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战功成(第2/3页)

远远的大明追兵隔着一箭多地懒洋洋的辍着,好似欢送鞑靼残兵出关一般,哪有一点为君父复仇的意思?若说他们马力不济吧,可是看见前方有友军拦截,却突然加快了马速,飞快驰来,只一见这情形,张寅便知伯颜失败了。

他在心底重重一叹,这才抖擞精神,提起丈八长枪,枪尖前指凛然喝道:“三军尽出,切断鞑子断后一部,杀!”

说着双腿一踹马腹,率着自己的亲兵马队直冲出去。

张寅看似一员儒将,但是马上功夫着实了得,一杆丈八长枪如同毒蛇吐信,忽焉在左,忽焉在右,纵横敌阵,往来穿梭,挑、刺、捅、扫,枪势来去难寻痕迹,顷刻间就将五六个鞑子挑落马下。

他的数百名亲军紧随其后,如同一柄利刃截断了最后一千多名鞑子的去路,只缓得一缓,大队的明军已封锁了谷口,后边马蹄声疾,两位游击将军也率着上万的骑兵急奔过来。

前方是密密匝匝的枪林严阵以待,张着弓箭和火铳的射击手在两翼冷酷地盯着他们,只要横枪拦在前边的那位明军将领一声令下,就将箭铳齐射了。此时,后边蹄如奔雷,也越来越近。

鞑靼千夫长阔阔台提缰纵马,游目四顾,忽然不甘心地举起马刀高高伸向天空,悲愤地唱道:“星天旋转,诸国争战,连上床铺睡觉的工夫也没有。互相抢夺,掳掠。世界翻转,诸国攻伐,连进被窝睡觉的工夫也没有。互相争夺,杀伐,没有思考余暇,只有尽力行事。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千余名鞑靼骑兵都将鲜血淋漓的兵器高高举起,一齐应和着唱了起来,那雄壮沧凉的声音在谷口回荡不已。

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每个明军士兵从他们的表情和声音都听得出、看得出,这千余名鞑靼骑兵已决心与前后数万明军决战,誓死不降了。

“说到的地方就到,去把坚石粉碎;说攻的地方就攻,去把硬岩捣毁;把高山劈开,把深水断涸,这样勇敢地杀敌,让整个大地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没有人发出号令,最后一句唱罢,所有的蒙古骑兵不约而同地勒缰转身,扬刀、踹蹬、臀部轻提,向疾追过来的大明骑兵冲了过去!他们固然残酷、嗜血、贪婪,但是同时也具备血性、勇敢和高傲,他们宁愿以马上英雄的身份同另一民族的骑士决死一战!

“砰!砰!砰!”火铳响起,刚刚转过身去的阔阔台后背上已经有四五枝羽箭深深地扎了进去,血顺着箭杆儿喷了出来,与此同时,那件皮袍被密集的弹丸炸得粉碎。

他怒不可遏地瞪大了眼睛,“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英雄地战死?”阔阔台想转过身来质问明军,可是他那只强健的手臂已经连马缰也无力抓紧,身子只摇晃了一下,就圆睁怒目一头栽下马去……

“强盗就是强盗,虽然他很勇敢……那也不过是勇敢的强盗,你什么时候见过官兵杀强盗还和他讲规矩的?”两年后升任百户的火铳手鲁二牛提起这一战时对手下的小兵振振有辞地说。

※※※

皇帝启驾回城了,全城的百姓都已听说少年天子定下妙计重挫鞑靼铁骑的英雄事迹,如果说看到黄罗伞盖出城赴白登山时,他们还只是对那个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天子充满了好奇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夹道欢迎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了。

皇帝是汉人的代表,他的光荣就是整个汉人的光荣,谁不希望自己的领袖是一个可以令他自豪和骄傲的英雄?

鞑靼人在边关留下了桩桩罪行,多少人因为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多少人因为他们背井离乡担惊受怕,市井间飞快流传起来的种种传闻虽然荒诞离奇不合逻辑,鞑子的死亡人数更是成倍地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整个草原大漠人口的总和,但是百姓愿意传播它、并且相信它,谁敢置疑一句,立时招来一群人唾沫四溅的痛骂,抱着脑袋逃之夭夭。

杨一清回援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步兵的极限,可是终究赶不上四条腿跑得快,数万大军半途就接到皇上回城,着他所部在大同城外迎驾的消息。

他的部队浩浩荡荡到了大同城下,瞧起来军威严整衣甲鲜明,哪有半点打过仗的样子,看在百姓眼中更印证了皇帝亲征,将士龙精虎猛以一当百以一当千,伯颜可汗丢盔卸甲望风而逃的传言。

代王、胡瓒、杨一清、杜人国在大同城门恭迎圣驾,正德皇帝一到,几人立即齐刷刷跪倒在地,俯地不起。杨一清这一路就心事重重,他作为三关总制,对整个战区防务负有责任。如今皇帝不是遇到刺客逆匪,而是鞑靼皇帝的全部主力部队堂而皇之进入关内,杀上白登山,他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替自己开脱。

銮驾停下,正德皇帝大步走至几人面前,那张小脸已擦得干干净净,皇帝狼狈的样子当然还是不被臣子们看见的好。

代王保养得宜的双手按在肮脏的雪地中,长跪不起,颤声道:“皇上遇袭,罪臣难辞其咎,请皇上严惩!”

胡瓒、杨一清、杜人国一齐磕头道:“罪臣万死,请皇上治罪!”

前来接迎的各路将领、官员均一一跪下,数万大军更是肃然下跪,鸦雀无声。

这其中直正忧惧的只有代王、胡瓒和杨一清三人,杨一清是现任的三关总制,自不待言。胡瓒是大同巡抚,杨一清节制三军前大同军政他是一手抓的,千总以下官员都是他签署命令任用的,虽说他是文职,并不通晓军务,王虎、李义两个反贼都是军中宿将举荐,再由他任命的,可这理儿向谁说去?

至于代王身为镇守大同的边王,平素虽没有过多干预军政,毕竟是名义上的最高官员,而且战时统兵用兵之权,军中出现奸细他有失察之罪,皇帝遇险他闭门不救更是大罪,如何不惧?

正德走下轿来时正满怀喜悦,一听这话忽又想起在白登山时的惊险一幕,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这一路坐在轿中越想越是开心,这一役重挫伯颜,伯颜的大汗之位怕是坐不稳了,草原上燃起内乱的战火,至少可以换来边陲十年的平静,而且有朵颜三卫的合作、有鞑靼内部的分裂,如果一切按照杨凌的设想发展,在他统治江山期间一统大漠都有可能,那可是数省之地呀。

正德年纪虽小,也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开疆拓土!宗庙里他的地位将超父越祖,成为仅次于开国之帝的圣君。多少帝王兢兢业业治世一生也捞不到的大功劳,可他才刚刚改元正德,成为大明皇帝,就做到了。

小孩子脾气,惊惧之心一去光想美事儿了:一仙不是喜欢英雄么?她不是说自己未来的夫君要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要有本事保护她,有本事保护大明的百姓不受人欺侮么,朕这不就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