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型消费(第3/3页)

所以,孟子所认为的修身和克己一点儿都不迂腐,是后来的儒者给搞得迂腐了。那时候一提什么追求享乐就该被上纲上线了,要克己,要克己,世上无如人欲险,要克制内心的欲望。可追溯到孟子原本的思想呢,他的重点不是克制欲望,而是把自己的欲望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很想发财,这没错,但我也要同时想想你也想发财,他也想发财,那咱们大家一起来发财,这多好啊。国君可以享受,这没错,但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让大家也一起来享受,一起来过快乐富足的生活,这多好啊。

这一点,是后人对儒家先哲的一个严重歪曲之处。后代名臣如林则徐写对联表态,下联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话一直被人称道,其实呢,把儒学追溯到孟子思想,并不是让人“无欲”的。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类事情是屡见不鲜的。很多人一直坚定地学习什么什么,信仰什么什么,其实追根溯源的话,会发现全搞错了,本来不是那么回事。这类事情实在太普遍了,所以值得多说几句。

先从安息日讲起。

按照基督教的传统,每周的第七天是安息日,在这一天里大家是不能工作的。安息日的出处是《旧约·创世记》,后面的经文里也反复提到这个问题。守安息日本来是个严格的规定,现在在一些基督教传统很强的城镇,安息日这一天大家几乎除了教堂之外是无处可去的。可是,有些认真的教友却发现,原来很多人一直守的安息日都守错了,安息日不是星期日。

安息日是一周的第七天,而星期日其实是一周的第一天,星期六才是第七天。当然,如果要考证安息日是如何从星期六变成了星期日,这可就是件复杂的工作了。但是,星期六就是真正的安息日吗?

其实也不对。这个答案已经很接近了,但还是不够精确。

安息日应该是从星期五天一擦黑算起,一直持续到星期六天一擦黑。

这看上去有些古怪对吧?

其实,古代犹太人计算日子就是这么计算的,他们的一天到黄昏就快结束了,从天一黑开始就属于第二天了。所以,真正的安息日既不是星期日,也不是星期六,而应该是从星期五天一擦黑算起,一直持续到星期六天一擦黑。

看,即便是守安息日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原则问题,很单纯的问题,看上去不会发生问题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积非成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