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归义(第4/4页)

张承先把手放在儿子肩上,轻轻拍了拍,老眼湿润了:“儿啊,如今,你也是快七十的人啦,白发苍苍,满面皱纹,你的大哥、二哥、三哥,都已先我父子而去了。为父在这有生之年,只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想去长安,祭拜义潮公的陵墓,奉献一杯水酒,尽尽子孙的孝道国;一个,就是想让咱张家重新兴旺起来,阴家、李家他们那些家族本就是沙州大族,安于现状,可是张家不同啊,咱们张家,一手创建了归义军、咱们张家的祖上,是称过皇帝的,怎么着,也不能沦落成一个商贾人家,守着这沙漠里巴掌大的地方过日子,咱张家的子孙,就算不能称一世之雄,也要当一面之雄,这才不算丢了咱张家祖先的脸面呐。”

张承先唏嘘一阵,又道:“半城之功,有可能前功尽弃,为父要拿下整个沙州城,把一座完完整整的城池交到杨太尉手上,这才能成为我张家的进身之阶,你懂么?”

张雨激动地道:“爹,那儿替你去!”

张承先摇摇头,寿眉一振道:“张家渐趋没落,身为张家的子孙,为父难辞其咎啊。如能继先祖之余烈,振臂一挥,创此义举,九泉之下,我才有脸去见列祖列宗,儿啊,不要和为父争啦!”

马燚听了张承先的主意,立即摇头道:“不可,这样做太冒险了,就算普通的归义军士不敢对老先生不利,可是曹家统治沙洲多年,难免有些心腹之士,但有一人施放冷箭,老先生就有性命之险。万万不可。”

张承先含笑道:“我相信,杨太尉驻马瓜州,久不攻城,也是不想与归义军兄弟相残,如果能不战而降归义军,这是一桩天大的功德,若是老夫一人之死,能避免千百将士之死,同样值得。老夫主意已定,你就不必阻拦了。”

马燚反复劝阻,张承先执意要去,无奈之下,马燚只好道:“这样的话,请老先生内着软甲,由在下陪你一同前去,先生不可越过街心,如有什么不测,马燚全力以赴,总要保证先生安全才好,要不然……大叔一定会责怪我的。”

张承先呵呵笑道:“看到你,老夫就晓得杨太尉是个仁义之人了,成,我听你的,便穿一身软甲,尽量保住我这条老命罢了,呵呵呵……”

归义大街两侧尽是举枪张弓严阵以待的士卒和百姓,整条宽敞的大街上却是寂寂寥寥,连一条狗都没有。

忽然,被八大家族占据的东城一侧,一个皓首布衣的老人缓缓走了出来,身后只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对面正严阵以待的归义军将士都纳罕不已,纷纷交头接耳起来,渐渐的,有人认出了那老人的身份,窃窃私语声汇聚成一股声浪,归义军的阵容顿时骚动起来。

曹子言按刀望去,就见那身穿曲裾禅衣,峨带高冠,脚踏高齿木屐,俨然汉唐古人的老者往街心一站,看了看刀剑森严,壁垒分明的大街两侧,忽然双臂一振,亢声说道:“老夫是归义军节度使、瓜沙肃甘凉等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金吾大将军张义潮后人、张承先!”

对面的声浪更趋强烈,张承先顿了一顿,又道:“归义军的将士们,你们可知道何谓之归义?大唐宣宗,感于我归义军之壮举,曾有赞誉,可为注解: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这就是归义。

归义军是家祖义潮公一手创立,义潮公素怀大志,自幼喜诵《封常清谢死表闻》: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

义潮公一心复我汉土,扬我汉人志气,惜我子孙不屑,以致没落如此,如今王师远来,我等子孙,不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但只开城相迎,以归故国,以接故人,难道还做不到吗?我们应该在群狼环伺之下自相残杀吗?”

曹子言呼吸急促起来,大叫道:“射死他!给我射死他!”

长街上,风萧萧,吹得张承先颌下一部长须迎风飞舞,仿佛真若有先人之灵盘旋其上,归义军众将士望之凛然,还有哪个敢动手,曹子言气急败坏,一把抢过一副弓来,张弓搭箭,瞄准了张承先。

张承先扬声道:“杨太尉以十万甲士,旌旗西指,所过之处,莫不臣服,如今,堂堂归义军,要为曹氏一家一姓之富贵,螳臂当车,抗拒天军么?”

“嗖!”一枝冷箭劈面射来,张承先身后小童攸而一闪,便到了他的前面,大袖一卷,那枝冷箭便无影无踪。

曹子言见此异状,不由目瞪口呆。

张承先大喝道:“将士们,愿做归义军的,站过来!愿做曹家军的,就把你的箭,向老夫、向养育你们的沙州百姓们,射过来吧!”

对面的骚动突然停歇了,沉寂了半晌,忽然有人持戈向街这面大步走了过来,但有一人行动,便有人陆续相随,很快,归义军就像潮水一般,朝着东城倾泻过来,盔甲铿锵声中,传出曹子言徒劳的、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大喝声:“站住!都给我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