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塞外斜阳党项定难军的默默存在(第4/4页)

不过李彝超到底还有些自知之明,自己的那些家底实在不足陪李嗣源玩几天的,开始装孙子,向后唐请罪,李嗣源无奈何,只好释之不问,仍为定难军节度使。

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二月,李彝超卒,弟弟李彝殷领定难军政事。李彝殷接受哥哥的教训,对中原政权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慢怠。石敬瑭建立晋朝后,加李彝殷同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身份领节度事,当然这只是虚名,先哄住再说。

李彝殷是党项拓拔家族割据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位时间比较长,仅被他“克”死的中原皇帝就有八个,还不包括耶律德光。李彝殷在刚袭位时平定了兄弟绥州刺史李彝敏的叛乱,之后就没有多大动静,老老实实做中原皇帝的藩镇,少不了自己的大鱼大肉。

晋开运三年(公元 946年)底,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入汴梁,俘晋帝石重贵北上。李彝殷又拜倒在耶律德光的脚下,这没什么丢人的,有吃有喝才是最重要的。不久耶律德光就栽在了中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皇帝。李彝殷没二话,又跟了姓刘的混。

李彝殷滑头的很,他看到中原政权如走马灯般的换,象石敬瑭、石重贵这等货色都能做大国皇帝,心下也多瞧中原不起,干脆做起生意来。凡是中原政权的藩镇有不服朝廷的,李彝殷便和他们勾结在一起,出兵相助,但条件是得给他金银。后汉护国节度使李守贞造反的时候,李彝殷就从李守贞那捞到了不少肥肉,吃的满嘴流油。

中原政权内乱不断,实在没有功夫去管李彝殷,只要不造反,随便他怎么折腾。没过几年,中原政权又改姓郭了,郭威称帝,建号大周。随后河东节度使刘崇又在太原称帝,周汉互为仇雌,攻杀不断。李彝殷现在还不好断定周汉谁能打得过谁,不好下赌注,干脆骑墙观战。李彝殷暗中表附刘崇,又和周朝保持关系,两面讨好,好不得意。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盘踞在府州(今陕西府谷)的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归附周朝,世宗在府州置永安军,给了折家的一个名份。这个折德扆名气甚小,但他有一个极负盛名的女儿--金刀令公杨业之妻、大宋名将杨六郎之母,江湖人号佘太君佘赛花的便是。因折姓过于稀罕,时间一长,折姓便被称为佘姓。不过府州和周朝之间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定难军,李彝殷见折德庡受了宠,醋意大发,发兵断路,不许双方通使。

消息传到汴梁,周朝大臣多不以为然,认为府州小镇,得非我利,失非我患,相比之下,夏州战略地位重要,多请柴荣厚抚李彝殷。柴荣却不这样看:“府州尽忠于我,奉朝廷以拒河东顽逆贼,怎么能抛下他们不管?李彝殷自以为能,夏州除了产牛马,还有什么?只要朕断了他们的茶货,看他们吃什么?!”

柴荣眼光就是不凡,府州虽小,但悬处河东北方,是中原重要的战略侧翼,折德庡比李彝殷忠诚多了。柴荣下诏严责李彝殷,李彝殷这回知道害怕了,得罪了柴荣,可不是好玩的,便向汴梁谢罪。

五代到了周朝时,统一的苗头开始显现,各方藩镇心中都明白,尤其是象李彝殷这样的小军阀,没事千万不要招惹柴荣,李璟如何,不照样被柴荣给收拾了?李彝殷真是学乖了,对中原政权事之如父,不敢再惹事生非。

数年后,大周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从柴荣幼子柴宗训手中“禅”走了江山,建立大宋朝。李彝殷也听说过赵匡胤的本事,自己的本钱实在太少,和袖珍的荆南政权差不多大,根本没能力和中原对抗,又改投在赵匡胤的门下混日子。因为自己的名字犯了赵匡胤父赵守殷的名讳,便改名李彝兴。赵匡胤没亏薄他,封西平王,加太尉衔。

宋乾德五年(967年),李彝殷病死,子李光睿袭位,后来赵光义即位,为避圣讳,改光为克。

李克睿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曾祖父,李克睿死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 年),子李继筠嗣。李继筠之后是李继捧,李继捧之后是李继迁,著名的滑头将军,时而降宋,时而叛宋,宋朝拿李继迁没多少办法。李继迁曾经受赐宋朝国姓,改名赵保吉,前后改了两回。李继迁死于宋景德元年(公元 1004年),继任的是赵德明,赵德明就是元昊的父亲。这一年的五月,元昊出生,母卫慕氏。

宋明道元年(公元 1032年)十月,赵德明死,长子元昊袭位。

宋宝元元年(公元 1038年)十月,夏王元昊在银川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西夏国从此走上历史的大舞台,上演了一出出鲜活的历史大剧,直到西夏宝义二年(公元 1227年)为蒙古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