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边荒侠影(第2/6页)

曹老爹听了,就来劝诫儿子:“你个小王八蛋,怎么就不学好呢,嗯?我不说你也知道,咱们东汉帝国,官二代是不吃香的。吃香的是宦二代,现在掌权的是太监,只有太监的儿子才吃香。可太监又生不出儿子来,你爹我为了给你铺一条锦绣大道,觍着一张脸皮管大太监曹腾叫亲爹。你是太监的孙子,怎么就不体谅你爹的苦心,学点文化知识,将来好为祖国……不对,将来好为太监做贡献呢,嗯?”

小曹操垂泪道:“爹,孩儿知道了,孩儿一定发奋努力,为东汉帝国堀起而读书。”

曹老爹满意的点了点头:“嗯,快点去读书吧。”

小曹操回来,正见到他叔叔,就见小曹操眼睛一眨,突然之间躺倒在地,抽搐起来,连翻白眼,口吐白沫,牙齿发出咔咔咔的撞击声。曹大叔见此情形,大骇,飞奔了去找曹老爹:“大哥大哥不好了,你快过来看,你那坏儿子发羊角疯了……”

曹老爹吓了一跳,急忙奔过来,却发现小曹操正于书案之前,正襟危坐,手执圣贤之书,高声吟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爹,找我有啥事?”

曹老爹急道:“儿子,你叔说你刚才抽羊角疯了……”

曹操眨着一双纯真的大眼睛:“没有啊,我好端端的在读书,为啥要抽羊角疯呢?”

“这个……”曹老爹困惑了,“儿子,你既然没抽疯,那你叔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小曹操落下泪来:“爹,孩儿知道自己不讨叔叔喜欢,所以叔叔想除掉孩儿,这都怪孩儿太小,不懂事。以后孩儿一定小心翼翼,讨叔叔欢心,不让爹为难……”

“我为难什么?”曹老爹心里气不打一处来,一甩手走了。未过多久,曹大叔又跑来告小曹操的状:“大哥,大哥,你还不快点过去看看,你儿子又干坏事了……”

曹老爹笑道:“弟弟,你是不是实在闲极无聊?当哥的跟你说句话:家和,万事兴啊,你说是不是?”

就这样,小曹操诡诈的摆脱了曹大叔对他的监护,从此他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自由的生长。

诈奸的小曹操,捉弄了他叔叔一道的这一年,刘备正式投胎,但尚未孵化成形。

五年的辰光过去了,这五年是小曹操最快乐的日子,是小刘备嗷嗷待哺的日子,却是国家公务人员董卓最难熬的日子。

京师居,大不易,洛阳为国家首都,不唯是物价昂贵,最要命是高官多,爵爷多。太多人的需要尊重,只有志愿工出身的董卓不需要尊重,这让他感觉很压抑。

这五年来,董卓没日没夜的给领导写信,表决心:派我上前线吧,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真的不想再在国都待下去了,这里整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衣香鬓影,环佩叮咚。这种太平日子,不是人过的啊!我需要一个乱世,乱世才是我这种铁血军人的天堂……诸如此类。

公元167年,董卓36岁,他渴望的乱世,终于来临了。

【4.铁血军人的典范】

董卓36岁那年,终于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西羌部族拒不臣服汉廷,发动了叛乱。董卓主动请命,终于以中郎将军司马的身份,奔赴了前线。

这个军司马,是个什么性质的职务呢?

军司马实际上是个闲职,通常用来安置被贬斥的官员,实际上不过是个参谋官,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寻常人等弄到这么个官职,等于是被打入冷宫,一辈子也甭想翻过身来。

可这个倒霉的职务于董卓而言,却无异于蛟龙得水,虎落群山。这是因为他和正常人不一样。正常人只是适应太平时日,遭逢乱世就悲摧了,而董卓少年游侠,太平盛世就意味着他的末日,只有乱世,才能够让他那冲突型的人格,获得一席用武之地。

董卓,是个典型的铁血军人。

所以军司马这个闲职落到了董卓手中,却是正合其用。他甫到战场,就率领着追随他得羌族勇士们,呐喊着冲上前去,直杀的西羌人士人头滚滚,心寒胆裂。

捷报传来,朝廷欣喜若狂,立即将董卓晋升为郎中,食禄三百石。这个职务,类似于一个营长,有着战前指挥权的。此外,朝廷厚赏,赏给了董卓一大笔奖金:九千匹绢。

董卓说:“这么多的绢,要是缝制成衣服的话,我一辈子也穿不完。可是我董卓舍身杀敌,又岂是为了这些?我只是……唉,把这九千匹绢,分给大家吧!”

董卓散金分绢,休恤士卒,嬴得了手下士兵的衷心爱戴。

把朝廷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这事,曹操没干过,刘备也没干过,只有侠肝义胆的董卓,才有可能干出来。徜如果董卓把他这种风格坚持下去的话,未来的天下,曹操刘备铁定是没戏的。而事实上,董卓的表现也越来越精彩,很快他又以一次非凡的军事行动,证明了他是东汉帝国军中的翘楚。

【5.痛苦的选择】

眨眼工夫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已经52岁了。

英雄老矣,再不复当年的英骨侠风。

就在董卓浴血沙场、上演着一幕悲壮的英雄史诗之时,放荡不羁的曹操长大了,变得更加没品。

少年曹操侍仗着父亲的势力,与袁绍结成了搭档,整天为非作歹,坏事干尽。有一天这俩恶少出门,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娶亲,猜猜这俩家伙都干了些什么?他们趁夜持刀,跳入人家的院子里,将新娘子劫持了。

两人对新娘子干完坏事之后,急忙忙的逃走,可是袁绍逃走时心慌,一头冲进了荆棘丛中。正如佛经所说,人生之苦,如在荆刺,心不动则不苦,心动必然是被刺伤。跌入荆棘丛中的袁绍真切的体验到了这句哲理。他身在荆棘丛中,一动不动就没事,身体动弹一下,就立即被棘刺扎得泪流满面。

这下子可悲摧了,眼看着人家就要追上来了,可咋个办呢?

情急之下,就听少年曹操嗷的叫了起来:“快来人啊,强暴新娘子的歹徒在这里……”

听到喊声,袁绍心里一急,生怕被人捉到活活打死,“噌”的一声,竟然从荆棘丛中钻了出来。追赶者闻声赶来,这两个坏东西却已经翻墙而走,逃之夭夭了。

这段故事,不知是何缘故,没有被引用的《三国演义》之中,但却记载在更古老的《世说新语》之中。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想展示少年曹操的过人机智,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曹操那不堪入目的品行。

于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就这样摆在了我们面前。

这里有两个人:一个出身寒苦,少年行侠天下,不计报酬为国效力,对士卒体恤体贴,得到的赏赐分文不取,与部属分享的铁血军人;另一个是品行不端,横行不法,公然持刀入室,劫暴新娘子的宦二代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