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千人斩(第3/3页)

福建水师由韩武全面接管,暂代水师提督一职。陆军中目前召见的七卫和原来驻守福州的三卫、目前正在偏南驻守的六卫共计十六卫以及五个游击将军的兵马,暂设福建剿倭总兵一职,由何炳文任总兵。

总督府暂迁福建,由杨凌兼任福建布政使,并任命福州通判刘逊任知府。

随即便由新任总兵何炳文对所有将领部署军事安排。

全体官员被杨凌这般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闪电般的安排弄蒙了,只能努力吸收着所有的信息,听着实际上来自这位年轻总督授意的部署。

杨凌的表现太奇怪了,对于犯案众官员的处置他一字未提,这般大动干戈把所有高级官员调来,当场抓捕了一批官员,随后对于百官没有任何动员、没有任何安抚,就那么坦然地开始下达作战命令,好像所有的官员都是他统属多年的部下一般。

这是坦然和自信,亦或是毫不经心?总之,一个怪异的、令人摸不透脾气的钦差总督,开始令众官员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和压迫感。

何炳文朗声公布整体的军事部署,兵力的重点安排,各卫官兵需要分别镇守控扼的各水陆军事要隘和需要他们完成的战略目标,以及兵马集结、开进、鏖战、撤退等种种详尽部署,这一通忙,从太阳尚未升起直到日当正午,文武百官都饥肠辘辘,何炳文才部署完毕。

杨凌拂袖而起,淡然问道:“需要各卫将领完成的任务,和文官们需要配合的事项,都记住了么?”

目光扫视了一圈,众官员不敢出声,只是齐刷刷点了点头。杨凌展颜一笑,说道:“很好,沿海六省用兵,倭寇已节节败退,被我们俘获的倭寇及其家眷,已有数万人之众。如今,福建、广东的倭寇已是穷途末路,只要我们将士用心,平乱指日可待。诸位记住,如今福建军政第一要事就是平倭,诸位大人早早回去准备,明日一早七卫官军开拔赴前,本官坐镇福州,等着为各位将军向朝廷请功领赏!”

总督大人转身回了内衙了,文武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愕然半晌才一哄而散。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对于总督的安排倒是不敢含糊,调集民壮的、准备粮秣的、整顿军队的,个个都拿出了一番姿态。

但是文武官员心中都各有计较,撸胳膊挽袖子扮英雄好汉,谁都做的到,到了前线是真用力气打还是敌东我西虚张声势,谁又管得了?积极备战的姿态中,是一双双观望的眼睛。

※※※

下午,形势就急转直下,一队队钢刀出鞘的士兵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对阮大文以下一百二十八名文武高官抄家开始了,福州城内处处哭声,披枷戴锁押入大牢的犯官家眷络绎不绝。

与他们比邻而居的福州大小官员站在自家院中偷偷望着,一个个心惊肉跳。还不到傍晚,各种小道消息就通过他们的家人和街坊邻居传入耳中:各级犯官充军的充军、应枷送京城的打入囚车,长长的囚车队伍开了西城就在七卫军营中堂而皇之地穿过,直奔京师。

次日一早,七支卫所兵整队完毕,福州守军开了城门放他们穿城而过,直奔沿海前线。七卫将校骑在马上,忽然发现东西城门之间这条平坦宽阔的青石板路已被衙役、巡检、民壮们封锁,街头不见一个百姓,而道路两旁每隔几步便跪着一名囚犯,身后站着一名按刀而立的军中健卒。

这些囚犯从笔直的西城门两侧一直跪到东城门,双手倒缚,嘴上绑了布条,行至四条大街汇聚处的十字路口,赫然见到四角搭立的高台上,跪着的是福建一省的军政最高官员:布政使阮大文、水师提督周洪、巡按御使翟青山和福州知府汪飞凌。

将校和官兵们不由放轻了脚步,缓缓行在街道上,只听到马蹄声和车轮辘辘的声音。

忽然,只见有数名骑马的官兵手举令箭策马疾驰于道上,扬声大喝道:“传总督大人将令,人犯就位,验明正身!”

立即,持刀立在人犯背后的官兵们齐声回应:“回禀总督大人,一千一百二十五名死囚,全部验明正身,静候命令!”

七卫将领脸色顿变,“一千一百二十五名死囚?”除了洪武、永乐朝,何时有过这样大的手笔,何人有过这样的胆魄,一声号令,千颗人头落地!

遥遥的,三声号炮响起,有人高喝:“鸣炮行刑!斩~~~。”

悠长的“斩”字从行进的官军身旁悠然而过,路两旁“唰!”地一声,锋利的钢刀一齐举起,耀出一片森然的光芒。

怵目惊心的一千多道闪亮的弧线划下,一千多道热血溅上半空,一千多颗人头滚落到他们脚下,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之气。

数万士卒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陡然汇聚成“嗡”然动心的气浪,七卫指挥使们忽然省起:杨凌那支孤立无援,至死无人逃生的千人战队,恰好正是一千一百二十五人。

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四万大军倒卷旗帜,踏着一脚鲜血走出了东城,凶煞之气直冲九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