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七章 路在何方(上)(第2/2页)

“为什么会选择我?”沈京也露出凝重之色,他听出沈默话语间的重视。

“首先,马尼拉现在的情形,和你初到上海时很像。”沈默沉声道:“都是蒸蒸日上的重要港口城市,所不同的就是,情况更复杂,要面临的困难更多。大明官员虽多,只有你有经验,能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并知道该如何,将其引向良性发展。”

“你让我管一个城市,这个还能勉为其难。”沈京皱眉道:“可做一个国的总督,这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呵呵,你先把马尼拉给我弄好就成。”沈默微笑道:“马尼拉以外的地方,有南洋公司负责。”

听了这话,沈京的目光出现犹疑道:“你想让我把马尼拉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对南洋公司有所了解,知道那是个很复杂的组织,绝不是传统的商业协会,而是类似于西方人那种东印度公司似的武装商业协会。

“只有一句话。”沈默站住脚看着他,一字一顿道:“适宜华人居住的城市。”

“那吕宋呢”沈京又问道。

“适宜华人居住的国家。”沈默虽然语调平静,但字里行间的狂热,是无论如何也掩不住的。

“……”沈京沉默了,他已经对自己将要做的,有所预感了……他身处最开放的上海,对位于重要航线上的吕宋,还是有所了解,知道在那里生活着许多部族和小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让华人生活的惬意,那只有……他不敢往下想。

见沈京的脸色发白,沈默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要是沈京到现在还一脸轻松,他会立即改变主意,不让自己的堂兄去吕宋送死。

他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沈京的膀头,语气恳切道:“兄弟,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但另外一些话,我可以跟你说清楚。”顿一顿,沉声道:“你看两汉晋唐宋,之前我汉人的任何大一统王朝,为何都不能长治久安,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呢?气数最长的,最多在二百年左右,就会乱象丛生,颓势尽显了,后面的岁月,不过是苟延残喘,等死而已。”

沈京摇摇头,这哪是他能想明白的问题。只能听沈默分解道:“原因只有一条,四个字‘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快,完蛋的就快,土地兼并的慢些,完蛋的就慢。我朝到了现在,仅占了全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却至少拥有全国六到七成的土地,已经超过了唐宋时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加剧……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多再过几十年,就该天下大乱,过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了。”说着嘴角挂起一丝苦涩地笑道:“咱俩要是不出意外,应该还能看到。”

这是沈京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兄弟,一国的宰相,说出这样令人不安的预言来。不由口干舌燥道:“那怎么解决?”

“当然要解决。”沈默点头道:“朝中有识之士,都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他们虽然满腹经纶、妙计多端。但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法架起锅子煮道理’,所以‘除了打击兼并、虎口夺食’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我能理解。”沈京点点头道:“别的不提,上海的耕地,八成以上都归那些达官贵人所有,其中徐阁老家就占了一半以上,我这个当县令,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是这个道理。”沈默叹息一声道:“在一个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法把自己扼死一样。土地兼并,得利的都是达官贵人,你想要他吐出嘴里的肉,他就敢要你的命!就算是皇帝,也没法跟整个既得利益群体对着干!”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因为许多明显利国利民的举措,也被反对派反对。宋神宗十分不解,问元老大臣文彦博道:“既然您也承认,这样做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文彦博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懒得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缓缓答道:“陛下,您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老百姓啊……”

这一句,可为王安石的改革失败作注脚,也可以为一切改革的失败作注。

所以沈默根本不看好,接下来的改革,他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不是他比别人厉害,而是他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见识,知道当今的中国,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只不过……天时地利只欠人和。