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魏国的来客(第2/8页)

军情传到赵都邯郸,赵惠文王召集文武大臣召开了御前会议。会上,廉颇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以不救为妙。赵惠文王又问乐乘,乐乘也持相同观点。赵惠文王颇具进取心,不甘心白白丢失一块土地,但他又不懂军事,便又转向赵奢咨询意见。赵奢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对赵国如此,对秦国也是如此。同样地劣势条件下,勇猛的一方将取得胜利,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于是令赵奢为将,帅军去救阏与之围。

岂知赵奢吹起牛来一套一套,打起仗来却比较熊包,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将全部精力用于巩固营垒,而且一停就是28天,看样子是不打算救阏与了。秦军的侦察兵来到赵军营地打探赵军动向的时候被抓获,赵奢不但没有处罚该侦察兵,相反却一顿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还转达了对秦军统帅胡阳的慰问。不用说,胡阳会得出赵奢惧怕秦军,不会救援阏与的结论。而这,正是赵奢想要的结果。

就在秦军几乎要忘却赵奢,集中精力攻打阏与的时候。赵奢却拔营起寨,开足马力向阏与奔去。连续急行军36个小时之后,赵军出现在距阏与五十里的前线。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引来秦军攻击。赵奢命令弓箭手在前面严阵以待,后面的士兵加班加点构筑阵营。阵营成,秦军赶到。赵奢营中有一名从军犯人许历向赵奢进谏道:“复杂地形下两军相争,关键在于制高点的争夺,谁先据有制高点谁就能夺取。阏与战场北山是最高点,我们应该火速占领。”赵奢点头称善,于是派精兵猛将和大量弓箭手火速占领了北山头。同样的道理,秦军也明白,也随之杀向北山,但是为时已晚,迎接他们的赵军的万千弓箭。赵军居高临下射击,秦军死伤无算,随后赵军从山上杀出,秦军丢下满山遍野的尸体后仓皇逃窜。商鞅变法以来,秦军第一次吃这样的暴亏。

赵奢回国后,因功大,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列。许历也一下子从从军犯跃升为国尉,这不是传说,是现实版的从奴隶到将军。赵惠文王的用人魄力不是一般君王能比拟的。

秦军遭受失败之后并不死心,随即又对赵国的几(地名)发动了进攻。赵惠文王派廉颇迎战,再次将秦军杀得打败。赵国熄灭了秦国的嚣张气焰,国际威望空前高涨,史称“却强秦四十年”。

【2、命运的考验】

秦国被赵国连续击败两次之后,对外的扩张陷入低潮。此时的秦国似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楚国被打到了遥远的东方;韩国已经彻底臣服;魏国屡攻不下;攻打赵又没有胜算。攻打齐国,燕国又不太可能或者意义不大。就在秦国为下一步如何扩张犯愁的时候,魏国却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答案”。此答案便是范雎。

自从魏国霸权瓦解之后,魏国就成为最大的人才出口国。从魏国出来的人才为秦国、齐国、赵国霸权的兴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基本上,从魏国出去的每一个大腕人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但还没有谁的故事能像范雎那样惊天地、泣鬼神。

范雎出生在魏国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先生活非常落魄。但范雎受魏国文化的熏陶,求知欲非常强烈,不用家长督促就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学得明白,因此年纪轻轻就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给人感觉很像个干大事的样子。范雎走得是应用派的路子,学成之后便外出闯世界。当时读书人的求仕方法一般是先置办一身行头,然后到处拜访达官贵人,结交各路朋友,求别人把自己举荐给国君。这个过程没有具体章程可寻,不像后来有科举考试,很像是在钻营,不过那时各国竞争激烈,没有真才实学也不容易出头。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大笔开销。就像现在泡妞一样,没钱根本玩不转。有好多人才都是通过这条道路取得了成功。比如吴起,商鞅,张仪,苏秦等。与他们相比,范雎有个不利条件,那就是太穷了,穷得连温饱都是问题,也没有外出的盘缠和见官人的像样行头。这种情况找国君级客户比较困难,所以范雎只好在本地找了一名大臣级客户——须贾,就是那位凭口舌说退秦国雄兵的须贾。

一开始,须贾见范雎有点才干(其实不是范雎的才干小,而是须贾发现人才的能力差),安排他做跟班,帮自己做点事情。有一次须贾代表魏国出使齐国,范雎就跟去了。一个人有才是挡不住的。在齐期间,范雎有幸与齐襄王搭上了话,一聊之下,范雎流利的口才,深刻的洞见一下子打动了齐襄王,结果两人相谈甚欢。齐襄王一高兴,派人送给范雎十斤黄金,外带牛肉美酒。范雎也是见过世面的,知道作为手下,在领导还没有受到礼物的情况下,接受客人礼物不好,婉言谢绝了齐襄王的馈赠。须贾知道这件事情后,大为火光,在没有做什么调查的情况下就认为范雎一定是将魏国的国家机密泄漏给了齐王。须贾已然动了杀机,但考虑到身处齐国,不便出手,便决定先稳住范雎,等回国后再算账。

于是须贾装作一副关心下属的样子对范雎道:“范雎啊,既然齐王看得起你,你还是手下礼物吧。如果觉得太贵重不好意思,黄金可以不要,留下牛酒好了。”范雎见领导发话,也就应允,可没有想到自己的性命已经被别人惦记上。

回国之后,须贾马上向相国魏齐打了小报告。魏齐勃然大怒,拿来范雎就是一顿好打,打得遍体鳞伤,肋骨还被折断好几根。穷人家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受生活磨练他们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他们的生命虽然像野草一样卑微,却像狗一样顽强。同样是挨打,张仪想到的是护住舌头,因为他被扣上的罪名不过是偷盗,而范雎必须保住性命,他被扣的罪名是通敌叛国。这是很严重的罪名,在任何制度,任何国家的结果都是杀无赦。如何在毒打之下保住生命既是功夫,也是技巧,换一个富贵家族的没心眼少爷大概会呼天喊地,大鸣不平,结果被一鞭鞭抽死。范雎用的是动物界常用的逃生手段——装死。

皮鞭落下来,我忍着。

棍棒砸下来,我不吭声。

肋骨折了,我没动静。

但我没有死,我还活着。

唯有心中有大静气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传说中关公挂骨疗伤的时候,虽然看起来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可还得靠下围棋转移注意力。与范雎的境界相比,关公恐怕都得脸红。(屁话!关公的脸本来就是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