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遥相出招(第2/3页)

刘瑾被夸的心里一阵慰贴,老脸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抿了抿嘴道:“莫非你有办法?”

张文冕扇子一收,探过身来道:“刘公,皇上准备九月里纳唐一仙为贵妃,同时还要修缮豹房,这笔银子您不是打算从太仓金库里出吗?”

刘瑾一摊手道:“不然怎么办?总不能叫皇上不痛快啊,他不痛快,我能痛快得了吗?户部没银子,那只好掏皇上内库的老底了。”

“着哇!”张文冕用折扇一击掌心,眉飞色舞地道:“银子咱是出定了,可是皇上大婚,户部是没银子拿还是不想拿银子,这话在皇上面前怎么说还不是您一句话?”

刘瑾眉尖一跳,脸上牵起一丝阴沉的笑意,他点点头道:“说下去。”

张文冕道:“皇上也是人,而且是个好面子的男人,这一件事就能叫他不痛快。学生今晚把奏折清理一下,把咱们的人写的奏折都抽出来,单单留下韩文一派的奏折呈给皇上,刘公在皇上面前再义愤填膺地给杨凌说几句好话,韩文在皇上心里可就臭到家,再也休想香起来啦。”

“哈哈哈哈……”刘瑾象只母鸭似的一阵呷呷怪笑,张文冕见他开心,继续卖弄道:“刘公,所以说呢,这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韩文在打杨凌的主意,咱们却打韩文的主意,朝争嘛,不外如是。”

“计策是不错,可惜还是有点幼稚。”张彩心中不屑地一笑,插口道:“韩文久居官场,深谙为官之道,方才这些奏折门下也看过了,都是那些御使台、翰林员的言官打头阵,韩文绝不会赤膊上阵,勇当先锋的。言官无罪,只要韩文不露头,又能怎么办?”

“这……”张文冕苦心想出的办法,被张彩一言指出其中的不切实际,不禁有点恼羞成怒,这人心胸狭窄,最受不得旁人挤兑,张彩位居吏部尚书,人又长的丰神仪然,翩翩美男,原本就受他嫉恨,这时心中更加厌恶。

张彩身在小人窝,却不知道防范小人,哪知道自己一句话又把人家得罪了。他呷了口茶,思索道:“韩文吃了几次大亏,已经谨慎多了,现在敢利用此事弹劾杨凌,是因为他看准了一件事!”

张彩顿了顿,才继续道:“创办讲武堂,刘公反对、李东阳、杨廷和反对、文臣们反对,就连那些各有派系,位居高位的武将们也是竭力反对,韩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想借风借雨再作一搏,如果这样都失败了,那他也无话可说了。韩文,不是看不出皇上对杨凌的维护,只是他实在是再也等不到更合适的机会而已,反正若是不成功,法不责众之下,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可他不是莽夫,明日朝议他一定会先察言观色,见到有掀起风雨的机会他才会出头,所以我们不能把其他弹劾的奏折抽出来,还要让咱们的人多多配合,给这老匹夫一点盼头……”

刘瑾一点就透,嘿嘿笑道:“不用说了,咱家明白了,杨凌一派的人纵然对设立讲武堂不那么心甘情愿,也不会出面弹劾。李、杨一系的人充当和事佬的可能。咱家正和杨凌争权,韩文这是希望咱家打头阵呐。摇旗呐喊的活儿,咱家干过好多年了。下套子绊人更不在话下,等他钻进来,咱家就摇身一变,义愤添膺,让他老韩里外不是人。嘿嘿嘿……不过……”

他亲热地唤着张彩的表字道:“尚质啊,凭这样就扳得倒他吗?我想李东阳、杨廷和是一定会出面保他的。”

张彩微笑道:“文冕这帝婚而不输银、聚众攻吁忠臣两策,只是用来造势,坚定皇上厌憎之心,明确他在朝廷上的被动,至于真正用来行致命一击的……”

张彩顿了一顿,道:“户部员外郎涉案贪污,已经被抓起来了,他的履历档卷,昨儿厂卫刚从吏部调走,刘公,户部员外郎,可是他户部尚书衙门口儿的人呐,就是不知道,他韩大人是否也有牵连呢?”

“砰!”刘瑾一拍桌子,喝道:“一定有,怎么可能没有?”他本来就有下级官员犯罪,越级追究上级官员的好习惯、好传统,何况现在正想整韩文,趁机夺取属于他的政治地盘,所以立即应声。

张文冕眼珠一转:“那员外郎是个贪官,怕也没什么硬骨头。这样的人都不用大刑伺候,只要把刘公造出来的那种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大枷往他脖子上一套,烈日底下那么一站,还不是想让他招谁,他就招谁?”

张文冕急忙起身道:“刘公,这件事就交给学生来办吧,三日……不,一日之内,学生必有好消息呈交刘公。”

刘瑾笑吟吟地站起身,满意地拍拍他的肩头道:“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不过也不必过干着急,总得等明日廷议之后再去,免得打草……”

张文冕会意,连忙施礼道:“是是,还是刘公提点的对,学生明日再办,明日再办。”

“嗯!”刘瑾得志意满地点点头,微微转首望向东南,双目眯了起来:“韩文一倒,咱家能聚拢过来的势力就更大,内阁就更加没有作为,等到杨凌回京时,天就变啦。杨凌啊杨凌,咱家祝你在四川……乐不离蜀!”

※※※

大明天朝出兵,助满刺加苏丹复国,这件事可不只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大明有七八十个藩国,这些年来天高路远,加上大明被北方鞑靼牵扯了太多精力,根本无暇顾及,所以有二十多个藩国已多年不曾朝觐。

如今大明北和朵颜三卫,大败鞑靼铁骑,一举扫清倭寇,收服东海群盗,驻兵琉球、收复满刺加,东方巨龙一朝苏醒,动动龙爪就是风雨相和,周围诸国既敬且畏,已经纷纷开始准备派遣特使朝觐大明天子。

一时北京四夷馆来使不断,重现万国来朝的兴旺局面,大明朝廷也知道满刺加之事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上的胜利,为了造势,护送满刺加国王苏端妈末回国时,正德隆而重之,派出两位钦差,一位是礼部尚书王华,一位是新任兵部尚书刘宇,可谓礼遇尊重无以复加了。

这样庞大的队伍压根就是演戏给其他诸国看,满剌加苏丹也不过是这场大戏的道具而已,所以尽管他归心似箭,这队伍走的仍是四平八稳,直至八月初,船队才抵达满刺加。

利用这段时间,杨凌已在葡萄牙舰队选定的驻址,利用这支数千人的免费劳工队伍建造了大明水师的军营,鳞选了驻军将领,并且往返于福建和满剌加,将一些军政要务处理妥当。

由于东海已经靖清,现在大明已对朝鲜、日本、吕宋、琉球诸国开放了天津港、杭州港,海运商贸开始初步启动,并迅速影响着更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