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五章 起风波(第2/3页)

两人面面相觑,三尺小声问道:“真没事儿了吗?”

“大人说没事就没事。”铁柱沉声道:“起轿,去丰盛码头!”那里是粮店聚集的地方。

“大人恢复的可真快啊。”三尺小声嘟囔道:“莫非馄饨还有心灵疗伤的作用?”

“你错了。”铁柱低声道:“是大人只允许自己,软弱一碗饭的功夫。”他毕竟要比三尺更了解沈默一些,觉着大人是有大志向的,岂能在小小的苏州城跌倒?

没错,沈默将所有的痛苦、彷徨、软弱、无奈,都随着那一碗馄饨,统统吃得一干二净。他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满是荆棘的路,那就要坚持走下去!可以允许跌倒失败,但绝不能够在困难面前低头!

因为失败了可以再爬起来,但只要低下一次头,打一次退堂鼓,就会有第二次低头,第二次退缩,最终成为习惯,最终一事无成!

※※※

轿子到了丰盛码头,沈默看到老百姓在一家家粮店外排起了长队,店门口挂着的‘涨价五成’的牌子是那样的刺眼,焦灼着老百姓的心,也让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平和。

沈默没有下轿,而是听到老百姓愤怒地嚷嚷道:“地娘个比啊,太黑心了吧,一涨价就是一半,还要不要人活喽!”“你们个恶犬,生孩子没屁眼!”

但店掌柜们更加郁闷,他们也不想买这个贵啊,可不这么卖就得赔钱!

人群吵吵嚷嚷,民情激愤,却是骂的多,买的少,显然都对这个价格极为愤慨,大有声讨奸商之势。

最后粮店实在招架不住,紧急合计一下,由粮油商业协会的会长,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出面,向人们又作揖又鞠躬道:“爷爷们,祖宗们,你们去常熟、太仓打听打听,现在米价涨到什么程度了,若不是怕砸了招牌,我们早就关门歇业了,现在按二两六卖,已然要把运费赔进去了,卖得越多,赔得越多啊……”

“瞎说,赔本的买卖谁干呀!”人们不信道。

“为什么赔本也要干呢?”老头见大家信了,更卖力的讲演道:“赔本也要赚吆喝呗!我们都是乡里乡亲,应当共度难关,有粮食我们就一定要卖的,赔本也买,赔光拉倒,绝不让乡亲们戳脊梁骨!”

他这一番演讲虽然带着表演成分,但效果立竿见影。老百姓还是恩怨分明的,听到粮油商业协会的会长如此表态,人群的愤怒逐渐平息,毕竟人家粮店没有囤积居奇,涨价也是迫不得已的。

“那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有人出声问道。说出这种话,往往就意味着忍让了。

“哎。”那会长叹口气道:“咱们苏州城不种粮食,全靠常熟、太仓两地供应,人家说要涨价,咱们就得捱着,什么时候人家涨够了,咱们也就遭完罪了。”

“那就是说,还要涨了?”人群重又骚动道,但这次的怒火,不再是朝着这些粮店了,而是那些可恶的上游大粮商。

那会长刚要点头,却看见远处一个前呼后拥的年轻人,正朝自己摇头,便鬼使神差的跟着摇头道:“这可说不准,粮食这东西说金贵,比金子都贵,说贱了,跟黄土一样贱,等过几个月新粮下来,肯定又不值钱了。”说着对众人作揖道:“大家少安毋躁,我们粮油商业协会,这就去府衙那里为大家请命,请府尊大人严令太仓常熟,遏制囤积居奇!”

“好!”老百姓一阵叫好道:“我们跟你们一起去,壮个声势,让府尊大人知道是大伙的意思。”

“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万万使不得。”会长连连摆手道:“这么多人一去,在旁人看来,就是示威了,会让府尊难堪的。”说着拱拱手道:“请大家都散了吧,我们好去找府尊大人请愿。”

老百姓交头接耳一阵,几个颇有威望的道:“权且信你这一会,我们先不买米,不让你们亏这个钱。”

“多谢多谢。”会长一脸感激道。

“但你们也别耍花样。”又威胁道:“不然砸了你们的店面,也是理所当然的!”

“那是那是。”会长连连附和道。

※※※

在‘粮油会长’连哄带骗、连消带打之下,人群终于是散去了。

那会长长吁口气,虚脱似的双腿一软,若不是身边人扶住,险些就瘫倒在地上,扶住他的是几家粮店的老板,都满脸感激道:“古爷您辛苦了,咱们里边歇着去。”

那古会长摇摇头,使劲站定道:“跟我去请那位爷。”众人不明就里,但他威望太高,尤其是经过方才的事情,简直成了大伙儿的主心骨,都乖乖跟着过去。

沈默没有走,依然站在轿子边,古会长走到他面前,向他抱拳道:“您请里面说话。”

沈默点点头,不发一言的跟着他进了最大的一间粮店‘百丰’,进去后堂之后,古会长对身边人道:“你们都出去吧,不要偷听,也不要让任何人靠近。”当着外人面,众人更要给会长面子,便稀里糊涂的全都退下了。

待屋里除了沈默的人,再没有别人之后,那古会长双膝跪倒,大礼叩拜道:“苏州粮油商业协会会长古润东,拜见府尊大人。”

沈默并没有问他,你怎么知道是我?就像他确定陆鼎就是那黑衣人一般,乃是直觉判断,不需要任何理由,完全来自人生阅历的馈赠。

见沈默没有否认,古会长放下心来,小声道:“大人应该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了吧?”

“是的。”沈默微微点头道:“所以我来了。”

“太好了。”古润东小声道:“大人能早发现这情况,那就还有希望。”

“你说该怎么办?”沈默淡淡问道。

“开仓放粮!”古润东斩钉截铁道:“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老百姓的信心,只要他们不恐慌,事情就一定会出现转机的!”

沈默点点头道:“跟你说实话吧,如果没有大地震,本官根本不惧!”他这是大实话,原先苏州的义仓里,至少储蓄着足够全城百姓吃一年的粮食,不仅可以赈济灾荒,还能有效震慑投机倒把。

但嘉靖三十四年腊月那场波及北方数省的大地震,对大明朝的创伤实在太重了。山川移位,道路改观,城垣庐舍多坏不说,各地还多连震,整个三十五年,都在余震中度过,大片州府几乎绝产,灾民饥民数以千万,涌到京师、山东、南直隶、浙江、湖广等地,各地州府无奈开仓放粮,虽说施的是亮如水的稀粥,可架不住蚁多咬死象,一年下来,已经把这些地方吃的干干净净,连义仓里的老鼠都搬了家。

后来又为了打发灾民回家,苏松巡抚曹邦辅,勒令各府将本应入库的秋收新粮发作路费,遣返了南直隶各府的百万灾民。所以现在的结果是——沈默统计苏州城里三个衙门的九个仓库,一共找到了八十七担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