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第4/4页)

有人会觉得奇怪了,“要打东京,那是要对付日本人啊?南京也不对啊,南京不是就在南宋版图之内吗?”

当时的东京是指开封府,就是咱们一开始说的梁惠王待的那个地方,梁惠王的时候叫“大梁”,这时候叫东京开封府,包公那个开封府就是这里,包公要是在世,已经回不了开封府了,不属于宋朝了。西京是河南府,就是现在的洛阳。南京呢,是指应天府。

又有人会问了:“应天府不也是现代南京的旧称吗?不是还说的是南京吗?”

现在的南京那时候叫建康府,那时候的南京应天府大体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现在我就提一件在唐朝时发生在这个商丘的事。这件事非常有名,大学语文课本里好像还收过相关文章,所以我只简单说说。商丘这片地方,大体上说,唐朝叫做睢阳,方才说常州的时候,文天祥过常州不是有一首诗吗?诗里有一句“壮哉雎阳守”,就是用唐朝睢阳守卫战的事情为典故来形容他当时所感受到的常州情境。

话说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军队打过来了,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事迹可歌可泣。粮食吃完了,怎么办?张巡把自己的小妾杀了,做熟了给大家吃肉,许远也杀自己的书童,给大家吃肉。不够吃怎么办,接着吃城里的人肉,整个守城期间,一共吃了三万人,不容易啊,大家就是誓死不屈。这件事历来争议很大,到底吃的是活人是死人,到底吃了多少人,我也没法下个结论。这里顺便提一句,不少搞文学的人谈历史,经常会“某书读到某处,不禁感慨如何如何”,其实历史不比文学,小说是看一本是一本,历史书可不能看一本信一本,两千多年下来不知有多少人伪造历史呢,即便有心客观记录,也难免受视野和立场的局限,所以很多事都是说不清的,哪怕对同一件事查阅很多记载,再有可参照的考古证据,也很难得到全貌。话说回来,杀小妾的事先假定确实有之吧,但我们不能拿现代眼光去要求古人,那个时候,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不被当人看,你要真把妾当个人,社会还会有舆论压力说你不对。现在古装电视剧里常有男主人公赢得两位美人的芳心,两位美人开始还不和,都要自己做大对方做小,后来相处融洽,又反过来推让。这只是电视剧编排,真正的历史上,妻和妾的区别非常严格,地位的高下也非常悬殊。张巡如果真杀了小妾,在古人眼里并不像现在看来有这么大的罪过。但是,无论如何,不管是小妾还是书童,不管是三万人还是两万人,反正是为了坚守城池而发生了人吃人的场面。那么,这些人是不是硬汉?当然是!可是,守城守到了吃人的程度,就是不投降,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不过多数人都觉得对,所以当地人后来为张巡、许远立了祠堂,据说现在睢阳还有祠堂,不知道是翻修的还是新建的。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序》表彰英雄,说了一句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韩愈说,在当时那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吃人也要坚守,为什么?——“所欲忠者,国与主耳”,也就是说,要忠于国家,要忠于帝王。在这面大旗之下,吃人也是应该的。

韩愈这话是很有力量的啊。韩愈,唐朝大儒,一代宗师,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啊。我以前读先秦诸子,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叫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偏偏韩非子要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把名字搞得那么前卫?后来知道,韩非子本来也叫韩子,后来韩愈叫了韩子,大家为了避免混淆,才把韩非的韩子改称了韩非子。看,韩愈牛吧?如果孟子在世,对睢阳一事会如何来说呢?不知道,但想来应该和韩愈的说法不太一样。

我们从后往前推,都到唐朝了,还是嗅不出孟子的味道。这时候我们再回头联系一下郭巨的故事,看看,原来忠孝忠孝,“忠”要吃人,“孝”要杀人。这可不是什么比喻的修辞,儒学杀人,礼教吃人,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吃人和杀人啊!

可是,也千万别冤枉孔孟哦,孔孟之道本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啊。

现在稍微回一下头,把睢阳的事情和襄阳的事情放在一起来看,感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