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正德反击战(第2/3页)

他畅快无比地笑道:“诸位爱卿,朕意已决,圣旨已下,诸卿勿须多言。三大学士、六部九卿当尽快就朵颜三卫和女真三部的互市拿出个章程来。人无信不立,何况人中之君?再过月余,春暖花开,朕要互市之城卫,大明和兀良哈各部的百姓已来往如织!”

他袍袖一拂,示威似地道:“诸位爱卿还有何本奏,快快呈上来,朕的豹房已修建完毕,不日朕将迁居豹房,诸卿有本章时可直接呈往豹房便是。”

“什么?皇上要搬出皇宫迁居豹房?”一班老臣被皇帝一个接一个惊世骇俗的奇思妙想轰得头晕眼花。

原本目标一致、目的一致的文臣们分作了几派,有反对封赏过滥的、有申明京营自大明立国就负有护卫京师重任、不可违制调防互换的、有要求皇上不得离开皇宫迁居别院的,乱哄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来效果大减,根本形不成一股强有力的士气,正德皇帝坐在上边只须打打太极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诘问的官员摆脱开来。

金殿上大朝会如同集市一般,杨凌忽尔注意到刘瑾唇边不经意地掠过一丝诡笑,心中不由一凛,忽然想起今日朝会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来。

小皇帝年轻气盛,他立下大功,回京后却被百官打压污蔑,受激之下大肆封赏,以他的性子是干得出来的,可是能做的这么有条理,几桩事情一件件抖出来,分散了百官的注意力,这份心机恐怕不是正德能干得出来的。

是刘瑾!杨凌心中忽地闪过这个念头。

能够影响皇帝的几位近臣,谷大用正巴结着自己等着去江南捞银子,张永、苗逵和自己性情相投,而且一路回来,他们也没有机会这么做,如果是刘瑾,以他的性格会推波助澜地帮助自己掌握更大的权力?司税监掌握在自己手中,刘瑾尚且耿耿于怀,他会这么无私?

司税权原本是司礼监的,现在撑握在自己手中。监控百官的厂卫原本均在司礼监辖控之下,而自己的内厂却独树一帜,越过司礼监直接和皇帝打交道。京师十二团营也是司礼监一手掌握,如今……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自己就是横在刘瑾面前的一块石头,不搬开自己,他这个内相始终是有名无实,这段时间刘瑾在京中站稳了脚跟,他这是开始打自己的主意了。

刘瑾看着群臣乱哄哄的,但是不满和忌惮大多指向杨凌,心中不由暗乐:那个穷秀才果然有点歪才,这一计大妙。杨凌随皇上去了一趟大同,立下偌大功劳,皇上是肯定要赏的,如今自己助了他一把子力气,把他捧的更高、权力更大,得罪的人果然也更多。哼哼,朝中和内宫现在都对杨凌不满,看来自己取而代之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大朝会没有争出个结果,一班腐儒直吵到下朝,便急急赶回家去,准备点灯熬油的连夜写出篇万言奏章,明日早朝再战。杨凌有后宫请安的旨意,却没有忙着走,六位受赏大臣下朝后领了封赏,杨凌就在值夜房中换了乌纱,然后在小太监的引领下直趋后宫。

走过保和殿,一个武官赔笑施礼道:“啊,原来是杨大人,下官布行武恭喜杨大人晋爵加官。”

杨凌抬头一看,只见这人是位宫中锦衣卫的武官,一身鹦鹉绿的官袍、红裤皂靴,淡金色的瘦脸颧骨突起,一双卧蚕眉下双眼炯炯有神,看官袍该是位四品锦衣都尉。

杨凌晋升右柱国龙虎上将军,那是二品的大员了,所以那人依着官礼长揖而下,甚是恭敬,杨凌忙上前两步,抬手相扶,笑道:“将军请起,宫中相见,切勿多礼。”

绿袍武官就势起身,谦然笑道:“锦衣卫上下,对大人一直心存敬服,也为锦衣卫能出了大人这样杰出的人才而骄傲,见到大人,下官怎敢不大礼参拜?”

杨凌目光一凝,仔细瞧那武官,见他神情有些激动,愤慨、郁抑的眼神中带着希冀和盼望,杨凌这才心中恍然,看来这些日子锦衣卫受刘瑾的打压不轻啊,真的已激起锦衣卫上下一体同仇敌忾之心了。

他笑了笑,说道:“岂敢,岂敢,杨某因为锦衣卫才得以简拔提升,得有今日成就,虽说如今已自立门户,可是杨某对锦衣卫仍视同一家呀。牟大人一向可好?”

布行武听他这么说,好似松了口气,欣然答道:“牟大人安好,杨大人西行大同,牟大人一直记挂着您呢。”

杨凌淡淡一笑道:“昨日刚刚回京,杨某牵挂家人,还没和老朋友们见见面,待我出了宫,先去回回牟兄。”

布行武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连忙拱手道:“是是,大人公务繁忙,下官就不打扰了,您请。”

杨凌拱了拱手,二人的目光心照不宣地一碰,然后从他身边翩然越过,直往后宫去了。今日三后召见,那是定要责训一番的,杨凌原本还有些担心,后来抛开娘娘的身份,单从正德奶奶、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想了想,杨凌揣摩出了她们的心思。

以他舌灿莲花劝人保险的本事,早已想出了应对的办法,倒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今儿让正德又是封侯又是提官,他对刘瑾心中存疑,更顾不上考虑这些问题了。

正德身边八虎原本胸无大志,可是人的贪欲随着地位的升高是会发生变化的,杨凌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妖魔鬼怪,当成整日想着害人的奸佞,可是也没有高估他们的品质和德性。

朝中百官整日道德文章的,对于挡在他们仕途前边的绊脚石,又有几个能够免俗不去打压?就是刘健、谢迁、韩文那样的忠耿直臣,对总是越级上奏,希望出头露面的副手焦芳,还不是不遗余力地打压过?更别提私德并不怎么样的刘瑾了。

杨凌原本还想利用开放海禁的巨大利益吸引住刘瑾,暂时压下彼此之间潜在的矛盾,可惜……刘瑾身为内相,显然不甘心鞍前马后的为他效力,尤其自己的权力大多剥离自司礼监,更埋下了两人之间早晚要明争暗斗一番的火线,如今……他已迫不及待了。

杨凌想到这里,不禁心事重重地叹了口气:站在高高的权力巅峰上,一个不慎就有落马之险,如果有人对自己明枪暗箭,那危害实在远胜过明火执仗的敌人,可是对付刘瑾哪有那么简单,拦在中间的皇帝既是自己的保护伞,何尝不是刘瑾的保护伞?

尤其是现在,如果说以前自己在一众以忠臣自许的官员眼中,还只是一个导帝游玩的佞臣,如今在他们心中却是讳忌莫深的权奸,要对付刘瑾、要办自己真正要做的大事,就必须得从这风口浪尖上退下来,不可纠缠在权力斗争中,可是正德肯么?要怎么办,怎么打消百官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