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邯郸之围(第2/9页)

虞卿听说后,又来到赵王那里,道:“危险啊,楼缓!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秦国间谍,他所玩弄的诡计,脑袋不转3个弯想不明白。如果赵国按照他的作法做,其余国家是搞不清楚秦国下一步将会打哪个国家。但是,秦国非常清楚下一步还是应该攻打赵国。赵国这么一服软,相当于配合着秦国玩了一把障眼法,到头来受欺负的还是自己。再说六国之间投降势力也不总占主导,抵抗力量也占很大比重。也曾有过六国相互救援,共赴秦难的温馨时刻。赵国示弱于天下,将使所有抗秦者寒心,必将失去他们的援助。况且我所说的不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拒绝。大王别给秦国城池,但可以另送六座城池给齐国,与齐国合谋伐秦。赵国便可实现东失西补。而且赵国对秦作出抵抗的姿态有助于提高天下抗秦人士的信心,从而获得他们的援助。秦国见势不妙,说不定会反过来向赵国求和,韩魏也会讨好赵国。如此,一举可得到三国的拥护。”

赵孝成往听后大悦,派虞卿出使齐国商讨攻秦事宜。秦国获悉风声,连忙派使者去赵国进行和平谈判,城也不要了。楼缓见状,夹着尾巴逃出赵国,而此时虞卿还在回家的路上。

【2、兵临城下】

事实证明,虞卿对局势的判断是正确的。秦军果然是阶段性退却,攻赵依旧不改,六座城池却是如虞卿所言,不给白不给,给了也白给。秦军在修整半年之后,金秋十月,又浩浩荡荡向邯郸进发,注定又是一场大战。

秦军的将领本来应该是白起。有资格、有能力攻打邯郸的秦军将领是且只是白起。但是白起自从被范雎算计之后,憋了一肚子的气,一方面是对范雎本人的愤恨,另一方面是对自己专业无奈。后来急火攻心,竟然生出病来。在白起看来,夺取邯郸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如果是年初,白起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进军邯郸的机会。可是现在,白起无论如何也不愿去打明知不可能取胜的仗,因此便称病。秦王只好改派王陵领军攻打邯郸。

在这半年,秦军到了有效的修整,物资、士气、兵源都远强过从前。但赵国的变化更令人刮目。曾经的赵国笼罩在哀恸的阴霾之下,国内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陨命沙场,家家都有丧事。死去的亲人尸体无法取回,受伤的战士也得不到有效的医疗;白色,哀声,泪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几乎所有人内心都在画同一个问号: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但就在这个时候,秦军给了赵国半年的喘息时间。懵懵懂懂的赵孝成王遭受打击之后清醒了许多,开始振作起来。在他的带领下,文武百官深入到百姓中间吊死扶丧,鼓舞士气。赵国百姓深受感动,很快救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亡运动中去,连妇女儿童也不例外。农夫抢耕抢收,粮食产量大增;手工艺者加班加点,有力的保障了军用物资的需要;更年轻的男子,或者说儿童被征召入伍,接受强化军事训练;赵国处处呈现出一片升腾的气象。

赵国将秦军当作假想敌,制定各种防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赵孝成往亲临一线考察工作,经常与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到很晚。为了获得邻国帮助,赵国拿出为数的财物结好邻国,无数王公贵族的妻妾,女儿被送到邻国决策人物手中,当她们在魔爪下辗转反侧的时候,是否会想到是在为国献身?

半年时间在无聊者眼里是漫长的,但相信对所有赵国人而言,这半年太迅速了。当王陵抵达郸城下的时候,碰到的是失去了五十万精兵,但却空前精诚团结的赵国。

公元前二五八年,春寒料峭,战斗在邯郸外围打响,一开始秦军仗着人数优势,取得小胜。秦昭王获得捷报后信心高涨,但接下了秦军遭遇到了赵军的顽强抵抗,在野战中,秦国有五名将官被杀,士卒伤亡惨重。秦昭王只好派范雎催促白起出战。

由此也可以看出,秦昭王并不知道自己手下第一流的文臣与第一流的武将在暗地里闹别扭。范雎本来就与白起不睦,责备道:“相当初,楚国地方五千里,执戟之士过百万。将军提数万之众南下攻楚,拔其国都,焚其祖庙,楚人震恐,远远躲在东面,不敢向西。后来,韩、魏联合兴兵攻秦,将军率领一支人数不足对方一半的军队与之在伊阙大战,结果连破两国军队,直杀得人头滚滚,尸积如山,流血飘橹,斩首多达二十四万。韩魏两国至今仍俯首称臣。这些都是将军的功劳,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现在赵国士兵十分之七八死在长平,国家虚弱,因此咱们大王调集了数倍于敌军人数的军队大举进攻邯郸,如果将军做统帅,邯郸必入秦国。将军以寡敌众,尚能无往而不利,更何况现在占有优势。”

白起道:“不要忘了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伸。相当初楚王依仗家大业大,并不关心政权建设,众大臣又拉帮结派,互相妒忌,竞相以各种卑劣的手段排挤他人,取悦国君,导致良臣被驱,百姓离心,城池得不到有效的修缮,军用物资储备不足。所以我才能够率军深入。大量占据城池,破坏水路交通,以防止人民四散奔逃,又从田野中夺取军粮,以满足军队的需要。当时秦军士兵,以军营为家,以军官为父母,上下齐心,互相信任,众志成城,信心十足,即便战死前线也不后退半步。而楚国人虽然本土作战,却人人恋家,不思进取,毫无斗志,所以秦军才能大获全胜。伊阙之战时,韩、魏相互推脱,都不想顶在前面。在他们逡巡畏进的时候,我布设疑兵稳住韩军,然后集中兵力,以迅雷之势攻向魏军。魏军溃败之后,韩军无力抵挡,秦军承胜追击,才建立大功。我只是对地形与敌军的心理把握地比较到位,谈不上什么如有神助。不久前,秦军在长平打破赵军,当时由于担心国力透支而没有斩草除根,使得赵国有时间恢复生产,招兵买马,修守战之具。现在的赵国上下一心,精诚团结。连平原君这些封君都让妻妾们到军中服务,能当护士的当护士,会做裁缝的做裁缝。赵王现在做的就像数百年前勾践在会稽做的一样。如果秦军去攻,赵国必然会坚清壁野,坚守城池不肯出战。如果围攻邯郸,一定无法攻克;如果攻打其他城池,也不一定能够拿下,即便拿下,也得不到给养。秦军长期钝兵于城下,徒劳而无所获,其他国家便会派军救赵。内外夹攻之下,秦军形势并不乐观。纵观全局,我看不出秦军获胜的希望,又加之自己身体不适,实在无法为国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