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卷(第3/16页)

成都被围年余,粮食吃尽,百姓更加可怜,饿殍市上,满大街都是无爹无娘的孤儿,乞讨活命(可怜!)。老百姓饿极了,就翻出城去偷唐军军粮充饥。有手脚不麻利的,被唐军捉到,押到韦昭度面前请处置。韦昭度虽然无用,但心

尚向善,叹道:“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我为宰相,岂能见民饥而不救,都放了吧。”而城中的陈敬瑄知道后,也做了回好人:“战事太急,我也没有多少粮食让百姓充饥,他们只要有本事弄到粮食,我何必做恶人。”不过话说的满动听,随后陈敬瑄下令,把越城出降的官民家属尽数诛杀,备极残忍,人心大愤。王建攻了几次,但还是没有得手。

成都不比这些等闲郡县,千年古城,岂是说破就破?王建和韦昭度督军十余万屡攻成都不下,唐昭宗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不想再打下去了,下诏还军,让王建去守永平军(邛州)。王建接到诏书,很不高兴:“谁说我打不下成都?陈敬瑄困兽坐死,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什么乱?”周痒给王建出了个好主意:“韦昭度是个饭桶,留下没用,干脆把他赶走,我们自己攻成都,我们种的树不能让闲人摘果子。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王建大笑,去找韦昭度谈心:“天下形势韦公是知道的,东边朱温和李克用都不是好东西,万一他们调戈西向,长安危矣。公不如还京,辅佐皇帝治国。这里的事就交给我办吧。陈敬瑄是个泼皮无赖,没本事的杀才,过几天我就把他拿下。公以为如何?”韦昭度不肯走,暗想:“王八,你也知道成都是好地方?凭什么给你?”

王建见韦昭度不上道,狞笑一声:“今日不由公了!左右,把盗粮的贼押上来!”王建手下早把被捆成粽子的韦昭度亲信骆保推了进来。王建指骆保大骂: “此贼盗我军粮,谋取私利,不杀何以慰将士之心!”左右会王建意,当着韦昭度的面,把骆保活剐了,以刀挑其肉食之。王建看着这人间美景,笑问韦昭度: “公愿尝鲜肉否?”

韦昭度哪里想到王建居然会玩这手,吓的魂飞天外,忙说:“任王公处事,昭度自归京师。”韦昭度不敢多留,连滚带爬奔还长安。王建这时还在装好人,韦昭度行前,跪地奉酒,洒泪送行(真有手段,不愧枭雄!)。然后王建派后扼守剑门关,不准放中央军南下。

为了瓦解成都军心,王建派杀亲信郑渥诈降陈敬瑄,郑渥甜言蜜语骗住了陈敬瑄,谋了个巡城的差使,郑渥白天巡城,观察城中虚实,晚上送书王建,没多久,王建就把成都城中的情况摸了差不多了。

大顺二年(公元 891年)八月,王建开始狂攻成都,为了让兄弟们死心踏地的为他卖命,骗将士道:“西川号为锦花城,富极西南,克城之后,玉帛子女,凭尔等随取,我与尔等共享富贵。”将士大喜,死命攻城。陈敬瑄终于撑下不去了,让老哥田令孜去城上劝劝王建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如此决绝?田令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厚起脸皮和王建称兄道弟:“王八哥哥,陈敬瑄和你素无仇怨,何必把人往死路上逼?看我个薄面,收手吧,给我兄弟留条活路吧。”

你田令孜算个屁?没把的太监,逞什么威风?面子是自己挣的,挣不来指望别人给你三分薄面,照照镜子先看看自己的德性。王建回答的堂堂正正:“我与大人有父子之情,本不敢如此。但现在我是奉天下诏命讨不臣,公事公办。不过嘛,只要大人能识时务,我保证给你们兄弟一条活路。不然,大人休怪王建无情。”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田令孜知道一切都不可挽回,为了活命,也只能投降王建。田令孜回去劝陈敬瑄识点相吧,不然陈家血脉就要无存,陈敬瑄还有什么办法,只好让田令孜出城投降。大顺二年(公元 891年)八月二十四日夜,田令孜亲奉剑南西川节度大使印绶来到王建军营,交给王建,算是拜倒在王建门下,王建三军高呼万岁。不过王建暂时还用着田令孜,给了点面子,还称义父。

随后,王建把那些经常惹事生非的干儿子叫来,训戒道:“你们都是跟我从白骨堆中爬出来的,我不会亏待你们,入城之后,保你们的富贵荣华。但有一点,绝对不许掠劫百姓,敢犯吾令者,斩!”众儿要的就是富贵,大喜:“如父命!”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乱世枭雄的入门功课,不会耍手腕的人永远只能被人耍,王建在攻成都需要拉拢的是军心,而入城之后则需要拉拢民心,乱世中的民心固然不如军心重要,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王建率军进入成都,分兵控制城中,然后居府议政,王建成了名副其实的 “西川王”。陈敬瑄失势若丧家狗,只好伏拜王建脚下,摇尾乞生。王建把陈敬瑄打发到雅州,随其子雅州刺史陈陶过活。陈敬瑄侥幸保住条小命,想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可惜王建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陈敬瑄怀着对下半生人生的憧憬上路,走到三江(今成都境内),被王建派出的杀手做掉了。

而王建的“前义父”大太监田令孜低下三四的在王建手下混日子,反正田令孜有奶便是娘,跟谁都一样,就差拜王建为干爹了。但王建早就看田令孜碍眼,过了几个月,王建给田令孜扣上“私通凤翔李茂贞”的罪名,踹到狱中,扔给田令孜一匹帛,让他自己了断。

田令孜长叹:“我好歹也呼风唤雨过,今日虽死,犹不能有辱我的身份。”教狱卒勒人之法,狱卒撕开帛布,绕令孜之颈,用力一勒,田令孜气绝身亡。田令孜风光半生,没想到居然落得这样一个悲惨下场(活该!)。

作者:jiany27回复日期:2007-3-15 10:06:31

怎么感觉十国好像不如五代精彩啊

作者:苦不早回复日期:2007-3-15 14:52:14

楼主要加油大力支持

作者:yooho回复日期:2007-3-15 15:39:14

顶了

作者:哈奇哈奇回复日期:2007-3-15 16:42:57

我被楼主坎晕了

作者:姜狼豺尽回复日期:2007-3-15 16:48:38

哈兄为何发晕?:)

十国不如五代上下相衔,比较分散,只能一个一个写,所以看起来不如五代过瘾。不过十国风云确实很精彩,是历史总是惊心动魄,纵横杀伐,让人心颤不已。王建、孟知祥、马殷、杨行密、李昪、钱鏐也都是一时风云人物,只是历代史书都以五代为正统,十国不是特别受重视。

十国篇幅也比较长,按计划,李煜差不多要当史话第十章(十国第三章)中单独出现,感谢兄弟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