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西风劲(上)(第2/3页)

“我的态度没变化。”杨博先开口道:“京师乃是国之首脑,关乎社稷之存亡,故务必谨慎行事,万不可轻举妄动。”顿一顿道:“况鞑虏为抢掠而来,掠足以后,自然不战而退。在我军无力应战的情况下,此乃今次御敌之战略要领,不能变,变则危矣。”

听了他的话,那边东宁侯焦英急了道:“这么说,我们京营不能出击了?”他虽总领京营四卫,但大明以文御武,还得听杨博指挥。

“此次鞑虏几乎是倾巢出动,京营一共才多少骑兵?贸然出击,有败无胜。再说侯爷的麾下全都肩负守卫京都之重任,若因此让鞑虏乘虚而入怎么办?”杨博淡淡道。

看他打定主意,老虎不出动,焦英顿足道:“关乎百姓生死,只能视而不见吗?”

杨博只是叹息,不再理他,焦英只得住了嘴,郁悴的坐在那里。

见军方人士竟要做缩头乌龟,高拱拍案道:“堂堂华夏,巍巍中华,却要一次又一次的受此凌辱!百姓拿自己的膏血的养兵,到头来敌寇入侵家园,自己养的兵却视而不见!还说什么,鞑虏来犯,只为抢掠而已便袖手旁观,只等他们抢掠够了自行退兵。”说着虎目迸泪道:“可怜苍生百姓,为什么总是被我们牺牲!”

众人一阵沉默,都被高拱说得羞愧不已。杨博却心头火起:‘好你个高肃卿,老子主动给你们内阁背黑锅,你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还能骂我哩!’说着冷笑连连道:“那咱们看看,新郑公有何妙招吧!”

“绝对不能再坐视下去了。”高拱是个有主意的,沉声道:“鞑虏入境以来,接连劫掠十余府县,肯定斩获丰厚,受辎重拖累,早就失去了原先的速度,且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命我军主动迎敌,衔尾追击,就算不能消灭敌人,也要让他们不胜其烦,得不偿失,自然会萌生退意!”

“说得简单。”杨博哼一声道:“蒙古人不像咱们那样缺马,他们有专门的马驮东西,还有专门打仗的战马,根本不影响战力。”

“我说的是速度,不是战力。”高拱反驳道:“你们不是整天说,人家来去如风,你们追不上吗?现在能追上了,怎么又拿战力说事儿?”

“官兵缺粮、缺饷、缺额。”杨博淡淡道:“更重要的是,缺乏野战经验,如果让他们去追击,不啻于送羊入虎口,万一惨败了谁来承担?”顿一顿道:“别忘了,这是在天子眼前。”

这话说到徐阶心坎上了,但他没有吭声,因为他预料到,这将会遭到批判。

“这论调怎么这样耳熟……”果然,高拱的脸色铁青道:“好像严嵩也说过这样的话吧。”

“你……”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杨博愤怒的吼声道:“我像严嵩,你又把元翁置于何地!”

“哼……”高拱不说话了,心里却定然有另一番想法。

“不要再吵了。”徐阶终于出声劝阻道:“吵吵吵,从朝堂吵到内阁,难道吵架能解决问题?”说着叹口气道:“精诚团结,群策群力才是正办。”

“哎……”杨博点点头,也不说话了。

“诸位,我再说一遍,内阁已经统一了意见。”徐阶缓缓道:“无论用什么方法,必须让蒙古人停下来。”说着看看沈默道:“拙言,你也是领兵打过仗的,又跟蒙古人打过交道,你怎么看?”

“元翁,诸位大人。”沈默本不想说话的,但被徐阶点名,只好清清嗓子道:“我观蒙古人此次所来蹊跷,并不只是单纯的抢掠,似乎还另有图谋。”

“此话怎讲?”徐阶问道,众人的注意力也全集中到沈默身上。

“我对蒙古人自宣德年间以来的入侵,做过一个统计分析。”沈默言出必有实据,这也是他说话总让人信服的原因之一:“发现这次入侵,是蒙古人侵入我国境最深的一次,截止到昨日,仅俺答部便已接连洗劫了十一个府县,还破天荒的攻破了城池,这都与他们之前,单纯以掠夺为目的入侵,有很大区别。”接着又解释道:“如果只为了掠夺财物,那么他们完全没必要入侵这么深,就算一路上收获不够,那么在攻陷石州城后,也该彻底满足,打道回府了……但他们现在却在我军民全都警戒起来的情况下,继续往我纵深活动,显然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在什么?”郭朴出声问道。

“呵呵,这哪能乱猜。”沈默笑笑道:“不过我料定,不出几日,咱们就能知道他们的目的了。”

虽然沈默不说破,但在场众人都从他的分析中,猜了个七七八八,只是不到那一天,谁也不会说破。

对于沈默能这样表态,徐阶是很欣慰的……他自当上首辅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严阁老当年的苦衷,身为这个国家实际上的决策者,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将国家推向深渊,也使自个身败名裂。换成谁坐在这个位子上,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先求稳。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首先是不能出错,至于立不立功都无所谓了。

虽然迫于舆论和道义的压力,他必须代表朝廷,拿出坚决的态度,但内心着实想要慢一些,稳一稳,看清了局势再做决定。所以沈默相当于给了他个台阶,让徐阁老就坡下驴,一面加紧调集粮草,部署部队,一面命部下广派斥候,严密监视俺答动向,待事态明晰后,再确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

待把任务都分配下去,徐阶总算是松口气。散会后,他留下了沈默和张居正单独说话。

值房中,老首辅不必再伪装沉稳,一脸忧色道:“你们说,这次会怎样收场?”

“江南说的不错。”张居正道:“我也认为,俺答他们八成是看着我新君即位,趁机大举压境,设法胁迫皇上签订澶渊之盟,重开边贸……”

“嗯。”徐阶深以为然道:“鞑虏渴望开边久矣,为师当年在江南这个位子时,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朝廷迫于压力,权且答应了下来,在宣府开放马市,但不久便因为鞑子强买强卖,公然抢掠,甚至打杀我互市官员,便被朝廷又关闭了。”

之前说过,蒙古部落有上百万之众,却因为游牧民族的特性,只能放牧挤羊奶,不会生产日用品,想跟明朝人买吧?可双方处在交战状态,明政府不让老百姓和他们做买卖,那就只能抢了。于是一次次蒙古铁骑冲入中原,待其满载而归时你再看,马背上最多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锅碗瓢盆。

你还别笑,不兴师动众出来抢的话,连这点东西也没有。别看蒙古人每年耀武扬威,心里却早腻歪透了,老为了这点东西出来打劫,高风险、没保障,投入产出严重不符,太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