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逼人去做官(第2/2页)

孟子接着说:“男孩子从一出生,父母就会操心给他讨老婆的问题;女孩子从一出生,父母就会操心给她找婆家的问题,谁家的父母不是这样的心情呢?看来找个对象是件很要紧、很紧迫的事吧?”

周霄嘟囔着:“有什么紧迫的?岁数差不多的时候让组织给安排一个不就完了,不就是搭伙过日子吗?”

孟子说:“这事虽然要紧,可是,如果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男女就自己钻墙洞、扒门缝互相窥探,更有甚者还翻墙幽会,如果这样,无论是父母还是街坊邻居,都会看不起他们。所以说,古人不是不想做官,但他们一定会尊奉礼制的规定来求官做,如果不顾礼法,不择手段地去跑官,那不是和方才所说的年轻男女钻墙洞、扒门缝的行径一样吗?”

——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句古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孟子》的原文。这句话被批判了这么多年,看来它的出处还是既古老又经典的。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站在现代立场来想象古人,当时的情况是:首先,对于贵族阶层而言,婚姻的意义绝对不局限于男女青年两人而已,而是关系到两个家族的,除了立时可见的效益之外,生育家族产业的继承人是重中之重;其次,古人的婚姻年龄比现代人小得多,大家自己想象一下,即便拿到现在,你的儿子或女儿要在十六岁的时候成婚立户,你是放心他(她)自己去自由恋爱呢,还是更放心由自己这做父母的包办?

孟老师使用这个比喻,意思是说:君子爱官,取之有道。

我们都知道儒家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他们对做官也是这个态度。典型的反面教员就是商鞅和苏秦、张仪他们,爱官爱财,但是取之无道,并不像孟子这样有一套自己坚定的主张到处游说诸侯,而是无所谓什么主张,只要君主喜欢,那就投其所好。商鞅当年初到秦国的时候也是和孟子一样鼓吹仁政的,满嘴的尧舜禹汤文武,后来看秦孝公不待见这一套,马上就变了腔调,立刻开始鼓吹霸业,这才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孟子的跑官是为了自己的“主义”,而商鞅他们的“主义”却是为了跑官。

到了后世,儒家几乎一统天下的时候,学习孔孟之道就有机会升官发财,那么,有多少人熟读孔孟是仍然是为了“主义”,又有多少人熟读孔孟只是为了求官呢?这事就真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