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镇江金山(第2/3页)

杨凌看她一眼,好笑地道:“很久没看你这么开心了,我发现……你只有在整人的时候才会笑得这般奸诈得意。”

“呃……”成绮韵干笑起来,她有些着恼地白了杨凌一眼道:“夸我呢损我呢?咳,那么大人觉得,所谓蜀王谋反会不会是刘瑾虚张声势的一计?”

杨凌蹙起眉头,想了想轻轻摇头道:“他想调我出京,也不敢捏造这样的消息,何况那笔札,确实是范亭亲笔所写,我问过戴义,他当初也耳闻过此事,据说……有人出高价自苏州城外御窑村买通一批工匠私造金砖数百余块,而金砖去向就是川蜀。世上唯有皇宫、皇陵才可以铺设金砖,如果不是梦想做皇帝,花高价冒着杀头的威险购买金砖做什么?御窑归司礼监管,出了这么大娄子,他们拿不出确凿证据证明是蜀王所为,当时先帝又最为宠信蜀王,这班人竟把这消息给遮掩起来了,还是刘瑾整理司礼监的卷宗,才发现了这件事。”

成绮韵伸出修长的玉指,在桌上轻轻敲击几下,蹙眉道:“蜀王世代贤王,难道真的是养精蓄锐,暗存反意?”

蜀王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一子,人称“蜀秀才”的朱椿,朱椿受封四川,发展农业、商业,投资助学,巩固边防,自从蜀人安居乐业,日益殷富。

燕王靖难时,朱椿又对皇兄朱棣概然相助,要钱给钱、要兵给兵,朱棣虽然性情残暴,亦多猜忌,却对这个十一弟十分信任和感激。

朱棣做了皇帝后,对十一弟赏赐最厚,封地几倍于其他藩王,蜀王一脉一向勤于政事、忠于朝廷,屡受皇帝封地,如今四川全境十之六七的土地全是蜀王府私田,无需向朝廷纳供贡赋。

弘治皇帝多次称赞蜀多贤王,并下旨皇室宗族皆应以蜀献王朱椿制定的家范为准则教育子孙后代勤政爱民,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凭据又事涉谋反,换了杨凌怕也要先压下此事再说。

如今第八代蜀王朱宾瀚在位,育有两子一女,世子朱让栩,父子皆有贤名,从来看不出丝毫野心。杨凌想了半晌,也未记起正德年间有蜀王参予谋反的事迹,想来纵然蜀王有过野心,在历史上也一定没有真正干出过什么大事来。

杨凌想到这里心中稍定,对成绮韵道:“反正不能直接去四川,此事不急,我先去江浙看看屯田、平倭、开海等事筹办情形,然后再去广东看看那些红头发是不是万里迢迢给我送炮来的佛郎机人。有这段时间的拖延,经过兵部暗暗运作,相信川蜀一地军中主要将领都撤换的差不多了,三厂一卫的秘密缉查也该有了线索,本官再入蜀不迟。”

成绮韵听了心中一动:大人第一站就是江浙,自己到了金陵就不能再陪着他了,此去广东,再经川贵、陕晋回京师,这一生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在内厂继续待下去,永远做他的“卑职”。

世上哪有什么“天作之合”,哪怕彼此心中有意,如果没有一人主动点破,如果不能主动争取,最后还不是擦肩而过?

“我……我……”成绮韵忽然觉得心跳的有些快,喉咙也有些发干,她真想对杨凌脱口倾诉自己的情意,可是抬起头来,看到杨凌时,忽想起彼此的身份和自己不堪的过去,又不觉黯然神伤,只是默默地端起茶来抿了一口。

那茶喝在口中,有股淡淡的苦涩。

入夜,船上有些寒意,除了偶尔来回走动的兵丁,船上的人大多已经入睡了。

甲板上,一个挽着疏懒的美人髻、未着披风、连比甲也没未罩上一件的倩倩丽人默默徘徊。罗衣从风,身影婆娑,久久不肯入睡……

※※※

杨凌打的是代天子巡视天下的旗号,可是一路甚急,经冀鲁停也不停,除了沿途取拿米肉菜蔬竟是日夜行船,弄得冀鲁两地准备接迎钦差的官员措手不及,山东青州知府洛少华快马赶到传驿,本想向钦差密奏司礼监刘瑾横行不法,青州百姓已有民变迹象,可他没料到钦差行程如此仓促,待他赶到驿丞码头,钦差的官船已在百里之外了,洛知府唯有望水兴叹,黯然赶回青州。

船至江苏镇江,一路急行之下马怜儿身有不适,杨凌见此情况只好暂在镇江住下,请了镇江名医为她开了几服药膳调理。过了两日,马怜儿胸臆烦闷稍去,杨凌听说镇江多名花,山水也极佳,就带了马怜儿、成绮韵游镇江,想第二日再继续启程。

镇江知府萧红朱是个趋炎赴势之徒,钦差一路疾行,根本不曾稍歇,却在他的镇江府一住三天,喜得萧红朱手舞足蹈,他亲率各邑县令来馆驿谒驾,然后每日登门询问起食饮居,可谓关怀备至。

他听说杨大人要游镇江,且不愿声张,便在当地张罗了一条大船,又派了人做向导,引领杨凌等人游玩。

杨凌雇了抬轿,着人抬着马怜儿,其他人步行上山,一路游山玩水到了金山寺,这金山寺筑在山麓,一向香火很盛,殿宇巍峨十分庄严,寺中铙钹叮咚,大殿上也设着醮坛。

杨凌见人来人往太过嘈杂,便引着怜儿和成绮韵来到金山寺后身,此处建有望海亭,登高一眺,长江泛澜,犹若银练横空,水天相接。浩淼烟波中帆樯隐约,水凫飞翱,远瞰舟鸟莫辨。寺的左边有一座钓鼋矶,更衬得山水如画,清爽的春风拂来,令人心神大畅。

杨凌做富家公子打扮,马怜儿、成绮韵貌美如花,绮罗着身,俨然豪绅士子家的少夫人模样,男俊女俏,俱是绝佳的人品。此处游人本就不多,这一来更是引人注目。

杨凌与成绮韵马怜儿正凭栏望海,忽地听到有人叫道:“岂有此理,这望海亭是你家筑的么?我便上去不得?”

杨凌回头一看,只见有个青袍书生正欲登上望海阁,伍汉超等人扮作青衣小帽的家丁,四散在周围,一见那书生要上阁,立即闪出几个,阻住了他的去路。

伍汉超上下打量,见那书生四十上下,白净面皮,脸上带些皱纹,眉宇间落寞中犹带着些狷狂,看起来像个不甚得意的落第秀才,手中还持着一筒白纸,便客气地笑道:“公子请稍候,那亭子不大,我家公子又带了女眷,公子是读书人,该知有所不便。”

那书生就是远远瞧见两个花枝儿般的美人,飘一般地上了望海阁,那一举一动,从骨子里流露出的诱人风情以他遍览江南美女的一双色眼,竟也是极少遇到,顿时心痒难搔,急急赶来看个仔细,不让他上望海阁他岂肯甘休?

当下书生冷笑一声,把腰一挺正要拿出自己的功名喝斥一番,不料他这一动,五官不再为伍汉超所阻,杨凌瞧见他相貌不由吃了一惊,连忙唤道:“汉超住手,快快请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