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2页)

乾元宫还是他的乾元宫,太后没有动手,舒清妩也没有大病,这就很好了。

萧锦琛想到这里,微微一顿,随即就把脉案递给王小吉:“回去跟太医院说,务必好好医治。”

王小吉行礼称是,小声问:“陛下今日可还要翻牌?”

萧锦琛起身往书房走,没有搭理他。

贺启苍冲王小吉挑了挑眉,甩浮尘轰他退下,自己则颠颠蹭到萧锦琛身边,替他磨墨。

“陛下今日用过安神汤,早些休息吧,这些时候都未曾睡好。”

萧锦琛看了看没剩几本的折子,随意“嗯”了一声,然后就继续批改折子去了。

这一忙就是小半个时辰,待到萧锦琛把最后一封朱批写完,想了想道:“去把中书令叫来。”

贺启苍忙让小黄门去请,这边立即安排桌椅,待中书令来了草拟奏折。

虽说不到上元节不用上早朝,但萧锦琛并未真正休息过,他是个对国事异常上心的年轻皇帝,精力旺盛,大臣们就只能打起十二分的精力,陪着他一起苦熬。

为此,萧锦琛还特地增加了官员俸禄,也多次加封官员夫人,也不过是为了安抚臣心。

不过,跟着他干确实挺累的。

中书令今年已经四十有六,年纪不小了,匆匆忙忙进御书房的时候额头还有汗,站在次间整理半天仪容才进了书房内。

“赵爱卿,坐,”萧锦琛道,“今日朕读御折,越发觉得朝臣行折太过罗嗦,读起来费力又无内容。”

萧锦琛起身在御书房里溜达。

中书令赵年是先帝时的旧臣,但对这对天家父子从来都很忠心,在中书令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至今依旧圣眷不衰。

萧锦琛一开口,他就知道要怎么写了。

作为皇帝,萧锦琛根本就不用梳理语言,他只要把他想要的表达清楚,赵年就能写得漂亮又干净。

萧锦琛继续道:“以后的请安折一律取消,每月三次的政令折加一个要求,总折不能超过三百字,若有急事再另加急事封,有事就说事,他家里如何朕没兴趣知道。”

外省大臣们写折子有个特点,最喜欢说自己家里那点事,因着一年到头回不了盛京,若是不在皇帝那里有些印象,来年的考评就不太好说,有时候萧锦琛年底见了都认不出来。

所以他们的折子几乎可以说是又臭又长。

从自家怎么勤勉到百姓怎么安居,能给写好几本上来,萧锦琛每次看了都头疼。

萧锦琛说罢,顿了顿道:“告诉他们,民生折有仪鸾卫代书,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等这么一通忙完,已是华灯初上时。

再过小半个时辰,宫中就要落锁。

贺启苍原本想劝萧锦琛泡个热汤舒舒服服睡下,结果皇帝陛下却转身道:“摆驾,去景玉宫。”

贺启苍立即苦了脸。

我的陛下哟,这会儿舒娘娘怕是早睡下了,还去折腾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