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黎明(下)(第2/3页)

对于这样的人他也同样看不起,脸上挂起了淡淡的嘲讽,说:“夏大人,本官已经官居开封尹,论职位已是朝中重臣。本官感到很满足了。因此本官并不需要什么锦锈前程。”

夏竦看到他的神情,也不以为意。他一笑道:“下官想吕大人对下官有所误解了。前几年,丁大人为相,权倾一时,下官投靠他也是为了自保。那时朝中正直的大臣都被丁相搞了下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石大人进京,力挽狂澜,下官主动帮助石大人。否则当时下官对丁大人提个醒,又那来的今天石大人掰倒丁大人的机会?可是石大人到现在却对下官抱着怀疑的态度,这种情况下我现在投于吕大人门下,也不算了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夷简望着他,不由大感好笑,他三面两刀,竟然说得如此理直气壮。他问道:“好吧,那么本官问你,你打算送一个什么样子的锦锈前程给本官。”

夏竦答道:“只要吕大人按照下官所说的去做,那么吕大人就可以达到尊伯父的位置。”

他说的伯父,也就是吕蒙正,为相几十年,尊宠一时。

当然吕夷简听了也是心动,他现在年龄已经四十多岁了,要才华有才华,要资历有资历。而且本身处在开封府尹这个敏感的地位上。这个位置真宗和太宗都做过,以后成为了皇帝。而且许多宰相也做过这个位置。开封府是国家的首都,情形复杂,政务繁重,当然也是容易出彩的职务,只要你的能力达到了,就会引起皇帝足够的重视。不过他还是矜持地说道:“夏大人,你说这话就错了。现在本朝有王大人,鲁大人,还有石大人,他们每一个人都远胜于本官。不要说本官没有这个心思,就是有这个心思,这个要职也轮不到本官。”

夏辣摇摇头,说:“吕大人,你身在局中,也没有看清形势。下官冒味问一句,现在王大人和鲁大人以及石大人三人关系如何?”

吕夷简笑笑道:“他们三人人品都很高洁,本官也是很佩服,当然性格相合,他们三人关系也很好啊。”

夏辣一拍手说道:“这就对了,假如这次丁大人倒台,那么朝中也就剩下这一派的声音。特别是石大人,更会成为天下所望,这当然也许对天下百姓是件好事。但是太后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吕夷简听了这话,若有所思。

夏辣也不说话,只是面带微笑,看着他。

吕夷简过了半天才说:“可是本官还是略显单薄,而且声望也不够。太后不会扶持本官的。”

夏辣又是摇头,说:“正因为这样,太后才会迅速让吕大人进入更高的位置。但这也要看吕大人如何去做。”

吕夷简这才向夏辣打量起来,他发觉这个夏竦虽然人品不行,但是智商却不简单。他一拱手道:“夏大人教我。”

夏辣说道:“吕大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吕大人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不会用多长时间,就会登上相位。不过吕大人身边还缺少一个副手,下官毛遂自荐,可以做吕大人的一个耳目和脑袋。”

吕夷简听出这是他开出的条件,意思是以后自己真的如他所言,平步青云,那么也要对他进行提拨。不过他本来虽为元老派的一个代表,可身边智囊的确很少。虽然这个夏的人品不怎的,但用的好确实可以做自己一个智囊。他想了想说:“如果夏大人的办法真是管用,本官自不会忘记夏大人的指点。”

夏竦听到他允许,于是才说:“只要丁大人一倒台,那么朝中就会成为石大人的一言堂。虽然太后和先帝都极为看中这少年,但从丁相这件事以后,太后恐怕更不愿听到朝中只有一种声音。那么现在只要吕大人今晚立下大功,然后站在石大人一派的对面,就会很快被太后提拨,以此对石派官员进行制肘。而且因为大人的势力单薄,太后还会为了扶持你上台,还会提拨得很快。只要你上台,丁大人倒台后留下的官员,也会迅速投靠吕大人,这样你手上就会快有势力与石大人抗衡。”

吕夷简听了这个办法,心想妙是妙,而且说得也极有道理,可想到自己要成为丁谓一样的人来和这个正直的少年作对,他终有些不忍。

夏竦看到他这表情,知道他的心意,又说道:“吕大人,下官叫你站在石大人的对面,并不是叫你行丁大人的事。只要吕大人还是抱着为国为民的心态就行了。这比如同样造一间房屋,石大人想要造一个方的,但吕大人却坚持造一间圆的。但无论是方是圆,都是为把房屋造好,并不是想把房屋造垮就是。”

吕夷简终于让这句话打动。他一施礼说:“夏大人所言极有道理,如果事成,本官不忘夏大人的指教。”

夏竦还是微笑,不过他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说道:“不敢。不过今天晚上为了配合石大人的行动,不如我们再次重新安派一下。”

吕夷简问道:“如何安派?”

刘娥听了这个黑衣人的话,知道石坚是将自己陷入绝地。事实上按照原来的计划石坚也是要进皇宫,可现在情况变得如此复杂,再进入皇宫,石坚将变得十分危险。想到这里,她对石坚心中的怨气也消了一点。

可一会儿,就有人进来禀报,说石坚家中一个护卫范护乐进来求见。

刘娥听说这个名字,还知道他为了保护石坚还受过伤。于是说道:“让他进来。”

原来范护乐进来也不是为旁的事,而是送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石坚刚刚写的《百战奇略》。这本书是明朝著名军事谋略家刘基,也就是刘伯温所写的。从第一战计战到末战忘战,共计一百战术和战例,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这本书占着无比重要的地位,明清许多论兵者都将它捧为极高的地位。并且这些战例从春秋楚绞之战到后晋与契丹阳城之战,还在时间上不与石坚所处的时代冲突。

当然它在石坚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重要,虽然同样也不长,可他并不能熟背。他在书写时不断回想,因此书稿上有许多修改的痕迹,看来时间仓促,他竟将这个草稿直接送了过来。

通过这一点,刘娥明白他这是怕出意外。

赵祯同样也明白,相对刘娥的心机深沉,赵祯心思要单纯得多,事实后来历史上仁宗朝中也有党争,但并不是仁宗刻意安派的相反他对这种党争很反感。他对石坚的感情比刘娥来得真切得多,而且他的妹妹赵堇听说石坚晚上也来皇宫,说什么也要留下,陪伴坚。当时时间太紧,无奈只好将她留下。这可是他心目中两个极其重要的亲人。这让他深深的感到了担心。他看着这本书上种种精妙的战法,以及各种战例,眼中不由有些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