟子使坏下绊子的嬖人臧仓吗?现在这个叫“奚”的嬖人也不比臧仓好到哪儿去。嗯,为了顺口起见,我们就叫他嬖奚好了。

嬖奚是赵简子的宠臣,赵简子又是谁呢?既然身边有个嬖奚,想来赵简子也不会是个什么好主子吧?

这倒错怪赵简子了,难道宠幸大坏蛋的就一定不是好主子吗?和珅是个超级大坏蛋、超级大贪官,构筑了自己庞大的贪官关系网,这谁都知道,可他不正是打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大臣吗?有人认为“康乾盛世”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样看来,贪污腐败好像并不影响国泰民安呀。这个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横行肆虐的时代却恰恰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兴盛、最让人一提起来就激情澎湃的第一盛世,这个现象真的很颠覆人们的常识。所以,同样的道理,嬖奚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赵简子的昏庸。

事实上,赵简子不但不昏庸,还是个大大的干材。

赵简子到底是谁?这位爷恐怕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要提起他的爷爷来,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就是“赵氏孤儿”里的那位主人公,赵武。

赵家是晋国六大家族之一,姓姬,赵是他们的氏。上本书说过,男人是更在乎氏的,所以按现代的眼光,也可以说他们就是赵姓。

赵简子把赵氏家族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咱们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就是赵简子当年筑城营造出来的,不过当时的名字叫晋阳。晋国当时的首都是“绛”,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侯马市,晋阳则是赵简子搞出来的新兴城市。赵简子很有眼光,晋阳这地方一直到近代都是中原一带的军事要地。当年阎锡山占着山西,人家送他一副对联:“都督阎公雅望,晋国天下莫强。”这是天成妙手啊,上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以当年的都督阎公指现在的阎锡山,下联眼熟吗?就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篇”。

赵简子不仅有个著名的爷爷,还有个著名的儿子,这就是赵襄子。读过“梁惠王篇”的朋友应该记得,我在那里可没少提这位赵襄子的风采神韵——真不记得了吗?不就是灭了智伯然后被豫让行刺的那位吗?不就是和韩、魏两家瓜分了晋国的那位吗?此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这些事情都是我在“梁惠王篇”里讲到过的。

其实,比起著名的爷爷和著名的儿子,赵简子毫不逊色。他做过的一件事和儒家很有关系,他和中行氏、范氏两大家族的人一起,向晋国百姓征收了四百八十斤铁,铸造了一个大鼎,叫做刑鼎。大家都知道商周青铜器有很多都是铜鼎,可现在这个鼎却是铁铸的。为什么叫刑鼎呢,因为鼎上铸着晋国一位叫范宣子的前辈当初制订的成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