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龙狂试云雨情——长沙之战:挫折与机遇(第4/4页)

长沙城上清朝守军望见己军惨败,为之气夺。由此,清军再无人真正敢渡湘水向西岸进攻。

进攻长沙的太平军仍旧大造声势攻城,但主要是进行“地道战”。由于军中有不少人是广西、湖南矿徒出身,太平军在战斗中总爱挖地道接近城根,然后装填火药炸城。十多次“地道战”中,有四次炸坍城墙,长沙城几陷。多亏清军多层防守,终于守住长沙。

为了鼓励士气,11月初,洪秀全制造“玉玺”,像模像样正式称“万岁”。他设立四人一组的史官,“主记洪秀全每日言动”,开始修《起居注》了。同时,洪、杨二人提拔了不少“干部”,李开芳、林凤祥、黄再兴、曾水源等人均在长沙攻城战中得到升迁。

11月30日,趁夜黑大雨之际(太平军多次突围均是选取这种天气和时辰),太平军主力撤围,渡湘水西走,与石达开合军。

在撤围前,太平军使出疑军计,派人假装奸细,向长沙城内清军“告密”说太平军正要掘大地道,入天心阁下炸城。城内清军官将十分紧张,注意力皆集中于城内地下挖壕埋缸防地道,根本没发现城外太平军已经全军开溜,从而失去追击的大好机会。

安全渡湘水之后,杨秀清计多,派出小股部队南行湘潭,迷惑清军,而主力则直趋宁乡、益阳、岳州方向,准备攻取武昌。

转天一大早,清军见城外太平军营垒一空,怅然之间又感庆幸:坚城终得不失。于是,大家各上奏表,夸大战功,并说已经“歼毙”了贼头“翼王石大剀”。

几十天后,见向荣奏折上又出现“石达开”之名,咸丰皇帝气急败坏,朱笔写了一个问句:“何又有石达开,是否即系石大剀?”天子这么一问,很让向荣等人下不了台阶。

长沙之战,太平军虽不胜,却锻炼了队伍,最终成功遁走;清军虽不败,其实损失不小,失去了聚歼太平军的绝好机会。

不过,有一点值得言及的是,原贵州巡抚张亮基代替骆秉章为湖南巡抚,他随员中有个道员,即日后大名鼎鼎的胡林翼。正是这位胡林翼立即向张亮基推荐了一位人才做幕僚——左宗棠。胡、左二人,日后均成为剿灭太平军的最得力之人,长沙之战也成为他们崭露头角的绝佳舞台。

更可值得注意的是,日后剪灭太平天国最大的“功臣”曾国藩,当时也在长沙城内,他是因丁忧回籍,其时还未受帝命兴办团练。倘若长沙被太平军攻破,作为清朝侍郎京官,被抓砍头于曾国藩而言肯定难免,那样一来,就不会有日后的“中兴名臣”了。

为此,时人许瑶光就在《谈浙》一书中感慨:“咸丰二年,粤逆(太平军)扑长沙不破,天留以为恢复东南之本也!”

12月3日,太平军杀进益阳城后,又劫掠了水上数千只民船,水陆并进,出洞庭,克岳州(今岳阳),再得六七艘大船。

岳州正处于湖南湖北交界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也甭说,清廷的湖北巡抚常大淳在太平军进攻前,还专门来当地“考察”过,拍板施行两个措施:第一,派自己的心腹满人博勒恭武(时为湖北提督)亲自带精兵驻防;第二,雇用民夫倒腾几十天,用巨石沉船,把洞庭湖的土星港堵死,以防止太平军水军进入。两项措施已毕,常巡抚施施然而去,自以为运筹被窝,可决胜千里。

殊不料,太平军很会搞人海战术。他们行至土星港后,四处拉夫抓人,弄出大于常巡抚几倍的“工程队”,竟然一天之内,把常大淳花一个月工夫派人填塞的土星港水下的沉船大石全部搬走清净,使得太平军水军直逼岳州。

而常巡抚派在岳州当地的“煞星”博勒恭武将军,骑马技术很有八旗先人的遗传,“嗷”的一声自顾自离岗逃走。所以,太平军一枪未发,占领重镇岳州。更离奇的是,这位满大人日后再无踪影,咸丰帝本人想找他算账,国内也遍寻他不得,真不知这位逃跑的满大人有何高招,说不定逃上哪只船,自卖猪仔到美洲当掌勺大师傅去了。

常大淳用大石沉船塞土星港,没有阻止住太平军,但是,水上行船运物为生的数千只民船,却一直被滞留在当地。这下可好,太平军一到,这些人、这些船全被征为军用。此时,大多数船民心中对清政府断他们生计不给补偿抱有怨恨,索性全体参军,加入太平军,致使太平军“水军”一时间声势浩大,忽喇喇遮天蔽江,蔚然壮观。

由于岳州城内还留有昔日吴三桂军存留的大量军械和火药,太平军进攻实力大增。

占取岳州仅仅十天后,12月22日,太平军乘水顺风,连克汉阳、汉口,武昌城隔江在望。

20天后,武昌文昌门在太平军的“地雷”巨响中轰然飞迸,城墙崩塌二十余丈,头裹红巾的太平军高声喊杀,抡刀持枪冲入武昌重镇。

入城之后,洪秀全一边四处搜掠美女“选妃”,享受生活,一边着意正经事,两不耽误。

太平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政治、历史的标志之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