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步连环(下)(第2/3页)

崔圆轻描淡写的回答让崔寓并不能满意接受,从表面上看确实也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淮南事急,张焕便连夜出京,一切都顺理成章,但崔寓却总觉得这其中似乎藏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他忽然想起一事,急道:“昨天我说由我来出使淮南,让张焕坐镇京师,以我与楚行水二十年交情以及他长期在京为官,我想应该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但张焕却一意孤行,就在我再劝时,元载却给了我一个暗示,示意我不要劝阻张焕南行,弟资质愚钝,没有能想清这其中的缘故,望大哥给我指点。”

“你应该想得到这是为什么?”崔圆仍然轻描淡写地说道:“自古上位者登基有留在京城的吗?不管他再怎样急切,怎样再有登基的优势,但最后一步都要表现出一种姿态:他的登基是迫不得已,是被臣子所迫,三番五次相请才无奈登上皇位,留在京中他怎么会有这种机会呢?”

崔寓恍然大悟,他虽然不如崔圆那般老谋深算,但也为官多年,有足够的政治经验,只要点破那层纸,后面的情形也就迎刃而解,张焕回京已近一个月,太后党人他始终没有清算,这样看来,他就是要留下他们作为他登顶的阶梯。

既想通这一点,崔寓的心立刻燥热起来,在这关键时候,可遇而不可求的拥立之功他怎么能轻易放过,他立刻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急什么?”

崔圆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满崔寓的急躁,张焕既然敢在这关键时候离京,他岂会没有布置?而且想要登基,没有他崔家的支持怎么行,政治如舞台,被埋没在后台不行,可抢别人的戏也不行,关键是要知道自己该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想到这,崔圆轻轻哼了一声道:“现在我们什么也不要做,只管冷眼旁观,等着替他收拾残局。”

虽然是这样想,但崔圆的心中对崔家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也有一丝困惑,只看这一次,便可知道崔家和裴家在张焕的心里将是孰重孰轻。

……

裴佑今天也没有准时上朝,卯时三刻,当上朝的最后一阵钟响后,他才不紧不慢地从府中出来,登上马车,向亲仁坊而去,和其兄裴俊相比,裴佑的权谋运用显得有那么一丝滞涩,他不象崔圆那般能准确把握张焕的心理,虽然崔圆也放弃了军队,但却为崔家赢得了最大的利益。

河北道之战结束,张焕名利双收,而他裴家不但失去了军队,也失去了绝大部分庄园,他们裴家曾经拥有数十万顷土地,现在只剩下邺郡附近的三个田庄仅一万顷土地。

不仅是军队和土地,裴佑对裴家内部的控制也不象裴俊那样能说一不二,最典型之事就是他无法平息裴家的家主之争,他现在只是代家主,并再三在族中声明他不会因此强占家主之位,就算是这样,依然有很多同辈族人不买他的帐,比如现任中书侍郎裴伽就是他最大的反对者,现在裴家局势平静只是因为裴莹居中调停而暂时搁置了争议罢了,一旦裴明远归国,此事必将再起波澜。

马车里,裴佑微微叹了口气,算起来裴明远出使大食已经快半年,也该到归国的时候了,不知他归国后听到父亲的死讯,又会怎样对待他的兄长。

家族的内乱让裴佑深感疲惫,现在唯一能寄予希望的就是裴家最大的靠山裴莹了,但愿她能理清裴家的纷乱,使裴家能在未来的大唐中立有一席之地。

“老爷,到了!”马车夫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连忙掀开车帘,车窗外,一座宏大的府第呈现在他的面前,这里就是大唐首席元老郭子仪的汾阳王府。

马车缓缓停下,裴佑低头从车门里下来,拾襟快步上了台阶,他取出一张名刺递给门房道:“请转告太尉,裴佑来访。”

门房不敢怠慢,告一声罪便飞奔跑去内府禀报,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府内传来,侧门‘吱嘎’一声开了,只见郭子仪的儿子郭曙出来迎接,郭子仪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已在前年病逝,其余几子都在各地为官,只有六子郭曙留在身边,郭曙今年近三十岁,没有出仕,在家负责打理郭家的田产和店铺,但他却有个上轻车都尉的正四品勋官,按后世的话说,也算是个弃政从商的太子党人。

郭曙见裴佑等候在问外,连忙上前躬身长施一礼道:“小侄不知世叔大驾光临,迎接来迟,万望恕罪!”

裴佑笑了笑便道:“你父亲可在府中?”

“父亲一早就出去散步,尚未回来,要不裴世叔进来稍等片刻,我这就派人去找。”

“这……”裴佑有些犹豫,他在考虑要不要先回朝房,中午再来寻郭子仪,毕竟张焕离京前指明要他来主持朝政运行。

就在这时,裴佑的身后传来一阵豪爽的笑声,“裴相国应该在大明宫主持政局才对,怎么会来老夫的蜗居?”

裴佑急忙回头,果然是郭子仪站在他身后,他穿一身极为寻常的青色长袍,头戴纱帽,须发皆已花白,尽管他已经八十余岁,但眼光锐利,中气依旧十足,他每天早晨都要出门散步一个时辰,去茶馆里喝茶聊天,吃罢早饭才回府。

裴佑连忙拱手笑道:“我受监国之托制定契丹策略,有些事情拿不定,特来请教太尉。”

“以裴相国之才,还有什么事情会拿不定?”郭子仪笑着向府里一摆手道:“裴相国请!”

“太尉请!”

裴佑随郭子仪进了他的书房坐下,一名侍妾进来给他们献了香茶和糕点,郭子仪端起茶碗吮了一口茶,这才徐徐问道:“河北大捷我也已听闻,五万契丹主力被我唐军全歼,连契丹王也被活捉,现在契丹人已经是一只待宰羔羊,不知监国准备怎样处置契丹人?”

“效仿当年处置突厥人,将契丹人打散与我汉人混居。”

郭子仪轻轻捋着胡须沉思片刻道:“这样甚好,安史之乱时我与契丹人打过仗,他们最善变,今天投降了明天又反叛,难以归心,索性将他们灭族倒也不留后患,既然方略已定,不知裴相国找我还有什么事?”

裴佑微微欠身笑道:“将契丹人打散南迁已是定局,但将他们迁往何处我却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来向太尉请教,以为将他们安置在何处最为妥当?”

郭子仪迅速瞥了裴佑一眼,自己既不是控制大唐一方江山的地方诸侯,也不是为政多年的退仕老相国,这种事为何要来问自己?应该去问户部索要户籍资料或者问兵部要大唐各地地图才是解惑之道,居然来问自己,岂不是有些笑话了,裴佑一个门不对户的问题忽然引起了郭子仪的疑心,他立刻意识到,裴佑找自己应该是另有所图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